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20: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教材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即教材30—31页的内容。全课由“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寻找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四个部分组成。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为第六课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特别注重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利用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三、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究欲,喜欢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并能分析、归纳。
2、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继续探究本单元的知识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学生们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四、教法学法
教法:1、假设——检验
2、对比法
3、讲解、归纳
4、演示实验
学法:1、亲手准备
2、亲身体验
3、分组实验
4、记录、整理
五、教学准备
教具: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多媒体课件。
实验的器材有: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和几种常见的蔬菜或食物 。
六、教学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展示魔术表演:在一张白纸上施展魔力后出现文字或出现图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孩子们喜欢的魔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本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知探究,实践学习
活动一:会变味的米饭
1、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2、米饭变甜的原因(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活动二: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认识淀粉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大米中含淀粉62%~86%,麦子中含淀粉57%~75%,马铃薯中则含淀粉超过90%。淀粉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结论: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活动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1、展示所带食物,完成假设。
2、出示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3、小组动手操作,完成单独的记录表。
4、整理器材、总结交流。
(三) 拓展活动,深化认识
1、课前魔术大揭秘(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释“白纸上现字”的原因。)
2、制作神秘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下几个字,晾干后送给同学,让同学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

寻找淀粉的踪迹实验记录表
食物名称
猜测(会不会变色)
观察到的现象(颜色)
结论
富含淀粉
微含淀粉
马铃薯
玉米
西红柿
苹果
胡萝卜
菠菜
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