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解析版】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7 15: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上)期末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西周晚期《颂鼎》铭文记载:“王曰:颂(人名),命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由材料推断(  )
A.从商之族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B.此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C.工商业呈现出多元化新格局
D.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2分)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3.(2分)如图是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的图片,其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②
4.(2分)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
A.反对君主独裁 B.反对君主制度
C.提倡格物致知 D.提倡尊君卑臣
5.(2分)史载,唐太宗在位期间,杜淹以吏部尚书身份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有”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据此可知,当时(  )
A.三省体制名存实亡 B.相权实际有所分化
C.朝议制度得到完善 D.冗官现象较为突出
6.(2分)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C.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D.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7.(2分)《宋会要辑稿》记载:“上封者言:‘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帝曰:‘徒扰民尔,可仍其旧。’”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完全放弃
B.经济重心南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已超越中原
C.闭关锁国政策在宋代已有萌芽
D.宋代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商品经济亦有发展
8.(2分)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9.(2分)“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
10.(2分)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 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 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  )
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
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
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
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1.(2分)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发展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12.(2分)如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

A.清朝加强文化专制 B.思想革新的重要性
C.君主专制得到复活 D.出现新旧思想并存
13.(2分)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  )
A.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
B.使抗日战争转人战略反攻
C.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
D.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14.(2分)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B.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5.(2分)如图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
B.反映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
D.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16.(2分)如图为“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出现频率高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2分)2016海峡两岸暨港澳侨界圆桌峰会上,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在圆桌峰会上指出,“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九二共识”界定的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  )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
18.(2分)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2分)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
A.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
B.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C.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D.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20.(2分)如图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关系简图。据此分析,雅典社会发展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初(  )

A.需要解决财产与权利关系
B.应重点关注外国人与奴隶权益
C.必须消除贵族与平民界限
D.应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的划分
21.(2分)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
A.孟德斯鸠 B.康德 C.伏尔泰 D.卢梭
22.(2分)1803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机车,但还没试制成功,美国就于1807年成功试航了蒸汽轮船。欧洲人发明了电的理论,但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对之理解最透彻。这种现象(  )
A.表明美国抓住了崛起的机遇
B.使美国成为十九世纪霸主
C.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D.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
23.(2分)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B.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24.(2分)有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不管是联邦议会还是帝国议会,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说明德国(  )
A.政治的发展违背历史趋势
B.帝国议会是皇帝喉舌
C.代议制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D.国家机构设置不健全
25.(2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1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树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
A.卢梭:人生而自由,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B.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C.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26.(2分)如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直接反映了苏联(  )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D.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27.(2分)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世界“一超多强”格局日益显著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西欧、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D.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受到了冲击
28.(2分)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0这表明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  )
A.获益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
B.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C.促进了各国新经济的崛起
D.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抵制
29.(2分)根据如表,可以推断出发展中国家(  )
1973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农产品 30 15 17.5 14.5 14
矿产品 47.5 65 47 34 22.5
燃料 39.5 61 43.5 29.5 19
制成品 22 19 34.5 50.5 62.5

(注:百分比数据系由价值数据得到)
A.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B.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C.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
D.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钞地位
30.(2分)2016年6月24日,经公民投票,英国最后决定退出欧盟。英国退出欧盟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挫折
B.英国国内消除了政治分歧
C.欧盟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D.区域化与全球化不能互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学者对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中国的估算数值。
1550﹣﹣1645年中国的白银进口(所有数字单位为吨)
数据来源 来自日本 来自美洲(太平洋) 来自美洲(大西洋) 总计
梁方仲(1939) 2795 948 3743
山村和神木(1983) 7350﹣9450 1320 8670﹣10780
庄国土(1995) 6527 2250 1013 9800
李隆生(2005) 6375 4688 11250
万志英(2013) 3634﹣3825 2481 1230 7345﹣7536

大约有一半的白银来自日本,其余的源自秘鲁和墨西哥。欧洲和日本商人从白银贸易中赚取的可观利润,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
﹣﹣万志英《剑桥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1694 年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只是一个具有为政府融资功能的私人银行。英格兰银行发行加盖图章的纸币用于其对财政部的支付,后来,逐渐地发行了普通的银行券,即附有持票人条款的、为数量不一的存款发行的本票,以及为了给私人和政府贴现和贷款提供经费而发行的、相似的、其金额为按四舍五入去尾的纸币。在英格兰银行的特许状重续时,其发行权被更明确地界定为发行银行券的权利,英格兰银行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纸币发行权的垄断是银行竞争力的一张王牌。因为英格兰银行纸币总是在完全可兑换性的基础上发行,这也就导致公众对新体系抱有了极大信心。英格兰银行通过其在伦敦独一无二的地位、增长的声望及其与财政的特殊关系,确保了其纸币支配了伦敦市场。﹣﹣摘编自马建华《中西方早期金融发展路径之比较》
材料三 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国内市场,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因此与 15 世纪相比,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如表)
明朝中国的粮食与货币收入
1435﹣1449 1612
粮食税(石) 26 871 152 28 369 247
以白银计粮食税收入(两) 6 171 783 18 069 584
以白银计纺织品收入(两) 239 385 370 002
以白银计纸币收入(两) 4 379 ﹣
白银收入(两) 2 430 000 4 000 000
以白银计全部收入(两) 9 391 552 22 439 586
白银收入占比 25.9 17.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白银大量流入对明朝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货币流通相较于明代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挽救明朝的统治。
32.(16分)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33.(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中国的中央政府再一次陷入分裂,进入军阀混战时期。一个从降生之日起即深陷分裂的共和国出现在一个危险的国际环境中,它甚至没有机会将民主价值观付诸实现。
﹣﹣[美]亨利?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本报记者,北京,2 月 25 日)中华民国总统于今天接见了受邀造访的外
国记者,并就中国的事件进行了坦率的谈话。总统说,他会格外关注中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工业发展上,他欢迎外国的参与。总统最后又补充说,他对中国代表们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感到很满意。
﹣﹣摘编自方激《龙蛇北洋》“《泰晤士报》民初政局观察记”
材料三:如何评估 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 年至 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若妖魔化这段历史,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概括以上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2020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西周晚期”,并正确解读“命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的主旨及掌握“工商食官”制度的内涵。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显示出专业化的特点。
B.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中“西周晚期”“命汝官司(管理)成周(洛阳)贾廿家,监司新造贾,用宫御”反映的是西周的“工商食官”制度。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多元化格局指的是私营、官营、个体工商业并存局面岀现,这一时间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西周晚期”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囯时期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思想,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西周晚期”不符。
故选:B。
2.【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百家争鸣的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背景。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是这一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故A项正确。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秦朝以后,故B项错误。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
封建经济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业生产工具,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反映的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
【解答】①是东汉,②是唐朝,③是商。
故选:B。
4.【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解答】由“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可知材料中主张君主做决策要听听中央大臣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独断专行,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BCD错误。
故选:A。
5.【分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有”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结合三省六部制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属于国家的正式机构,使相权一分三,加强了皇权。但是唐太宗时期又加“参议得失”、“参知政有”等称呼让部分官员形式宰相职权,这说明宰相由固定的职务变为临时的职务,说明皇权进一步加强,B选项符合题意;
唐朝的政治制度仍然是三省六部制,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与朝议制度完善无关,强调的是皇权的加强,C选项排除;
D选项是在宋朝,排除;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
【解答】“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表明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与题意相悖,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解答】A.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君臣对岭南集市收税与否的对话和皇帝的态度,不是在强调重农抑商政策。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岭南农村集市的发展,不能说明这一地区的经济超过了中原地区。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属于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岭南村墟聚落,间日会集裨贩,谓之虚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冀增市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宋代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的农村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故选:D。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
【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无论是清查和统计户口还是清丈土地,都是为赋税征收提供依据,这种做法的变化说明赋税征收的标准从以户口为准到以土地为准,故D正确。
材料反应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
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对其依赖并没有减弱,排除B项。
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
故选:D。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特点,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要发展军事技术,要发展军用工业,招商局是民用工业。
B.汉阳铁厂也是民用工业。
C.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主要生产军事装备。
D.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军事工业,也不是洋务企业。
故选:C。
10.【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下仿泰西之良法”。
【解答】王韬等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进一步主张设立议院,这一主张有利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但不能体现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故A正确,C错误;
郑观应等人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缺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要的经济基础,故B错误;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解答】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主要是由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故C正确;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故A错误;
B是1912﹣﹣1919年,排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2.【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四年是 1915 年,1915 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儒家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反映了思想革新的重要性,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15年清朝统治早已被推翻;
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5年虽然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帝制,但83天之后即被迫取消,君主专制并未得到复辟;
D选项错误,漫画体现的是传统思想对民众的束缚,并非体现新旧思想的并存。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答】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中国军队统一向日本进攻,这是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积极抗战的表现,故C正确;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排除A;
抗日战争转入反攻阶段是在1944年,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正面战场,而不是敌后战场的作战,排除D。
故选:C。
1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万隆会议,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结合知识分析可知是万隆会议。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注意题干的信息提示“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结合所学可知应是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讲话的内容就是“求同存异”,所以应选C。
故选:C。
15.【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情况。对题干图片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1970年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七十年代的外交关系出现突破性进展,所以此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的,故A正确。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并不能证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更不能体现发展经济成为中心,排除BC。
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无法体现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排除D。
故选:A。
16.【分析】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解答】A当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在1993年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市场“一词出现频率高,故B正确;
C是在2003年,故C错误;
D是在2001年,故D错误。
故选:B。
17.【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掌握“九二共识”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注意限定信息“根本性质”和对“九二共识”的内容的识记。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根本性质”,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因此根本性质是“一个中国”,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是“根本性质”,应排除。
故选:A。
18.【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经济特区的相关内容。
【解答】经济特区是在中央统一下,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并不是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故③错误;
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①②④正确。
故选:D。
19.【分析】本题考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解题的关键是“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
【解答】“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表明二者都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故B正确;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故A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20.【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初”,平民“有财无权”“沦为债奴”。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初”正是雅典城邦社会矛盾尖锐的时候,从图中的平民上层“有财无权”、平民下层“沦为债奴”可以得出,当时的雅典需要解决财产与权利关系,故A正确。
在古代雅典,外国人与奴隶是不能享有公民权的,故排除B。
C、D不符合材料主旨,均排除。
故选:A。
21.【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解答】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成为美国建国基本政治框架,故A项正确;
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与美国政体不符,故C项错误。
故选:A。
22.【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崛起的影响。
【解答】欧洲人率先进行了新的发明,但美国人却对之理解和运用的更加透彻,说明美国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故选A项;
十九世纪美国并没有称为世界霸主,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排除C项;
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的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23.【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解答】材料中的时间是1800﹣1850年半个世纪,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采取了大机器生产,生产的效率提高,所以价格下降,再加上此时的交通工具方面也发生了变革,这些都会促进生产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强度没有多大的变化,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的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和交通革命;
故选:D。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不管是联邦议会还是帝国议会,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帝国议会是皇帝喉舌”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C.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不管是联邦议会还是帝国议会,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德意志帝国的议会并没有真正掌握囯家的权力,形式大于内容。
D.题干所给反映的是德国议会的权力,“国家机构设置”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没有涉及。
故选:C。
25.【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答】材料中“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体现了对女议员敢于坚持不同意见的伟大精神表示崇高敬意,据此分析可知与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观点最为接近,故C正确;
AB是说民主、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排除;
D反映的是人的美德,排除。
故选:C。
26.【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的关键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
【解答】从表中可知,重工业发展比较稳定,轻工业、农业增长较快,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27.【分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解题的关键是“欧共体”“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
【解答】“欧共体”“太阳神塔”“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28.【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
【解答】A.材料反映了2008年以后全球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并未体现获益最大的是发展中国家,排除;
B.本题体现了全球贸易于2008年以后下滑,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由快速发展期转入调整期,正确;
C.材料中并未体现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新经济的崛起,排除;
D.材料中并未体现经济全球化,遭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抵制,排除。
故选:B。
29.【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解答】从表中可知,制成品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农产品、矿产品、燃料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故A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故B错误;
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要求学生结合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反映了欧洲在一体化过程中遭受重大的挫折。
B.英国退出哦。英国退出欧盟并不能消除国内的政治分歧。
C.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欧盟不适应时代需求。
D.材料没有体现出区域化和成就化的关系。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31.【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
(2)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英格兰银行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通过其在伦敦独一无二的地位、增长的声望及其与财政的特殊关系,确保了其纸币支配了伦敦市场”;
(3)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因此与 15 世纪相比,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
【解答】(1)依据信息“推动了对中国丝绸和瓷器的购买,中国的工业产值也因此被进一步推升”并结合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引发政府赋役制度的改革;
(2)依据信息“英格兰银行被宣布为唯一的具有发行权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通过其在伦敦独一无二的地位、增长的声望及其与财政的特殊关系,确保了其纸币支配了伦敦市场”并结合工业革命和英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分析影响即可;
(3)依据信息“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因此与 15 世纪相比,白银收入的实际价值也是下降的”结合商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也带来了更加强烈的经济波动、贫困的集中化以及社会裂痕的深化;动荡的社会叠加黑暗的政治加速了明朝灭亡可知原因。
故答案为:
(1)历史影响:冲击了明王朝的君主垄断货币的历史局面,引发明后期政治危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新航路开辟,为中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白银货币化,引发了政府赋役制度的改革。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及完善;英格兰银行自身的优势。
(3)原因:商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繁荣,也带来了更加强烈的经济波动、贫困的集中化以及社会裂痕的深化;动荡的社会叠加黑暗的政治加速了明朝灭亡。
32.【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考查英国霍尔丹与罗素之争的背景和中国“科玄论战”的背景、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两则材料的解读,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解答】(1)本小问的异同,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时间,结合所学可知,相同背景是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不同背景从中西方的社会、经济、思想以及科技特征分析即可。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意义是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故答案为:
(1)相同点: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十月革命与苏俄的建立;西方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广泛传播;科技发展冲击了传统人文思想。
不同点:
社会背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面临救亡图存的压力;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
经济背景:中国小农经济根深蒂固,发展落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薄弱);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高度繁荣。
思想背景:中国传统儒学根深蒂固,受外来文化影响(新文化运动);西方自身人文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不断发展。
科技背景: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较低;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突破)。
(2)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进一步推动了科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强调“科学”)引起人们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科学万能”“全盘西化”偏激思想的纠偏,或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强调“马克思主义”)对当今认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强调后世“借鉴”)
33.【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维护共和的斗争、巴黎和会,需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维护共和的斗争、巴黎和会的影响来解答。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故答案为:
观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论证: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
⑤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综合上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并不能简单用反动统治来慨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