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学案2课时(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学案2课时(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21:45:57

文档简介

《邓稼先》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了解人物传记是如何抓住人物特征来统领全文的。
3.感受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奉献精神。
人物介绍导入?
1、导入
有这样两个人:他们是/同乡/同学/亲如兄弟的好朋友/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他们就是杨政宁和邓稼先。
2、介绍邓稼先和杨政宁: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三河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等。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也是人物传记的典范。
二、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两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是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方式上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因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三、积累字词
1. 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投影1:
颤抖chàn 难堪kān 彷徨páng huáng 开拓 tuò 署名shǔ 奠基diàn
筹划chóu 邓稼jià 妇孺皆知rú 马革裹尸guǒ 热泪盈眶kuàng
鞠躬尽瘁jūcuì 殷红yān 殷切yīn 鲜红xiān 鲜为人知xiǎn
2.重点词语的解释
投影2
可歌可泣: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的才能。毕,全,完全。
妇孺皆知: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贡献全部精力,到死为止。已,停止。
四、通读、跳读全文,感知人物
1.欣赏视频
2.请同学快速朗读课文第二段,完成表格(投影)
(1)通过一系列时间,梳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
(2)感知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特殊意义
3.走进邓稼先,感受人物形象
过渡句:人物传记就应该充分展现人物形象,这一形象是统领全文的魂。
学生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邓稼先的话,你觉得可以用哪一个呢?
提示:1.快速阅读全文,圈画出每个部分的评价性的句子或中心句。
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句子,看看它们都提到哪些相似内容?
(学生动笔圈画,3—5分钟)
过渡句:我们发现“奉献”一词可以贴切的表达邓稼先的形象。
五、理清思路
1.概括文章小标题
学生活动:速度全文,概括每段的内容,然后围绕奉献,用短语概括六部分内容。
反馈指导:奉献的背景---奉献的成果---奉献的基因---奉献的情怀---奉献的行动---奉献的榜样
2.梳理结构
学生思考:这六部分能调换吗?
总结:由宏大背景引出人物到介绍人物再到总评人物,并且用六个小标题串联全文,结构清晰, 布局巧妙。
六、课堂小结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
七、课后作业
1.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 B.鞠躬尽瘁(cuì)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āng) 说服(shuō) D.徬徨(huáng)  挚友(chì)
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流泪 鲜为人知:少 B.当之无愧:愧色 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 死而后已:罢了 D.家喻户晓:明白 马革裹尸:皮
3.本文构思巧妙,运用_____的形式串联全文,先是介绍邓稼先所处的_____,再介绍人物的_____和_____,最后高度______。
4.文中作者写了邓稼先的哪些事情?分别表现了邓稼先什么样的品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读出作者对他的敬佩和赞颂。
6.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邓稼先》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法。
2.品读课文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品读课文中评价性的句子,感受到了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执着纯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课文有时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精读、细读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探究方法
任务一:解析标题,总结写法
(1)本文写法从小标题就可以看出,小标题就是它的“文眼” 。
学生活动:分析本文的六个小标题,进行点读,思考它们的特点(从内容、句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去考虑),说出你的发现。
方法指导:点读,就是 聚焦目标内容深入思考,有所发现。
(2)从内容和方法上师生共同探究方法
(3) 小结方法:对比、引用、侧面描写
任务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分析对比作用。
为什么要将两个原子弹研究领域杰出的科学家进行对比呢?
学生活动:研读课文,圈画关键句,罗列对比角度,思考对比的作用。
任务三:精读课文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走进心灵。
任务驱动:1.引用一段古文
2.引用一首歌
3.一个排比句
4.两个问句
5.一句话
学生活动:逐点探究品读,走进邓稼先的内心
三、总结课文
学生活动:结合全文,思考如何写人物?完成表格。
反馈指导:烘托着写、概括着写、对比着写、衬托着写、具体着写、总结着写。
四、结束语
师生齐读《悼邓稼先词》
五、课堂作业
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邓稼先不愧为 “‘两弹’元勋” 的称号,也感受到了他崇高的品质。现在,请你书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概述邓稼先的品质和历史功绩,隆重地为他颁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