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呼吸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一节 呼吸 肺通气是怎样实现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6 18:0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呼吸
二、呼吸的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肺通气的概念和原理。
2.能说出发生在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呼吸运动时胸骨和肋骨的运动,肺内压力的变化;
2.气体在肺内和组织细胞里的交换。
【教学难点】
气体进出肺部的动力;描述人体呼吸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膈的运动与呼吸运动关系”模型;制作PPT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老师站在讲台上,深深吸一口气,再呼出来,问学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吸入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呼吸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那气体是怎样在体内进行交换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2.呼吸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老师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示意图引出气体交换模式图从而简单介绍呼吸过程的四个环节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呼吸过程的四个环节
3.肺通气
(1)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什么是肺通气
(2)引导学生完成 “探究竟1”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直观,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软尺分给学生,用软尺测量尽力吸气和尽力呼气时胸围差。
在学生填完“探究竟1”的空之后,教师播放显示呼吸运动的视频剪辑。让学生参考视频,将自己的答案作修正。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答案进行订正。
(参考:(1)肋骨和胸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2)肋骨和胸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
(3)说明:肺本身不具有主动张缩的能力,他的张缩是由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的,即由于胸廓扩大,气体进入肺,胸廓缩小,气体排出肺。而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又是由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4)以膈肌为例,研究膈肌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通过“探究竟2”
请各小组学生观看“膈的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模拟演示装置”,同学对“探究竟2”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对各小组作答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
(参考:膈顶下降,胸廓纵向扩大,肺会随之扩张,肺内的气压暂时小于外界气压,此时吸气;膈顶上升,胸廓纵向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的气压暂时大于外界气压,此时呼气。)
(5)引导学生看课本51页,总结肋间外肌和膈肌是怎样影响胸廓变化从而影响呼吸的,点明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引起肺内气压的变化
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骨,肋骨的运动。
进行探究活动,思考膈顶升降与呼气吸气的关系。小组讨论回答
4.人体的气体交换
(1)肺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怎样到达肺毛细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如何进入肺泡?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在书房里的小朋友为什么能嗅到炒菜的香味?
引导学生得出扩散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2内容,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对肺内气体的交换过程进行描述。描述时注意肺泡内和毛细血管里不同气体成分的浓度关系。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9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并结合循环系统的知识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体内的转换,加深对肺循环使静脉血转换为动脉血。
引导学生阅读p53内容,根据气体的扩散原理对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过程进行描述。描述时注意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里不同气体成分的浓度关系。结合3-10加深体循环使动脉血转换为静脉血的认识。
(3)说明人体呼吸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怎样进行的?
(参考:人体的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阶段: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自主阅读课本,思考肺内气体的交换特点。
结合教师所讲知识,对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答案。
4.小结
(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大家要着重理解的是呼吸运动过程中组成胸廓各部分和膈的运动,及肺内气体压力的变化,理解气体进出肺部的过程。
(2)气体的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体内气体的交换有两个过程,一个是在肺内,另一个是在身体各组织器官内。由于气体浓度的差异导致气体在血液与肺泡和组织细胞之间交换。
跟随老师的总结思路,对本节课查漏补缺。
5.板书设计
(1)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
(2)肺内的气体交换: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吸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的
(3)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过
(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 程
体交换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