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
1.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2.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问题再现,勇往直前,我们行!
填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相同点: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不同点:家蚕: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一样,具有三对足、一对触角,但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仅有翅芽,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第二环节:同舟共济
问题争锋 ,众志成城,我们行!
问题一:想一想,议一议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二: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问题三: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问题四:
资料分析:
讨论
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问题五: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约 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呢?
想一想,议一议
江南进入梅雨季节后,细雨淅淅沥沥,润及千家万户;梅子也黄了熟了,因此也称这段时期为“黄梅时节”。蛙进行繁殖活动离不开水,此时江南雨水充沛,正是蛙繁衍后代的好时节。雄蛙以鸣叫声吸引雌蛙,因此在水草丰茂的环境里,青蛙群聚,也就充满了蛙鸣。
蛙的鸣叫又什么意义?
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鼓起来又瘪下去。在繁殖季节,雄蛙以鸣叫作为求偶方式,所以青蛙的鸣叫对种群的繁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问题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青蛙的生殖过程:
雌蛙向水中排出了卵细胞,雄蛙向水中排了精子,它们在水中结合成了受精卵。
雄蛙鸣叫(求偶行为)吸引雌蛙,雌雄蛙抱对有利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提高受精率。
青蛙的发育过程:
变态发育:受精卵→ 蝌蚪→幼蛙→ 成蛙
问题三: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蛙、蟾蜍等两栖动物产出的卵在水中与精子结合,受精卵的发育极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出数十枚到数千枚卵,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说到两栖动物,你可能自然会想到青蛙。其实,除青蛙以外,蟾蜍、大鲵和蝾螈等(图VII—5),也都是两栖动物(amphibian)。它们的生殖和发育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图VII—5 蟾蜍、大鲵和蝾螈(从左至右)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与精子的结合概率低,而且在极少有亲代关照的情况下,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都会降低受精卵发育成为成蛙的概率。两栖动物一次产出数量较多的卵,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熟。因此,它们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种群繁衍。
资料分析
1.在四川省一个林场附近的公路上,曾出现10万只青蛙集群行进。这些青蛙是在寻找水源充沛和水质良好的产卵场所。
2.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亿—2.25亿年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长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3.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三条腿的蛙,引起科学家的注意。后来经过调查,在美国南部、东部、中西部和加拿大部发现了畸形蛙,蛙的畸形个体数达10%左右。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把出现畸形蛙的地区的水取来,用非洲爪赡做实验,结果爪赡在发育过程中也发生畸形。
畸形蛙
讨论
1.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
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是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水被污染后,其中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或者其它生物(如寄生虫)的数量增加。
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影响其它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在资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数量增加后,导致出现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响了另一种生物。
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
问题五: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有人认为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三:熟能生巧 享受学习,快乐练习,我们行!
每组一题,这是必做题。做对一题积1分。
1.宋朝词人辛弃疾的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鸣叫的意义是( )
A.雄蛙向雌性求偶 B.雄蛙吸引雌蛙前来抱对
C.雄蛙占据地盘 D.雌蛙吸引雄蛙前来抱对。
2.青蛙发育的主要过程包括( )
A.卵细 → 幼蛙 → 成蛙
B 受精卵→有尾的蝌蚪 →有四肢的蝌蚪 →幼蛙 →成蛙
C.受精卵 →有四肢的蝌蚪 →有尾的蝌蚪 →幼蛙 →成蛙
D卵细胞 →幼蛙 →蝌蚪 →成蛙
C
3.“穿花蛱蝶深深见”“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中描述的蛱蝶和蛙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相似之处是( )
A.无性生殖,变态发育B.有性生殖,非变态发育C.有性生殖,变态发育D无性生殖,非变态发育
4.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两栖动物的幼体不能在陆地上生活
C.两栖动物的成体与幼体相比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都有显著差异D环境的改变对两栖动物的生存影响很大。
5.近年来,有些地区经常有3条腿、5条腿等畸形蛙等的出现。出现这些畸形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青蛙生活环境的温度太低B.青蛙的食物不足
C.青蛙生活的地区气候太干燥D.水环境的污染增加了寄生虫的数量,知识青蛙受到感染
四:畅所欲言 总结归纳 积极参加 我们行
我是本节收获最大的人:
每组派一人陈述本节收获的知识点
如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2.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4.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每组展示本组提出的问题:通过网上搜索或询问老师把自己的答案展示出来共同学习和进步
一组:小蝌蚪靠吃什么长大?
刚浮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原来保护卵的胶状物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为其提供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二组:小蝌蚪的尾巴后来怎么没有了?
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成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三组: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什么?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