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6节《拍手谣》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学唱儿歌、童谣及其他短小歌曲,参与演唱活动。”是《课标(2011版)》对一至二年级演唱要求的明确规定。为实现这一目标,本单元编写了一中一外两首童谣。《拍手谣》系20世纪二十三年代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童谣,歌词很像是孩子们自编的。让学生在听唱活动中加上适当的动作游戏,体会歌词中蕴涵的那一年代的童趣与那一年代儿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拍手谣》系20世纪二十三年代流传于我国北方的童谣,歌词很像是孩子们自编的。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有特点,从分句和乐句来看都有一种问答的感觉。每个乐句旋律分上下两个分句,一问一答,而歌曲的乐句又是成对出现,好似一问一答的感觉,充满逗趣。
学情分析:低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好玩,喜爱模仿,以形象思维为主。我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律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综合手段,用不同的形式让孩子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表达出自己对童谣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用心去学习音乐,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拍手谣》
第一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随录音或在老师的伴奏下表演歌曲《拍手谣》 。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拍手谣》。能够用点拍、律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不同的内容,表达出自己对童谣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唱、律动、表演、让学生在听唱活动中加上适当的动作游戏,感受生活的乐趣,体会歌词中蕴含的那一年代的童趣与当时儿歌的风格。
重点
学唱歌曲,能根据音乐表演手指律动,为歌曲配动作。
难点
通过手部律动表现出歌曲的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语:教师出示谜面,学生猜,教理由出示谜底:手
教师出示拍手谣的歌词,带领学生做交叉拍手游戏。
拍手游戏:教师指导学生边读儿歌边做拍手动作,然后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做(动作说明和图解附后)。
学生猜: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两个人一组对面而坐,按节奏先自己击掌,然后击对方的手掌(可双手击也可单手击)。
跟着老师学基本动作,然后视频中的小朋友一起加入动作做一做拍手游戏。
通过猜谜语来引出手进而引出课题:拍手谣
感受东北儿歌特点和特色的拍手游戏,并熟悉歌词。
学生节奏感训练,锻炼学生手、脑、口的配合能力。
讲授新课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视频
节拍:2/4
情绪:活泼、愉悦
速度:中速
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有感情的范唱。
乐理知识:反复记号
学唱旋律: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歌谱。
学唱歌词:教师伴奏,领着学生唱歌词。旋律准确后加入情绪完整演唱。
6、唱唱、动动:教师指导学生做唱游。
队型及移动方向如下图:
歌曲是几拍子?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
听一听,找出旋律重复的乐句和音乐记号。
学生了解反复记号的用法。
学生跟着老师唱歌谱,多唱几遍。
5、学生跟老师学唱同时
注意坐姿、嘴形、气息和节奏。最后一句节奏不要错,最后一个字嗒不要拖长,要多练。
6、全班分成两部分,站成内、外两个圈,面对面。每当听到一句后,内圈、外圈的同学向着自己的左边移动一个位置,与新伙伴继续进行互动。
欣赏歌曲,给学生从视听感观上一个全面的印象。
这首歌曲重复的乐句比较多找出重复乐句更容易演唱。
积累乐理知识。
旋律准确性的练习。
歌词课前练习过,旋律也唱熟,故注重气息、坐姿等细节。
6、拍手律动与手指操结合,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注意歌曲要用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拓展延伸
创编歌词:教师先播放一个不同版本的拍手谣视频。
并启发学生:同学们《拍手谣》流传于全国各地的童谣,我们教材选用东北地区的传统童谣,在不同的地方歌词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猪笑嘻嘻.......如果是你,你会想到什么歌词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创编歌词。创编好的歌词唱一唱,也可以读出来。
鼓励孩子们创编歌词,并请个别同学把创编好的歌词与同学们分享。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东北的儿歌,我们把一个简单的儿歌变成这好玩的游戏真的好开心呀!我们知道了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进行节奏创编游戏,美妙的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多的发现身边美妙的节奏。
学生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总结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板书
附:拍手游戏动作说明及图解
(1)同学听老师读童谣,模仿老师拍手的动作,当读到“你拍??,我拍??”时,第一拍合掌,第二拍与同学击掌。如下:
X X X X 合掌 击掌 合掌 击掌
(2)当读到“黄雀落在树当西”时,两首五指并拢,手心向着自己,大拇指相互靠着,两手前掌扇动,模仿小鸟飞行状态,并向着自己的左上方移动。
(3)当读到“黄雀落在树当间儿”时,动作同上,只是方位不同,停留在自己胸前。
“三三见九九连环”。“三”的手势图。
当读到“四个小孩”时,伸出右手勾起大拇指,竖起四根手指;当读到“写大字”时,做一个手握笔从左到右写一横的动作。
“五个小孩撵老虎”。一位同学扮演小孩做原地小跑步的动作;另一位同学两手手指弯曲,模仿老虎的手掌,扮演老虎在原地走的动作。
“六碗包子”。双手手指交叉、弯曲,形成包子的形状。“六碗肉”。双手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形成碗口的形状。
“七人骑马过江西”。左手模拟山路,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在左手臂面走动,模拟人骑马的状态。
(9)“吹喇叭”。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指做按喇叭孔的动作。 (10)最后一句“滴滴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叠置。在上面的手竖起大拇指对着自己的嘴,模拟吹喇叭的动作。
课件17张PPT。拍手谣花城版 一年级下新知导入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猜 谜 语你拍一,我拍一,黄雀落在树当西。
你拍二,我拍二,黄雀落在树当间儿。
你拍三,我拍三,三三见九九连环。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撵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六碗包子六碗肉。
你拍七,我拍七,七人骑马过江西。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吹喇叭。
滴滴嗒,滴滴嗒,滴滴滴滴滴滴嗒。新知导入拍 手 游 戏新知导入拍 手 游 戏 跟着视频中的小朋友一起加入动作做一做拍手游戏。歌曲欣赏 歌曲是几拍子?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教师范唱 听一听,找出旋律重复的乐句和音乐记号。反复记号:实际演奏: A B A B C新知讲解乐理知识:新知讲解唱游活动像视频里的小朋友那样 ,一起唱一唱、玩一玩吧!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小猪笑嘻嘻;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蝴蝶在一块;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老虎爬上山;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猴子吃桃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花猫捉老鼠。拓展学习欣赏不同版本的《拍手谣》拓展学习 《拍手谣》是一首北方童谣,歌词都和北方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你能编创一些和我们生活有关的歌词吗?歌词创编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东北的儿歌,我们把一个简单的儿歌变成这好玩的游戏真的好开心呀!我们知道了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进行节奏创编游戏,美妙的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多的发现身边美妙的节奏。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回家要把这首歌表演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有兄弟姐妹的同学可以和他们一起玩。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