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教学设计
侯家中学 于光华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分析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能解释生活和生产相关现象。
2、通过观察根毛结构,描述根毛适于吸水的特点。
3、通过“茎运输红墨水”等实验,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水对绿色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呢?
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展示图片:1、切碎的蔬菜;2、植物不同部位含水量图; 3、缺水植物、水分充足的植物; 4、农民雨后施肥。)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45页的资料分析,说明水对植物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师生归纳总结。
(过渡)我们发现,植物的生活确实离不开水。那么,水分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植物体的呢?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展示课题: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缺水的植物盆栽,请学生帮助“浇水”。
学生观察并回忆根尖的结构,分析出植物吸收水的部位是根部的成熟区。
教师:究竟是不是这个区域呢?它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于吸收水呢?下面我们将通过观察与思考来完成任务一:探究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任务一、观察与思考:探究根适合吸水的特点
1、用放大镜观察,找到根毛位于根的什么部位?
2、观察根毛的颜色、形态、数量特点?
3、阅读课本46页“小资料”,分析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结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吸收水
学生观察分析,展示交流。
教师以拖把布条为例,帮助学生分析根毛的作用特点。
学生观察根毛显微图,强化对根毛的形态特点及作用的认知。
得出结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根毛吸收水。
(过渡)一株植物的根与茎相连。叶和花、果实着生在植物的茎及其分支上。根所吸收的水,是怎样通过茎运输到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和每一个果实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水分的运输过程。
三、水分的运输途径www.renjiaoshe.com
教师提问:水是无色的,如何才能“看”到水的运输呢?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方法。
教师展示染色的芹菜和冬青图片及实物,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现象:叶片被染红,但是茎没有被染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初一上学期所学“输导组织”部分的知识,认识到植物被染色部位存在“导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寻找”导管。找到的小组可以上台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
任务二、合作探究:水分运输的途径
(一)合作探究:“寻找”导管
1、观察芹菜茎染色情况。染色部位有什么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环剥冬青枝条,观察、推测染成红色的部分位于茎的哪部分结构。
进一步思考:
1、植物除了茎以外,叶、花、果实、根等部位有没有导管?举例说明。2、这些导管间有怎样的联系?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7资料,“认识”导管
1、导管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导管细胞有什么特点?
2、导管的作用?
结论: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运输水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寻找“茎中导管”实验观察。
全班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分析。
结论1:茎中有导管。木本植物茎中的导管位于木本植物的木质部。
教师补充展示叶、花、果实、根等部位存在导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2:植物叶、花、果实、根等器官中都有导管。导管之间相互连接贯通。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了解导管的结构特点。
四、小结:说明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学生交流分享,总结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形成概念图。
五、课后作业:水分运输小实验
教师:最美人间四月天,大家想不想也亲手做一做水分运输小实验呢?怎样完成实验并介绍你的心得,跟大家分享生物小常识呢?把你的实验变成科普小文章,做科普小使者。可以将作业分享到QQ或微信朋友圈,期待大家的精彩作品,希望能够刮起一股科普小旋风。要求如下:
要求:
1、起一个新颖的题目。
2、自主选取材料,写明选材原因;
3、实验过程拍照(3-6张),每张照片附加文字说明。4、50字左右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说明。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师生共同交流实验设计新想法。
五、结束语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通过根毛吸水,经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人和动物也是如此。水的旅途并没有结束,我们的探究也在继续。水进入到植物体内,它又会去向何方?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