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一 小说题型训练之环境描写作用类
——下笔如有神
一、社会环境的概念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的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它有大有小,大的有城市地域等,小的有居所、家庭等;它有硬有软,“硬”指的是看得见的如建筑器物等,“软”指的是人际关系、风土人情等。
二、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显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例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选自《林黛玉进贾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简析选文的环境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桌上磊着书籍茶具”说明了主人的生活情趣;②从靠背坐褥等陈设来看,这是富贵之家;陈设都是半旧的,说明主人家富贵已久,暗示出贾府已由盛转衰。
分析社会环境“三注意”
(1)在分析社会环境时,应认识到其复杂性。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它往往是诸多因素的交织。如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的社会环境,反映了那个时代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专制主义的潮流,另一方面是民主自由的潮流。当时,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的矛盾激烈地冲突着。2-1-c-n-j-y
(2)应透过人物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环境的内涵和本质。社会环境主要是由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关系组合而成的。这些人物其实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也是某种观念的载体。作家在创作时,总是通过具体人物来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因此,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这些具体人物的言行,认识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涵及本质。【来源:21cnj*y.co*m】
(3)要注意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辩证关系。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不同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出处:21教育名师】
对社会、历史诸要素认识得越深刻,对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描写的本质和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一、自然环境概念
所谓自然环境,是指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二、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5.深化主题。
6.象征和暗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选自《祝福》)
选文中反复提到“瑟瑟”的雪花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瑟瑟”的雪花声反衬冬夜的冷寂(答出衬托或反衬),渲染出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的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之情。
方法点拨
分析文本中的社会环境,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出社会环境的具体内容。
文本中描写社会环境的文字有两种:一是集中描写;二是分散描写。尤其是后者,往往散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稍不留心,根本看不出来。这样的文字很重要,绝不能忽视。www-2-1-cnjy-com
依据社会环境的内容,找出有关的写时代建筑、器物及人之类的文字,如上文第②段写环境的具体内容: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老木门、恬静自信的古城人。
第二步: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社会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往往是诸多因素的交织。分析概括时要抓住不同的因素展开:
(1)“时”因素。“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21*cnjy*com
(2)“地”因素。“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物”因素。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等。
(4)“人”因素。“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另外,“人”也可扩大为风俗习惯等。
(5)社会风气、风情及意识观念等“软”因素。
家庭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小环境,分析概括其特点时要注意:
①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等。
②家庭院落布局、装饰装潢。
③家庭的人际关系。
④家风及历史传承等。
第三步: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的作用。
(1)扣住环境特点,打开思考角度。
只有明白了社会环境的特点,才能把它的作用答得准确、全面。因此,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特点的把握基础之上。然后,沿着下面五个方向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具体场所)和生活环境。
②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③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④制造悬念,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产生波澜。
⑤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结合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具体而灵活地分析概括其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气氛
人物出场前 引导人物出场,暗示人物身份或相应关系
人物描写中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中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作为背景 揭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分析文本中的自然环境,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找出自然环境的具体内容。
自然环境描写文字不像社会环境描写那样有时分散,而是相当集中,多集中在开头与结尾,偶尔中间也有。要全面找出有关自然环境的写时令、天气、地点、景物等的文字。www.21-cn-jy.com
第二步:分析概括自然景物的特点(寓意)。
分析概括景物的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版权所有:21教育】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第三步: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1)扣住景物特点,打开思考角度。
景物的作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在准确把握景物特点后,沿着下面七个方向思考: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背景。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③暗示人物身份、地位、思想、性格,或烘托、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⑤暗示、铺垫或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场景转换)。
⑥作为情节线索,勾连故事。
⑦揭示或深化主旨,增强意蕴,情景交融,营造意境。
(2)结合出现在文中的位置,具体而灵活地分析概括其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叙述或感情基调; 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气氛;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写中 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的心情或形象
主背景 象征主题
题型例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21教育网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21·cn·jy·com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选自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有删改)
1.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2.小说②③④段对古城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展示了古城什么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城历史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古城远离现代文明,建筑古旧充满传统风格;(3)古城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的名人、大族;(4)古城人的生活恬静、自信。21·世纪*教育网
整文精讲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查一路]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21*cnjy*com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敞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着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的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
⑧同样是一个冬天的夜晚,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的时刻是那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但我们常常想念那样的冬夜,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选自《读者》,有删节)
1.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歌唱”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
“歌唱”指:煮鱼时候的声响;冬夜厨房里的欢笑。(2分)
感情有:家人的温馨与快乐;关爱给他人带来的温暖。(2分)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⑴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家的中心或吸引全家人的地方;(2分)
⑵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给家人带来快乐后的满足感。(2分)
3.第③段中写到:“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⑴“罡风呜咽”营造出夜晚的寒冷气氛,反衬家中的温馨;
⑵用“温度升高”“热量突”围烘托我们逐渐增多的欢乐;
⑶暗示对孤寡老人的关爱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4.结尾写到:“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观点(2分)。要点:艰难里需要以亲情温暖家人,需要以关爱温暖别人。
结合实际,阐述清楚。
考场精练
向日葵
①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②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21cnjy.com
③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④我也催着让爹快些剜坑。货郎跑得那么快,不是腿脚好,是因为后面被狗撵着。
⑤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明亮的,青灰的,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化肥,在地里撒了一层,像落了霜。让水随便冲好啦,怎么冲,肥水还都在自家的田里。2·1·c·n·j·y
⑥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打嗝儿。
⑦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⑧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⑨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⑩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太美的东西,让人自卑。
?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盛开后,就收了。葵花籽开始变得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是开花的盛事。
?葵花籽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不是,那没有花盘的光秆秆,脖子朝前伸着,还是向着东方,一丝不乱。十万拐杖,脖勾都朝前伸着,向着太阳,暗含着一股强大的气势。这疏朗辽远的意境,真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那种萧萧气势,一下子让我慌乱。我担心,它们会在某一时刻屈膝下跪,叩拜东方。
?倏然泪下,因为感动。天啊,这些光秆秆的心里是怎样的情分啊!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坚持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万物生,万物荣。而这肃穆,这萧瑟,都是天意——只有草木自己洞悉。
(文/刘梅花)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以“向日葵”为题有何妙处。
2.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试赏析下面的语句。
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吗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3.文中多处写到我们一家给葵花浇水、施肥、打枝等情景,有什么作用?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这“早晚”之声整天整夜地响个不断。当最后一滴水还没有流完,当春天的小溪还没有干涸的时候,水总是不倦地反复说着:“我们早晚会流入大洋。”(《林中小溪》)
【参考答案】1.(4分)①一语双关:既指向日葵坚持向着太阳,又暗含人要坚持信念理想,暗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2分)。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分)。③概括了文章内容:向日葵(1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葵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葵花开得盛大、灿烂(1分),表达了作者对葵花的喜爱、赞美之情(1分)。
3.(4分)①写了一家人对结葵花籽的盼望(1分);②体现了家人的勤劳(1分);③为下文向日葵开花结籽作铺垫(1分);④与下文葵花变成光秆作对比,突出向日葵即使变成光秆,还是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坚持内心(1分)。
4.(4分)①人生路上要有目标;②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的精神;③不能畏惧困难;④即使暂时失败了,也不能气馁,要坚持初心,奋发向上。【答对其中任意两点即给4分】
基本概念精讲
整文阅读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