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中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附中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知识导学】
咏史怀古: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情感,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咏史诗歌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歌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类型总结 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李商隐《贾生》)
怀古伤今: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赤壁》)
诗歌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歌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语言风格 或含蓄忧郁,或豪迈奔放。
常用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双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
代表作家 【唐】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陆游和辛弃疾等。
思想情感 1. 怀人伤己(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1)对比失落:借古人古事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感慨。(2)同病相怜:追思古人,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2. 怀古伤今(触发点在古,落脚点在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多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3. 理性反思(跳出历史,表达观点,启迪世人)(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2)理性分析,剖析历史,启迪世人。
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台城、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吴宫等。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南唐、后蜀等。
【实例分析】
长沙过贾谊宅 ①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②,湘水无情吊岂知③。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此诗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②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③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1. 诗歌颔联描绘了贾谊古宅怎样的特点?(3分)
答:
2. 你觉得尾联中的“怜”,怜的是谁?请你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第1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颔联围绕题中“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故第1题的答案是:颔联通过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的黯然景象,(2分)写出了古宅萧条冷落的特点。(1分)
第2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一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二是抓住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故第2题的答案是:作者既是怜贾谊,更是怜自己。(1分)他借故伤今,借怜贾而自怜,(1分)从而抒发了自己被放逐天涯的哀婉叹惜之情。(1分)
【真题演练】
(2019四川省宜宾市)
13.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⑴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2分)
⑵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3.⑴“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2019贵州省贵阳市)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3分)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2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
21.(3分)B
22.(4分)“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参考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2019四川省达州市)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答案解析:
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关键词:化用,1分)。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1分),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分)。
14.B(这首诗显得豪放雄奇,与婉约词风不相关联)
【参考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9张PPT)
2020中考专题复习咏史怀古诗
语文部编版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咏史怀古: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情感,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咏史诗歌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歌多是登临旧地,游览古迹时有感而发之作。
第一种类型(人):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伤己
特点归纳:
新知讲解
怀人
伤己
举例
(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产的遭遇,抒发并强化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二种类型(景、事):
怀古伤今
特点归纳:
古代以寒士为主流的诗人,在心怀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而去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时,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或是警戒的一类诗歌。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新知讲解
怀古
伤今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至今只有鹧鸪飞。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刘禹锡的《石头城》
理性
反思
作者身置其中,发一己感慨;
诗歌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诗歌意境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语言风格 或含蓄忧郁,或豪迈奔放。
常用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典;双关;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
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等。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台城、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吴宫等。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等。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南唐、后蜀等。
代表作家
【唐】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
【宋】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陆游和辛弃疾等。
课堂练习
?
长沙过贾谊宅 ①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②,湘水无情吊岂知③。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此诗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②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之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③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赋以吊屈原。
诗歌颔联描绘了贾谊古宅怎样的特点?(3分)
答:
你觉得尾联中的“怜”,怜的是谁?请你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第1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颔联围绕题中“过”字展开描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故第1题的答案是:颔联通过写“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的黯然景象,(2分)写出了古宅萧条冷落的特点。(1分)
第2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一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二是抓住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故第2题的答案是:作者既是怜贾谊,更是怜自己。(1分)他借故伤今,借怜贾而自怜,(1分)从而抒发了自己被放逐天涯的哀婉叹惜之情。(1分)
答案解析
拓展提高
(2019四川省宜宾市)
13.阅读下面曲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贏,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⑴请解释“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中“悠悠”一词的含义。(2分)
⑵所选曲词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13.⑴“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⑵《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山坡羊?骊山怀古》咏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参考译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山坡羊?骊山怀古
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繁华富貌,现在在哪里?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到现在留下的遗憾像烟花一样。(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那些战胜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
答案解析
(2019贵州省贵阳市)
与诸子登岘山①
【唐朝)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②浅,天寒梦泽③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①岘xiàn山:在湖北襄阳。西晋名将羊枯曾镇守此地,他去世后,当地百姓建碑纪念他。②鱼梁:襄阳两水中的沙洲。③梦泽:即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2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3分)
A.曹操《观沧海》 B.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王安石《登飞来峰》 D.文天祥《过零丁洋》
22.诗人为何不把“天寒梦泽深”写为“天黑梦泽深”?请简要分析。(4分)
21.(3分)B
22.(4分)“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来写眼前之景。
【参考译文】
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水落石出,鱼梁洲清浅;天寒木落,云梦泽广袤无边。晋人羊祜纪念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答案解析
作业布置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3.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13.“青衫湿”是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寄寓颇深(关键词:化用,1分)。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1分),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1分)。
14.B(这首诗显得豪放雄奇,与婉约词风不相关联)
【参考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答案解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