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课题 10 中国在世界中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难点 理解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教 学 过 程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明 确 目 标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检测: (1)为什么把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 (2)保护三江源地区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三江源地区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有什么保护措施? 2、导入:“一带一路”“亚投行”、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题……这些热点词语,代表的是我们在努力推进“中国梦”乃至的实现,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更好地发展,才能将“中国梦”实现为“世界梦”呢?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 国家。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 ,成为世界 经济体。 2、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我国人口、 、 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调 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 的道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正确选择。 4、我国由于地理位置、 、 等的差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5、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我国政府一贯主张应当遵循 和其他国际法,公平合理解决这些争议。 6、我国坚定 、 发展、 、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环节一: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一个议题“谈谈我的祖国”。教师询问学生,“如果你代表中国参加“国际中学生论坛”,你会如何介绍咱们的祖国”,师生互动交流,说出我国的基本国情。 环节二:教师继续组织引导学生模拟开展国际中学生论坛活动,第二个议题“说说祖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生生互议、师生互动交流,举例说出我国在世界较有影响力的大成就。本项活动可在课前让学生做相应的准备,收集关于“我国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图文资料,在课堂上以图片文件夹的形式进行展示,或者学生自制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图文资料,为学生的展示讲演做好及时补充。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实 施 目 标 目标导学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教师:同学们,在前面所学的地理知识中,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联系所学知识,回顾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学生: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紧缺、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钓鱼岛争端问题、南海…… 教师:可以将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类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三类: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大家讨论一下:我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举例:(1)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公平合理解决争议 …… 目标导学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图文分析今日世界之特点 思考: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呢?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双赢。 中国在今日之世界中就应当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他国密切合作,共同谋求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应当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 四、课堂总结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近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发展中也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坚持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在世界中勇于承担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内容及流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 备注
检 测 目 标 1.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B.自然环境多种多样,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C.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充足 D.气候复杂多样,自然灾害较少
2.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我国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4.关于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洪减灾 B.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促进区域的联系
C.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D.地跨西北、华北、东北,为了防风固沙 参考答案:1.A 2.B 3.A 4.D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