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岳麓版(2007)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8课 非战公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人教版岳麓版(2007)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8课 非战公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8 08:1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17年5月7日,39岁的中间派前进党主席马克龙大选获胜入主爱丽舍宫。与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相对的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再一次与法国总统宝座失之交臂。极右翼的失败,除了政党之间的博弈之外,还有法国人本身对于极右翼政党的深刻不信任。究其原因,在一战结束之后,当时的法国右翼政党之一的“民族集团”曾经组建内阁,但是他们的一个举措险些因此将法国再次拖入欧洲大战的漩涡,那便是震惊欧洲的——鲁尔危机。
从马克龙竞选获胜说起
第8课
《非战公约》
课标要求:
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安全问题:《洛迦诺公约》
外交关系:《非战公约》
二、凡尔赛的调整
缓和
宏观把握
赔款问题:道威斯计划
一、凡尔赛的阴影
对抗
矛盾激化:鲁尔危机
请同学们回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温故知新
罪责: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
疆界:重新划定德国疆界.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划定非武装区。
殖民地:德国放弃其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等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军事:限制德国军备,德国废除义务兵役制,只保留10万陆军;
赔款:德国须向战胜国支付赔款;
一、凡尔赛的阴影---鲁尔危机
















1马克折合美元1.5601.1
马克折合人民币10.791元
德国的赔款问题是凡尔赛和约中悬而未决的最复杂的问题之一。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上规定,德国应在1921年5月1日前交付200亿金马克赔款,并成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和分配比列问题。
1920年6月,赔款委员会首先就赔款总额做出规定,德国应支付2690亿金马克,赔款委员会还确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其中法国最多,占总数52%,英国22%,意大利10%,比利时8%。
1921年4月,伦敦会议又确定,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指同黄金挂钩的马克),限42年付清。
赔款问题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被誉为现代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说道:“德国失去了所有的殖民地以及海外联系和海运商船,同时失去了10%的领土和人口,以及45%的煤矿和65%的铁矿;有200万年轻的男性成为战争的受害者,他的人民饱受了四年的饥饿,并且承担着巨大的债务它的货币贬值了七分之一,它们还面临着国内的革命和布尔士维克主义;吞噬一切的四年战争和最终的失败给它在力量和希望上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一、凡尔赛的阴影---鲁尔危机


延期赔款
坚决反对
一战对法国的打击尤为严重,急需大量资金复苏经济,偿还美国贷款;法国所的赔款最多;维护法国安全,压制德国,维护欧洲大陆的国际地位。
赔款问题






所应得的赔款额相对较少,奉行扶德抑法的大陆均势政策
得到英法偿还的贷款,插手欧洲经济,谋求政治霸权
支持德国
支持德国
摆脱凡尔赛和约德束缚,重新恢复大国德地位,

矛盾尖锐

鲁尔危机
1.鲁尔危机
一、凡尔赛的阴影---鲁尔危机
图说历史---鲁尔危机
德国政府号召工人罢工消极抵抗
对抗的代价!
1914.7
1919.7
1920.7
1922.7
1923.1
1923.7
1923.9
1923.11.15
4.2
14.0
39.5
493.2
17972.0
353412.0
98860000.0
4200000000000.0
1914—1923年1美元所能兑换的德国马克
1000亿马克=1美元
1.鲁尔危机
鲁尔危机是指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为借口,出军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柏林工人罢工,德国政局动荡不安,这就是鲁尔危机。
(1)背景
①一战同盟国战败,需要进行战争赔款;
②一战对法国的打击尤为严重;
③法国要维护国家安全,压制德国,维护欧洲大陆的国际地位;
④法德两国分别为了维护安全和重新崛起,在赔款问题上展开了激烈斗争。
一、凡尔赛的阴影---鲁尔危机
法国、比利时出兵鲁尔
鲁尔危机
德国消极抵抗
两败俱伤

英美掌握战后赔款的主动权
德国经济恶化、政治形势动荡




法国计划落空,丧失了战后赔款的主动权,国际地位下降


道威斯计划
“鲁尔危机”是如何解决的?
花落谁家
背景:鲁尔危机使美英获得赔款问题的主动权
提出: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等人针对德国赔款问题提出。
内容: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协助德国复兴经济以及解决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当选为副总统。
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二、凡尔赛的调整--赔款问题:道威斯计划
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为德国经济的复兴和国家崛起创造了条件。
削弱德国计划受挫,丧失俄战后赔款的主动权,国际地位迅速下降。


道威斯计划






掌握了赔款的主动权,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得以推行。

是对凡尔赛和约的首次重大调整。
掌握了赔款的主动权,美国开始向欧洲经济渗透。
花落谁家
谁是最大的受惠者?谁的利益最受损害?
二、凡尔赛的调整--赔款问题:道威斯计划
1.背景
(1)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的提出,
(2)长期对抗导致法、德两败俱伤,两国开始探索和解之路。
(3)1925年2月,德国提出在莱茵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结公约,法国表示同意。
(4)英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
(5)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法国外长白里安,德国外长个施特莱斯曼。
2.签署
(1)时间:1925年10月。地点:瑞士洛迦诺。
(2)成员国:德、比、英、法、意、波、捷克
(3)议题:欧洲安全问题。
(4)结果: 签订《洛迦诺公约》
(5)内容: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法国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相互保证条约。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二、凡尔赛的调整--安全问题:洛加诺公约
史料解读:《洛加诺公约》对欧洲大国的影响?
材料一:洛加诺公约的内容: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对德国:排除了受法国制裁的可能,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对英国: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 有利于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对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被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








意 大 利


比利时
德 国
法 国
捷克斯洛伐克
波 兰


20年代的欧洲国际关系





德国外长斯特莱斯曼(左)和法国长白里安(石)
《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金。
他们三者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据此得出,洛迦诺公约的签署有何重要意义?他们三人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观点争鸣
和解的脚步!
对欧洲: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德紧张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洛迦诺公约》的影响?
对德国:排除了受法国制裁的可能,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对英国: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 有利于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对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被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

实质: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法:遏制德国


德:东山再起

鲁尔危机

洛迦诺公约
《相互保证公约》
《仲裁条约》
和解
读史心语:斗则俱伤,和则多赢!
二、凡尔赛的调整--安全问题:洛加诺公约

道威斯计划
1.背景:
1)《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并未使法国感到安全,转而寻求美国保障,
2)美国为了避免卷入欧洲纠纷,建议强国签署多边非战公约
3)有识之士的倡导。
2.时间:1928年,美法英德等15个国家代表签署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亦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截至1933年共有63国家加入。
3.内容: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废弃以战争作为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一切争端和冲突。
二、凡尔赛的调整--外交问题:非战公约
第1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
一些大国在签订《非战公约》时提出了保留条件,法国提出每个国家应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则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美国也声明,各国有权决定是否需要诉诸武力而自卫; 
  ――世界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史料解读:《非战公约》的影响
美国参议员约翰逊在参议院就《非战公约》进行辩论时,说它是“无舵之船,无屋宇之街衢,无字之书,无剑之鞘,无指针之钟表,无花朵之花冠……无菜肴之餐桌”。
——王明中《评凯洛格非战公约》
消极:
①未能起到制止二战发生的实际作用。
②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
③没有涉及裁军问题,
④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过的措施,
⑤公约的拘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
史料解读:《非战公约》的影响
《非战公约》下的战争
《非战公约》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非战公约》生效不久,
1931年日本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三省;
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材料一: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战争诉诸权。
材料二: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史料解读:《非战公约》的影响
积极作用:
(1)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昔日处境坎坷,被人视为鸡肋的《非战公约》却主导了整个(纽伦堡)审判过程……在审判过程中,四大国的起诉人无论如何旁征博引,他们都无一例外的求助于《非战公约》……《非战公约》所倡导的原则与和平运动所秉持的理念找到了契合”。
——王立柱《<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积极作用:
(1)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2)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
成为二战后成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史料解读:《非战公约》的影响
20年代的国际关系
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
是短暂的,
矛盾与斗争
是长久的。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结盟
认识






德国经济成为下金蛋的










矛盾重重

鲁尔危机

极不稳定




安全问题
《洛迦诺公约》
外交关系
《非战公约》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9年二战爆发
失败


本课小结:
赔款问题
道威斯计划
对抗
缓和

维护和平的尝试为什么失败?
探究
《凡尔赛和约》的隐患

国际联盟的“大国一致”原则

非战公约的保留条款

大国强权的烙印

各国利益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综合一战后的经验教训,你觉得怎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民族自决原则
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以发展促进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
反思
当堂达标:
1.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两国是死对头,在“一战”后继续进行较量,而此时双方较量的焦点之一是
( C )
A.海军军备    B.陆军数量
C.赔款 D.铁路

2.道威斯计划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D )
A.促进了德国经济复兴
B.不利于法国削弱德国
C.加快美国对欧洲渗透
D.提高了德国政治地位

3、对德国而言,《洛迦诺公约》的最大意义在于
( C  )
A.有利于德国的经济复兴
B.巩固了德国的边界安全
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D.消除了法德两国的矛盾
4、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是( D )
A.《凡尔赛和约》 B.《洛迦诺公约》
C.《拉巴洛条约》 D.《非战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