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中学七年级下生物第一阶段月考测评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田中学七年级下生物第一阶段月考测评卷(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3-22 0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金田中学七年级下生物第一阶段月考测评卷
提示:适用于冀少版生物学七下第一单元1—2章测试(满分:50分 时)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A 唾液腺 B 胰腺 C 胃腺 D 肝脏
2.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
A 无机盐和维生素 B 蛋白质和糖类 C 脂肪和糖类 D 脂肪和蛋白质
3.饭后不能立即从事剧烈的体育运动,是因为( )
A 对消化有抑制作用 B 会使平滑肌疲劳 C 影响小肠的吸收 D 会患肝炎
4.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转变成( )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葡萄糖 D 甘油
5.肝脏有病的人,应少吃的食物是( )
A 蔬菜 B 饭 C 瘦肉 D 油煎蛋
6.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小肠 B 大肠 C 胃 D 口腔
7.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 )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8.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 唾液、胃液、肠液 B 胃液、胆汁 C 胰液、肠液、胆汁 D 肠液、胰液
9. “绿色食品”指的是( )
A 富含叶绿素的食品 B 新鲜的蔬菜C 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D 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
10.取少量新鲜的家畜的血液,倒入培养皿,凝固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正面颜色鲜红,背面颜色暗红 B.正面颜色暗红,背面颜色鲜红
C.两面都是鲜红色 D.两面都是暗红色
11.与对应的静脉相比,动脉的主要特征是( )。
①管壁较厚 ②管壁较薄 ③弹性大 ④弹性小 ⑤管腔大 ⑥管腔小
⑦管内血流速度快 ⑧管内血流速度慢 ⑨不具瓣膜 ⑩常具瓣膜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⑧⑩
12.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现用B型血清检验,甲、乙两人的血液凝集,且甲只能接受丁的输血,则丙的血型为( )。
A.B型 B.A型 C.AB型 D.O型
13有一个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涌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入
A.血浆 B.全血 C.浓缩的血小板 D.浓缩的红细胞
14. 下列各种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是( )
A、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 B、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
C、小肠绒毛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15. 小强上课时突然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可能的原因是( )
A、没吃早饭出现低血糖现象 B、天气太热
C.没有写完作业,怕老师批评 D、上课想睡觉
二.填空题(20分)
1、是人的血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8分)
(1)图中①是血小板;②是 ; ③是 。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时,视野中呈红色、数量最多的是 。(2)当人体患急性炎症,化验血液时往往发现数量增多的是 。(3)在四川地震中很多人受伤,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大量输血的时候,应以输 血为原则。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 。(4)小李发烧化验血时,验血单上白细胞的数值为13×109个/L 。分析病因:      ;
(5)小刚的爸爸感到头晕,面色苍白,到医院验血,验血单上红细胞数值为4.59×1012个/L。血红蛋白值为80g/L。分析病因:      ;
2、为了研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4分)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PH值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化
1 2ml淀粉糊,2ml蒸馏水 37℃ 7 变蓝色
2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7 不变色
3 2ml淀粉糊,2ml唾液 45℃ 7 变蓝色
4 2ml淀粉糊,2ml唾液 37℃ 1.8 变蓝色
(1) 试管1和2比较,说明:
(2) 试管2和3比较,说明:
(3) 试管____ 和_____ 比较,说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要受pH值的影响。
(4) 试管2滴加碘液后不变色的原因是:
3. 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分析回答: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4分)
4.案例分析:隋唐时期,我国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9-682)有一个地区发现,当地的富人中有很多脚气病,这种病人一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孙思邈称之为“富病”。而当地家人中,有很多皮肤粗糙,患有“雀目”,孙思邈称之为“穷病”。孙思邈后来通过疗法,治好了“穷病”和“富病”。(4分)
(1)“穷病”主要是因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引起的,“雀目”是什么病?食物疗法应怎样进行?
(2)“富病”主要是缺乏什么营养成分引起的?“富病”中还应有一种什么病?食物疗法应怎样进行?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线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