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燃烧与燃料
——复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能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燃烧与灭火,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控制条件能促进和抑制化学变化。
2通过复习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法。
3通过复习燃料相关知识,树立能源、环境意识。
4通过复习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燃烧
灭火
缓慢氧化
条件
定义
反应类型
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目的
移走可燃物
1可燃性
2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充分燃烧
1增大氧气的浓度
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微观解释
爆炸
有限空间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
遇到明火
达到爆炸极限
控制爆炸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爆的目的
燃烧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来说说燃烧的利与弊
乙炔(C2H2)
2C2H2+5O2 == 4CO2+2H20
点燃
我来说说爆炸的利与弊
跟踪练习1
我来说说CO2的利与弊
CO2的性质?
CO2的组成结构?
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药品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2实验室制CO2
1工业上制备CO2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液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实验室制氧气
药品
反应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液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2H2O2 == 2H2O+O2↑
MnO2
固液不加热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反应原理
药品选择依据
实验装置
操作步骤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验证和验满的依据
反应速率、反应物的价格和来源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密度和溶解性
性质
我来说说CO2的利与弊
CO2的性质?
CO2的组成结构?
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CO2
1工业上制备CO2
3自然界中的CO2
①自然界中产生CO2的途径
②自然界中消耗CO2的途径
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碳
氧
循
环
跟踪练习2
某化学小组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若将A.?B连接,A中产生的气体并不能使B中的溶液变浑浊,这是为什么?
(3)若要制取一瓶较为纯净、干燥的CO2,
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接___、___接___、___接___.
跟踪练习3
(2016年威海中考)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碳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组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主要元素之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如图是碳循环主要途径的模式图。
(1)结合图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序号 ) 。
A.有机物和无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D.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 4碳循环中的下列变化:①动物体内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②消耗二氧化碳的一种方式 。
(3)从化学的视角看物质
目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的评论褒贬不一。若以“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做为论题,你的观点是
,请列举有力的证据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①论据简洁、论证充分。②同一论据举出一个事例即可。③字数在100字以内。
燃料
我来说说燃料利用的利与弊
利:
供能
弊:
污染、温室效应
解决方法
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能源
危机
开发新能源
燃料
能源
危机
开发新能源
燃料的综合利用
对混合物的应用
直接应用
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应用(例如石油)
进行物种转化后再应用(例如煤)
燃料
我来说说燃料利用的利与弊
利:
供能
弊:
污染、温室效应
解决方法
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
能源
危机
开发新能源
燃料的综合利用
对混合物的应用
直接应用
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应用
进行物种转化后再应用
氢能
总结与提升 化学观念
燃烧
化石
燃料
CO2
变化观
元素观
守恒观
化学的
价值观
绿色化学
观念
新能源
灭火
实验室制备
变化观
实验观
利
弊
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化学
课堂检测
课外拓展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