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 课件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 课件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6 17:3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原子弹(Atomic bomb)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原子弹)和聚变武器(氢弹)。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 二战期间,为了抢在德国之前造出原子弹,美国号召同盟国所有科学家一起研究原子弹,代号“曼哈顿计划”。负责人是罗伯特·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 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进行世界上第一次核试验,成功地爆炸一颗原子弹。广岛——小男孩长崎——胖子广岛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材料一:
当时有的外国人嘲讽说:在原子的领域里,你们中国人的大脑还是真空的。
材料二:
1954年,赫鲁晓夫在回答毛泽东向他询问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予以帮助时惊讶地说,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
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结合材料,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材料三 法国总统在法国国防机构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改变了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地位。
——《邓稼先传》 1950年11月,美国国务院远东内阁事务处处长埃默森提出了“关于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问题的备忘录,认为在常规武器无法取胜或虽能取胜而美军伤亡过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刘同舜等主编《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50-1951》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文集》参考思路:
打破大国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一新课探究探究点: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我国导弹试验何时成功?
中国导弹之父是谁呢?动脑筋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27日,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导弹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
试验取得成功氢 弹氢弹爆炸图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它相当于百万吨烈性炸药(TNT)的爆炸威力。人造卫星 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全长29.86米,直径2.25米;运载能力300千克。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 我国于1975年11月26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与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于1981年成为世界上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3)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航天技术①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②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
③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费俊龙、聂海胜)
④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 2005年“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草原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回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许,“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成功出舱。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2011年11月1日无人飞船“神州八号”升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一一探究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农业科学 ——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2.青蒿素(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领奖一一探究点: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毛主席题词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茶馆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课堂小结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漫步太空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农业、医学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袁隆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6年1970年第一艘无人飞船1999年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1964年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
等2005年“神舟六号”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东方魔稻”1973年两弹元勋“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