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画杨桃 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画杨桃 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14:2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画杨桃
本课时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
学 习
内 容
解 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作者先略写父亲教导我画画要实事求是,接着具体地叙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最后写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的教育,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有不同结果的思想方法。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本课时教学结构设计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本课时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布置预习作业,自学生字词,课堂检验
2.对画杨桃有初步的了解,能根据课文简单地概括主要内容
【评价反馈】
1.课堂检验,考察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2.课堂上总结课文结构,划分文章段落
【主要内容】
1.《画杨桃》简单易懂,请同学们通过对比,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道理。
2.通过《画杨桃》读好问号的语气。
【评价反馈】
1.课堂上学习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两种形式相结合。
2.根据评价后再次朗读和续写,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意见。
【主要内容】
1.根据《画杨桃》课后习题和小练笔,布置片段练习作业,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道理。
2.朗读《画杨桃》,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背诵下来。
【评价反馈】
1.课文朗读班级Q群语音作业提交。
2.作文本进行练笔,课堂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

本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出示本课生字词语。
靠边 而是 班级 哈哈大笑 倒不如 审 视
一页 严肃 抢着 笑嘻嘻 教诲 半 晌
全班开小火车读。
复习生字,老师范写易错字。
“嘻”:左小右大。右边“喜”各部分要写得紧凑:最上部是“士”,中间的“口”写得小且扁,第七笔是点,第八笔是撇,第九笔横要长,起笔在口字旁下面,最下部的“口”学得扁,比上面的“口”大。
【设计意图】运用电教手段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了画杨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标清环节步骤,每个大环节都须注明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
1. 默读课文,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 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3.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一个反问句,请同学把它变换成陈述句。
4. 老师也带了三个杨桃,请你审视杨桃,告诉老师你观察到什么。
5. 同学们不知道从不同角度看杨桃,老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帮助同学们熟悉课文,初步将课文读通、读顺。
【精读课文】
(一)齐读第1自然段
1.用“—”画出父亲是怎样教“我”学画的?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叮嘱”,并换一个词填入课文中,使意思相近。
3.用“叮嘱”造句。
4.“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凭主观推测,以为事情大概是这样或应该是这样的。)
5.再次朗读父亲的话。
过渡:“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2.用====线画出“我” 认为画的怎样?
3.那同学们对我的画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过渡:在同学们的说笑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朗读6—17自然段,找一找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第6—17自然段
1.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
2.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
3.通过这些动词,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4.分角色朗读7—10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当时的心情,读出真实情感。
5.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6.再次问同学们时,学生又是怎么回答的?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感受。
7.体会这两组对话中同学们语气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8.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播放音乐)
过渡: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跟同学们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四)学习第18自然段
1.老师讲的话里一共有几句?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3.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么做?(看到别人有不同看法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五)学习第19自然段
1.思考:老师和父亲的话有哪些地方相似? (做事情要实事求是。)
又有哪些不同之处?(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2.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因为他们的话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精妙。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概括总结】
1. 请同学齐读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找到你觉得最重要的句子。
① 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不同
②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2.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最后一句话“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3. 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文章主要内容。

本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课堂抓住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文章重点。
2.通过实物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描写的好处。
【问题与建议】
1.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文章,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一语文要素。
2.课堂上给学生分享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应当把更多时间给学生进行仿写、展示。
【优点与特色】
1.教学抓住了文章的特点,让学生在明白道理。
2.运用小练笔,让学生体会问号的好处。
【问题与建议】
1.如果在课堂上能够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点或某几个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可能会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此类文章,也锻炼了他们的写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