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 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14:1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古诗二首
执教老师
学校

执教班级
教材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43-45页
课时
2
习得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工具准备
课件、视频
习之过程



1.搜集一、两首王之涣和李白的课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并上传到微信群。
2.自主识字,圈出生字,并组词,标记难记、难写的字。
3.正确朗读古诗。
课前习数据统计和分析



活动1: 我要分享 。
【活动目标】
通过分享学生搜集到王之涣和李白的课外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1、谁是积累之星?(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古诗视频)孩子们,刚刚我们听的这些都是我们同学们搜集到的唐代诗人李白和王之涣写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他们写的诗吧,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和《望庐川瀑布》。
2. 指导朗读:登/鹳雀楼 和 望/庐山瀑布
活动2: 我会认 (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活动目标】
通过识记、拼读生字词,检查预习、识记情况,解决学生识记有困难的生字。
1)小组合作:朗读生字词,互相交流难记、难写的字,读准字音,并说说识记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2)开火车读,齐读。
3)竞赛识字游戏(白板)。
活动3:我会读。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小组内朗读、赛读、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文。
我们已经认识了所有的生字朋友了,那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第一首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1.理解标题,书写楼字。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2.小组内比赛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棒。学生读,教师指导朗读、正音。评出优秀小组。
3.品读诗文。
1)王之涣所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理解“白日”、“依”、“尽”,想象画面,说说此句诗意的大意)
2)王之涣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欲”、“穷”、“千里目”,提示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活动4:我会写。
【活动目标】指导书写“依、尽、黄、层”。
指导书写。
识记“欲、穷”及其词语“层叠、层林叠翠”“山穷水尽”。
活动5:扩展延伸
四大名楼
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尝试为这首诗配一幅插图。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