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一 《血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一 《血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7: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少儿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二章 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 《血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描述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感受真实物象和示意图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命,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自己身体或与同学亲身经历的事件相联系。可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静脉),回忆医生在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这样能增强对血管和心脏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用列表的方法比较三种血管的概念、血流方向、血流快慢、管壁厚薄和分布。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学案导学法、实验视频观察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视频供学生观察尾鳍的血流情况以验证自己的判断。
2.自制课件、导学案,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血液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将其比喻成车辆,车辆在人体内行走的“道路”,我们称之为血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内容。
展示课题和三维目标。
【板书】一 血管www.renjiaoshe.com
倾听、想象、回忆、理解。
齐读教学目标。
直接引入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能做到有的放矢。




巡走课堂,查看学生自主预习情况,并抽查个别同学的导学案进行展示。
对个别疑难问题进行解析。
通过预习检测,引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概念
【板书】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
①动脉:心脏→全身
②静脉:全身→心脏
③毛细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
自查自纠,对照教师展示的导学案,核对自身学案的填写并做出相应更正,深化三种血管概念的学习。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课中检测预习效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观看实验视频
指导阅读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步骤,讨论实验要领。
播放实验视频,提出思考讨论问题:
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宜用凹面反光镜还是平面反光镜,为什么?
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血液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阅读并讨论实验要领。
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深化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
引导思考
分析毛细血管有哪些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板书】: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
3、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广、薄、慢)
思考
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笼统的认识提升到系统的知识。







1.在抽血或打点滴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为什么要在针刺入部位的上方用胶管捆扎起来?
抽取个别同学,模拟抽血捆绑胶带
思考、讨论、模拟
现场模拟抽血时捆绑胶带,让学生加深对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和静脉瓣的理解,并学会用知识去解释生活在的问题,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2.三种血管的出血情况和止血方法
自行阅读课本回答问题,并结合教师解析加深理解。
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笼统的认识提升到系统的知识,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小结与
练习
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血管的相关知识。
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知识。
完成练习并订正。
帮助学生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让学生学会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布置学生完成学案相应练习,进行点评和讲解。
七、板书设计:
一、血管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结构(见学案表格)
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方向:
3、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广、薄、慢)
4、三种血管的出血情况和止血方法
八、作业设计:1、复习本节内容;2、完成导学案上剩余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