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18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10: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课
那就得从一个很久远很久远的故事讲起,一个关于农民和地主、富农的故事
收租了,收租了
那时的地主、富农
人口占农户总数不到7%,占有耕地面积50%以上
哈哈,我啥都不多,就地多,钱多罢了
我们根本不过问生产过程,以收取地租为唯一职能,我们是农村的寄生阶层,我们骄傲
那时的贫农,雇农
人口占全国农户57%以上,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
我们想要一块地怎么这么难
思考贫农、雇农与地主、富农的矛盾在哪?这一矛盾的存在会给农村经济生活带来什么危害?
劳动创造一切,全部利润,利息,地租都单纯是对劳动者的剥削。--马克思


土地改革
根本原因: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此时的地主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我再也不能靠收租为生了,我的土地都被没收了
此时的农民

把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我们这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终于不用向地主交租了。我们真正解放了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底,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时间
1950--1952年底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个,修水坝2.2万多座,修水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
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你可以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得出土地改革的意义吗?

土地改革
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特点
由地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未变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大改组、大变革中,无数少地的农民一度获得了一定的土地和财产,成了新政权的拥护者,而原来处在农村社会中上层的地主、富农阶层则成了这场社会大变革的牺牲品。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政治意义的是( )
A.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C
2、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C
3、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