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上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上 习作:记一次游戏 课件(14张PPT)+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17:40:02

文档简介


基本
信息
课题
记一次游戏
授课类型
写作课
授课教师
教学班级
教学内容、学情与目标设定
学 习
内 容
解 析
本课时为单元教学的第十课时,是一堂写作课,写作内容为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游戏是一种活动,当孩子亲身体验,才能有话可写。四年级写作应以激趣为主,课堂上,我将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会童年的快乐。写作方法上,以教会学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交代清楚玩游戏的过程为教学目标。“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是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之一。在之前的课文篇章教学中,教师已通过小练笔的方式,训练学生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心情,体会童年的五味杂陈。学生玩游戏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写作顺序的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他人的状态,将游戏场面写得更加生动。
学 习
目 标
设 定
1.让学生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
2.能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将游戏过程写清楚。
3.教会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心情变化,通过口语表达描述出来。
4.完成课堂小练笔,教会运用叙事文三种常见开头写法。
重 点
难 点
预 设
1.学生能够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将游戏过程写清楚。
2学生学会在活动过程中观察他人的动物、语言、神态,体会心情变化。
教学结构设计
教 学
结 构
流 程
第十课时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 观看小视频,学会怎么制作豆本——一本8页纸张的小小书。
2.观看微课,制作一本名为《一次游戏经历的导航图》豆本小小书,规定每一页纸张的写作内容,写作方式可以图文结合。
第一页内容:标题(《一次游戏经历的导航图》)、游戏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第二页内容:你的游戏伙伴是谁?用几句话评价一下这个游戏。
第三页内容:游戏前的准备。(具体的事物,当时的心情,什么样的机遇······)
第四页内容:游戏中,你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几个部分·····
第五页内容:用一句俗语总结这次游戏经历吧。
第六页内容:给你的《豆本》书定价吧,并且写上上架理由。
【评价反馈】
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认真记录了一次游戏经历,为后期的写作提供素材。
学生制作的豆本内容安排杂乱,未能按照规定内容有序地完成。

【主要内容】
1.朗读三段开头范例,体会不同开头方式带来的妙处。
2.课堂练笔,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开头方式描写游戏前的片段。
【评价反馈】
教师用给开头方法趣味命名的方式,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期待着了解每一个有趣名称背后蕴藏的涵义。学生通过朗读文字,体会不同开头写作方式带来的妙处。在课堂中的小练笔中,很多孩子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开头不再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选择先描绘场面吸引读者的注意。

【主要内容】
写作。主题为“记一次有趣游戏”,标题自拟。
【评价反馈】
写作内容源于学生亲身参与过的游戏,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有话可写,乐于表达。学生基本能够有序地交代清楚游戏的过程,按照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顺序交代清楚事件。部分学生的作文非常优秀,能够注重细节描写,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语言技巧,通过描写动作、语言、神态来反映人物心情变化,内容生动有趣。但并非每位学生都能做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结尾平淡,思维过于局限,停留在课堂学生相互分享过的内容上。在接下来的讲评中,教师可以从“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细节”和“多角度思考,合理结尾,深化主题”两个方面进行拓展提升。
第十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巧选细节,精准定标】
师:今天这节写作课,老师需要每位孩子化身为侦探,仔细观察教室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用几句话说清楚从铃声响起到现在班级发生的事情?学生在举手发言的过程中描述师生问好的片段,教师引导学生从着眼某个时刻的描述转化为对整个过程的关注。
教师小结:在孩子们讨论的过程中,你们已经初步学会写好此次作文最重要的技巧——有序地描述出事件发生的过程。描述之前,我们要认真观察参与事件的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
精准定标。让学生观察师生相互问好的片段,选取一段刚刚发生在师生身边的片段,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同时,教师利用贴近生活的内容,引出难以掌握的写作手法——有序地讲述一件事情。借此,教师引出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事件参与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而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过程。

【巧设环节,引导方法】
1.活动一:“我是复读机”。教师朗读3句话,请3位学生分别将老师讲述的3句话像复读机一样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其他在倾听的学生思考,哪句话让你觉得“我”最爱妈妈?
①我给妈妈做饭。?
②我给妈妈做她喜欢吃的西红柿鸡蛋面。
③妈妈累的时候,我会給她做一碗大大的西红柿鸡蛋面。我个子不够高,会搬小凳子上灶台。我会将鸡蛋炒久一点儿的,因为蛋有点金黄色的最好吃!
教师小结:作文是为了传情,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态度。只要当作者关注细节的时,“我”对妈妈的爱才能传递给读者,打动读者。
2.活动二:“改一改”。教师用概括性的4句话描写课堂上师生相互问好片段,将其展示在屏幕上。邀请学生对每句话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语句能让他人品味出文字中传达出的情感或态度。
周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问好。班长喊:“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然后,一一归座,开始上课。
3.活动三:“审一审”。教师出示教材园地内容,引导学生圈出揭示写作主题的关键词“清楚”和“心情”,圈出写清楚游戏过程的关键词“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
【设计意图】
重趣味,巧设环节。设计“我是复读机”的环节代替传统的朗读。这样做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欲,要求一字不差复述出老师讲述的内容;另一方面,吸引孩子认真倾听,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和体会。
重方法,层层推进。环节一,让学生在复述和倾听中,体会细节描写赋予文字丰富的感彩。环节二,利用刚刚在教室发生,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派片段,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添加细节描写让语句传达出描述者的情感和态度。由于修改内容源自于日常生活,学生对于细节描写体现情感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重审题,共建目标。写作第一要务是确定写作主题。通过教学生圈出关键词提取有用信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逐步锻炼学生在一段材料中提取写作主题的审题能力。
【巧设游戏,渗透方法】
1.感官要求。在玩游戏之前,教师提醒学生动用眼睛和耳朵,仔细听和看,关注游戏前、 中、 后,谁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2.参与游戏。请两位同学上台参与名为“抢红包”的游戏。其规则如下:
两位玩家站在桌子两边,双手握拳,做好准备姿势。
认真听老师指令,听到指令后做相应的动作。
听到“抢红包”指令后,方可抢红包。
如没有做老师规定的指令,或误抢红包,将判为违规,红包直接交给对方玩家。
3.点拨表达。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不同阶段,教师选取有趣味性的时刻,提问学生。现在属于游戏的哪一个阶段?你在这个时刻观察到了什么?讲述过程中,当学生说得无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整合梳理。同时,教师提醒学生观察他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通过描述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他人的心情。
4.小组讨论。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回顾游戏过程,以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顺序口头描述玩游戏的过程。每一个环节请一至两位孩子上台描述。
教师小结:在游戏前,我们更多关注游戏的规则,准备工作,整齐气氛;游戏中,关注玩游戏的过程以及参与者的神态、动作、语言反映出心情起伏变化;游戏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5.巩固方法。再玩一次游戏,将刚才教师引导观察的技巧运用到此次游戏中,为接下来的练笔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实战演练,寻源取材。教师设计一个简单、喜闻乐见的游戏,给予学生身亲参与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玩游戏的整个过程,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让课堂所学的内容有实践演练的机会。教师对学生口述内容当堂反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掌握程度。先说后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之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巧妙引领,开头练笔】
1.设疑激趣。教师出示三种常见开头方式,并分别取名为“清水煮白菜”、“先声夺人”、“愿者上钩”,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点拨方法。出示三段常见开头写法的范例,学生朗读,教师点拨不同开头的写作方法。
3.学习小结。教师再次梳理“记一次游戏”的写作顺序和内容,总结不同开头方式的写作方法。
4.课堂练笔: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开头方式描写游戏开始前的部分。
【设计意图】
在教学生写好开头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实战练笔的机会,将课堂所得所感转化为文字表达。
第十课时教学评价与反思

【优点与特色】
1.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激发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有趣,学生才乐于写,有话想写。“我是复读机”复述话语活动,“抢红包”游戏,“清水煮白菜”的趣味命名,这些设计都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用有趣的体验代替传统的说教,让知识的生成和习得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发生。
2.内容适切,目标精准。导入部分,教师选取了课堂上每节课都会发生,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片段,即描述师生相互问好的片段,要求学生说清楚整个过程。贴近生活,学生乐于去说,但却因为没有掌握正确方法,说得过于凌乱。由易入难,学生乐于挑战。教师借此引出课堂教学目标:将事件过程描述清楚,
3.注重体验,自主习得。教师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懂得为孩子搭梯子,鼓励孩子自主探索。课堂知识的生成不应来自教师之口,老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有趣的情境,给予学生探索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在不同的感悟方式中,例如复述、朗读、思考、小组讨论,生成、习得知识。但教师不能忽视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在关键之处进行点拨,梳理总结,将学生感悟生成的碎片化知识进行升华,和学生达成理论上的共识。导入部分到“我是复读机”,再到“改一改”,这些环节的设计都是基于以上理念,层层推进,让学生体验何为写清楚流程?何为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4.以说促写,落脚于写。在玩“抢红包”的游戏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口语表达的机会。最终,教师要落脚于书面写作,提供课堂练笔的机会。
【问题与建议】
“描写开头”的课堂小练笔内容和口语表达训练的技巧——“观察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反映心情变化”之间的关联不够紧密。虽然,教师引导学生写好游戏前部分,同样关乎准备过程中人物细节方面的描写。但,如果教师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帮助孩子将口语表达训练的技巧自然过渡到书面表达上,课堂练笔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优点与特色】
1.在导入环节中,周老师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导入到《记一次游戏》活动的作文教学中来。以学生平时喜欢的游戏为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也是最喜欢的活动,为这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安排了“抢红包”这个主要环节,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同学们纷纷跃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时,老师要学生观察活动的细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细节描写,知识呈现,感悟赏析,在模仿实践中形成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灵感,使学生有话说,有话写,而且是真情实感。(曾芷燕)
2.兴趣有魔力。年轻而有活力的梦星老师,把住了孩子的兴奋点,设计了简单有趣而且有利于学生观察的游戏——抢红包。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抢红包的兴奋之中,沉浸在讲述抢红包的快乐之中。
3.模仿有效力。写游戏的关键在于体验和观察。在游戏之前,老师没有刻板地讲授观察的要求,而是通过让孩子即时观察老师上课时的动作,语言,神态,通过好玩的游戏——录音机,指导孩子如何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高效地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示例。
【问题与建议】
游戏过程中可以拍摄一些孩子参与游戏、观看游戏的特写镜头,便于再现回放,可以让孩子的观察更加细致,表达更加丰富。
课件14张PPT。快乐习作记一次游戏经历 改一改 周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问好。班长喊:“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然后,一一归座,开始上课。 改一改 周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问好。班长喊:“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然后,一一归座,开始上课。 改一改 周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问好。班长喊:“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然后,一一归座,开始上课。 改一改 周老师走上讲台,向同学们问好。班长喊:“起立!”。同学们齐声说:“老师好!”然后,一一归座,开始上课。认真审题一起玩游戏动用眼睛和耳朵,仔细听和看
关注游戏前 中 后
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官要求一起玩游戏1.两位玩家站在桌子两边,双手握拳,做好准备姿势。
2.认真听老师指令,听到指令后做相应的动作。
3.听到“抢红包”指令后,方可抢红包。
4.如没有做老师规定的指令,或误抢红包,将判为违规,红包直接给对方玩家。游戏规则一起玩游戏动用眼睛和耳朵,仔细听和看
关注游戏前 中 后
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感官要求动笔写一写动笔写一个开头,将游戏前的部分交代清楚愿者上钩动笔写一写先描写某个人或一群人的语言 动作,再交代事件信息。愿者上钩先声夺人清水煮白菜设置悬念,再交代事件信息。开门见山,直接交代事件信息。交代清楚事件信息,写清楚游戏前的氛围 准备 规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