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审题立意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
2.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
3.训练具体的审题立意能力。
答疑解惑
审,详究,考察。《荀子》中说“审,谓详观其道也”。审题,就是认真推究题目的意思、意图。
什么是审题?
“立意”就是确定自己的文章要表达的思想、观点等。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主旨、思想,写作之前把这个主旨、思想明确下来就是立意。
什么是立意?
指点迷津
1.注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写作内容。
如《初中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关键信息是“事”,要求写事,而不是抒情、议论。
2.注意限制条件,明确写作要求。
如《初中生活二三事》这个题目,“初中生活”要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二三”则明确至少要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了。
3.注意把握题目中具有修辞意义的内容,探究把握其含义。
例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那就先要弄清楚“镜子”的含意:照出样貌或本质。这道题是让我们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
4.要明确文章要求的体裁。
命题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有些题目较明确地表示了对体裁的要求:在题目的首尾有“记”“事”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标明写某个过程、某人事迹等,这就要求写成记叙文。如果题目首尾有“论”“谈”“驳”一类字眼,或者题目明确提出一种主张或一个问题,这往往是要求我们写成议论文。
1.立意要正确。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格调要高。格调高是指文章的立意要健康向上,体现出现代中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立意的基本要求
2.立意要深刻。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并且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有现实感,反映时代精神,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3.立意要新颖。立意新颖,指文章的立意不落俗套,从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出发,不人云亦云,不局限于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在“正确”的基础之上展开新的思考。我们可以渗入时代新观念,奏响时代最强音;可以反思旧说俗见,或摒弃,或吸收,或改造,推陈出新;可以从毫无价值的立意中另辟蹊径,发现并凸现其闪光点。
4.立意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这样中心思想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主题分散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这是立意之大忌。
学科网原创
提示: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佳作赏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难以逾越的山。——题记(题记式开头,既新颖,又扣题)
面对高山,你会做什么?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丧失勇气,丧失追求,丧失信念?让自己一辈子只能生活在挫折的阴影中?(四个疑问句让人深思)
我却不然!(转折句单独成段,既承上启下,又有警醒作用)
我深信,如果把山只视为山,那它就只是一座山,但如果
翻过那座山
换个角度来看,那它也许就会是一种挑战,一种前进的动力!(换个角度看问题,新颖)
曾经的我,一直怕“试”。不管是考试、口试还是面试,但凡有“试”这个字的词,都与我有仇似的。而我之所以怕,不是因为我能力不够,而是我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我怕失败,我怕让父母失望,我怕让老师失望,我怕被当众嘲笑……(点明“我”一直怕“试”的原因)而我越是怕,这一切越是会发生,于是,心中的这座山,挡在我面前十几年,直到那件事的发生……
那年,学校组织演讲比赛,不知班主任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竟然选我代表班级出征。想推脱,可班主任只是拍拍我的肩,道了句“你行的”,便什么也没说。
我顿时跌入了深渊,无数次的经验让我知道,我必定会失败!那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与原来一样,无意入睡。在脑海中想象着失败后的场景,当着无数人的面,那么尴尬,那么无助,还要忍受无数的冷嘲热讽……(多用短句,描写了“我”想象中的煎熬,很形象)这些场面,似曾相识。
天!为什么是我?(一个“天”字,一个问句,表现了极度绝望的心理)那一刻的我,满脸惆怅,欲哭无泪。
这时,爸爸走了进来,看见我,便明白了一切。没有安慰,没有鼓励,只有严肃的让人喘不过气的一句话:“你不是爱爬山吗?那就再爬一座!看看山的后面会是什么!”
山?我一下子蒙了。哪来的山?爸爸是什么意思?迷惑中,顿时豁然开朗!此山非彼山!是啊,这么多年,我一直被挡在山前,那山后会是什么?是蓝天还是大海?是喜悦还是悲痛?(此段语言精炼,多用问句和感叹句)
总评:文章以记叙为主,深刻理解了“山”的含义,以“我”“一直怕‘试’”作为“山”的立意,详细叙述了自己“翻过那座山”的过程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