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教学反思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是第四单元第五章的第三节知识,本节知识内容不多,但有些知识不容易理解,并且本节课强调培养同学们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因此课堂中充分列举实例,并结合板图和练习册,使同学们边学边练,总体上教学效果还不错。回顾本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讲故事导入新课,由同学讲出“乌鸦找水喝”的故事,提出问题:“如果是一只刚学会独立生活的小乌鸦能很快的想出这么聪明的办法吗?为什么同是乌鸦,表现会不一样呢?”通过故事和问题充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2、将知识迁移,同学们没有学习过“遗传物质”的知识,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给同学们列举了我们生下来张的就像自己父母的现象,同学们都知道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由此清楚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也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3、由于书中实验无法在课上完成,所以把这个实验改成是小动物走迷宫,通过板图展示,同学们清楚了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得出了越是高等的动物,学习能力越强的结论。
4、为了便于同学们充分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给同学们列举了大量动物行为的例子,由同学们判断出属于哪种行为类型,对于“猫捉老鼠”这一行为,同学们有争议,因此组织同学们两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由同学们发表看法,解释理由。这样做既有利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又培养同学们的能力。
5、通过“望梅止渴”这一行为的列举,引导同学们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知识,弄清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即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同时明白正是动物的各种学习性行为,才使得动物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本节课课堂气氛热烈,使的有的同学只注重看“热闹”,随声附和,自己根本没有动脑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影响了教学效果。
2、在完成小动物走迷宫实验时,用了小乌龟、小鸡和小白鼠三种动物,由于这三种动物的运动速度是不同的,相差很多,因此这样完成实验不够严谨。可以利用练习册中的动物绕道取食实验,效果应该更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弥补不足,争取每一节课都成功,都有好的效果。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教学反思
黄凌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通过分析各种资料,使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能力目标:尝试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课前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以及对一些动物行为的判别,认同人类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能够制定并实施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我们曾经学习过一个小故事叫“乌鸦找水喝”,同学们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陈述:故事中的乌鸦肯定使一只年龄较大的有很多生活经验的乌鸦,如果是一只刚刚学会独立生活的乌鸦,它能很快的想出这么聪明的办法从而喝上水吗?为什么同样是乌鸦,表现却不一样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 听同学讲“乌鸦找水喝“的故事。思考,尝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充满兴趣的投入学习。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 组织同学们完成书中的资料分析,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本领?哪些是动物出生后逐渐掌握的本领?问:资料中展示了动物的几种行为,同学们认为从行为的获得过程看,行为可以分成哪几类?举例子:我们生下来就和我们的爸爸妈妈长的很像,这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那么对于动物这些生来就有的本领,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引导同学们自己总结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并举出例子。完善,板书。 自主阅读书中的资料分析,仔细分析,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尝试按照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不同对行为进行分类。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猜测回答。(遗传物质)通过分析,试着总结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并试着列举实例。
二、探究动物学习性行为的实验 组织同学们阅读书中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并结合练习册中展示的三种动物绕道取食实验的现象,分析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得出结论。总结,板书。 阅读书中动物绕道取食实验,仔细分析练习册中三种不同动物的绕道表现,从中总结出越是高等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的结论。
三、正确判断动物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性行为 列举多个动物的行为例子,由同学们判断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性行为,对于难于判断的例子,组织同学们讨论分析,由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辩论之后得出正确结论。 判断老师列举的动物行为的例子,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性行为,对“猫捉老鼠”这一行为,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后得出属于学习性行为,从而充分理解动物这两种行为的概念。
四、横向联系知识,深层次理解动物的学习性行为 通过列举“望梅止渴”这样的动物行为,从而分析这一行为的产生过程,弄清楚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通过分析老师列举的“望梅止渴”的例子,在老师引导下,联系上一学期学习的知识,理解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实际上就是动物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五、对动物学习性行为的利用 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列举动物给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起同学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结合生活经验,列举动物的学习性行为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动物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建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总结 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引导同学们对比得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区别,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同学们共同完成练习册中的练习题。 回顾所学知识尝试对比得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区别,并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概念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
2、学习性行为:后天获得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不是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越是高等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
实际上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二、动物学习性行为的利用
动物表演、军犬、以鸟治虫、导盲犬等
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区别
比较项目 先天性行为 学习性行为
形成 先天具有的 后天获得的
获得过程 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控制 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
适应性 适应简单稳定的环境 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举例 蜜蜂采蜜 鹦鹉学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