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突破:6.专题二散文整文阅读方法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突破:6.专题二散文整文阅读方法精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10: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 散文阅读能力训练
——读书破万卷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21·cn·jy·com
二、散文文体特征
1.形散神聚
现代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②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于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借景抒情;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与小说相比,不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要求展示矛盾发展的全过程。21cnjy.com
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聚”,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散文的“神”整体统摄内容和形式的各个方面,在结构上往往需要有一条鲜明的线索,把那些“散”的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①以时间变化、空间转移为线索。②以具体的人、事、物为线索。③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来源:21cnj*y.co*m】
2.意境深远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便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种类
1.主要种类及特征
散文种类 文体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
叙事写人散文(记事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记事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 渲染、烘托、对比、悬念等
偏重于写人的(写人散文) 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烘托、详略结合、点面结合
写景状物散文 偏重于写景的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步换景、定点写景;多感官;动静结合等
偏重于状物的散文 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情感 托物言志、象征等
文化哲理散文 以议论为主,寓哲理于形象,文笔灵活 以小见大、比喻、象征等






小说整文考场阅读法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步骤
1.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整体把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它要求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www.21-cn-jy.com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2·1·c·n·j·y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步骤
阅读散文,不仅要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且要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作者的内心、心境、心灵、心怀,以及情思,体味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为散文的关键点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在所记叙、描写中灌注的作者的思想、感悟。根据这一要求,考场散文的整体阅读可分为三步:2-1-c-n-j-y
步骤 内容要求
关注标题(对象)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
②提示阅读线索
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理出思路 ①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的语句
②找到充当线索的人物、事件、事物、情感
③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体察其大体结构
④抓语段、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
概括主旨 锁定文章中心句、提示语、关键词语,概括主旨
从事件角度概括,体味作者表达的观点、态度、思想情感
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揭示哲理,深化境界,启发读者思考



整文考场阅读示例

哦,老木风箱
马宝平
①木风箱,不过是丑笨的木箱子。然而,在过去,它可是普通农家必不可少的灶具,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21教育网
②它的外壳是用半寸厚的木板做成,密封严实。前后两面的侧板上,各留有二寸见方的一个“吸气口”。“吸气口”内壁悬吊着活动的小木板,叫“舌头”。风箱中间竖置一活动木板,周围密密地缚扎着一圈鸡毛,叫“毛头”。毛头像活塞一样和风箱内壁保持密封,它的面板上竖开两个直径约一寸的小圆孔,用来固定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通过小圆孔伸出风箱外,头部竖直安装一圆木柄,即拉风箱的把柄。拉风箱时,手握把柄,一推一拉,“舌头”也跟着有规律地一张一翕——“舌头”一张,外面的空气被抽进木箱里;“舌头”一翕,把吸气口挡严,木箱里的风就通过出风口呼呼地吹入了灶膛。21·世纪*教育网
③冬天,尤其是数九隆冬时节,风箱就成了一家温暖的心脏。我们兄弟姊妹围坐在炕头上,父亲把柴火抱回屋子,不时地往灶膛里添柴,母亲不紧不慢地拉风箱,“呱嗒——呱嗒——”,给寒冷的生活注入了无限的暖意,给寡淡的日子增添了特别的情韵。www-2-1-cnjy-com
④临近年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储备各种吃食,蒸花馍,炸麻花,做年糕,漏粉条等。每逢这种情形,婶子大娘们都来帮忙,拉风箱就成了我们兄弟姊妹的营生。21*cnjy*com
⑤蒸馍馍拉风箱可是有许多讲究的。这时候,婶子就耐心地指导我们:“拉风箱要长拉慢推,吃匀力,均匀有度。拉得太慢,吸不进风,风力小,不起火;拉得太快,风虽有力,但吹风时间短,火力也顶不起来;用力太猛,还会别住推拉杆‘憋住气’。还有,用力方向要吃准;偏上偏下,忽左忽右,推拉杆就会罢住。”随着婶子的一推一拉,风箱吹出了匀称适度的呼呼风声,炭块吐着红红的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开了,满屋子热气腾腾,笼罩着暖烘烘乐融融的氛围。
⑥不多时,馍馍的香味就在屋子里弥散开来。母亲一揭蒸笼,我们来不及等到冷却,捡一个轻轻一咬,齿颊生香,余味绕舌。【出处:21教育名师】
⑦这种农家乐,在谁家帮忙,谁家就是年。母亲用准备好的肉、土菜做一顿丰盛的大餐,硬把亲邻留下。母亲忙着炒菜炖肉,我们帮着取碗递盘。炒菜最关键的是火候,我们小孩子把握不好。这时候,轮到父亲拉风箱了。那风箱也似乎更加热心,炭火轻吻锅底,屋子里香飘四溢。炖肉和各种土菜一样样地端上来……人们边吃边夸母亲的厨艺,母亲招呼这个应答那个:“往前坐,家常饭,要吃好,都是自家人,拿啥心哩!”她们那一张张笑脸,辉映着晾满屋子的花馍,乐成了花海。这时,室内屋外似乎弥漫着融融的春意,飘散着浓浓的年味。21*cnjy*com
⑧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我们的日子却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风箱陪伴在我们的生活中,她似一位慈祥的祖母,一天天,一年年唱着一首单纯而又执着的歌,为我们的生活鼓足了气,加满了劲。
⑨如今,木风箱,连同那些耧、连枷、车轱辘等旧式物件,都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被闲置了。然而,它们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存在人们心灵的底片上,仿佛镌刻在山岩上的天书箴语。
(有删改)



第一步:关注标题
标题交代了文章写作对象,文章体裁(或线索)。其中叹词“哦”含义丰富。
第二步:理出思路
本文以“老木风箱”为线索,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①段):总写木风箱的作用。
第二层(②~⑧段):分写木风箱的构造和给农家生活带来的暖意和情韵。
第三层(第⑨段):总写木风箱承载的历史和给人的深刻记忆。
第三步:概括主旨
本文借助老木风箱寄托了作者的美好回忆,抒发了对传统生活的感恩之情,对故乡的热爱眷恋之情,以及对浓浓亲情的依恋之情。【版权所有:21教育】

1.文章第①段“它那膛子里装满了奥秘和学问”,请概括木风箱都有哪些“学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制作:巧妙、科学。(2)使用:速度、力量、方向讲究。
2.文章第②段详细地介绍了木风箱的制作和工作原理,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许多人已不熟悉木风箱,需要介绍;(2)照应了上文的“奥秘”“学问”;(3)引出拉风箱的“讲究”;(4)表达了作者对木风箱的深厚感情。
3.请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老木风箱温幼暖贫,陪伴生活,不可或缺;老木风箱见证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老木风箱给人们鼓气、加劲;表达了对老木风箱和传统生活的感恩、赞叹和怀念之情。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木棉、石栗、椰树、棕榈、凤凰树、木麻黄……这些树木,自然都洋溢着亚热带的情调,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但是在和南方居民生活关系密切这一点来说,谁也比不上榕树。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桠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古代南方有“榕不过吉”(赣南的吉安)的俗谚,这种长江流域的人们难得一见的树木,在南方却随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榕树的树子(和无花果一样,其实它的发育了的囊状的花托)很小,只有一粒黄豆大小,淡红带紫。我们坐在榕树底下乘凉,有时不知不觉,可以被撒个满身。把玩着那些柔嫩的榕子,真禁不住赞美造物的神奇。谁想得到,这么小一粒榕子,培育成长起来,竟可以成为参天大树,甚至形成一片小树林呢!自然,榕树最奇特的毕竟是它的根,气根落地又成树干,这就使得古老的榕树形成了一个个的穹窿门,可以让儿童穿来穿去地捉迷藏。它的地下的根也气势雄伟,往往在树干的底座形成了一团盘根错节的突起物,假如是城市街道旁的榕树,那拱起的树根甚至能使水泥地面都为之迸裂。南方有些乡村,在榕树的基座灌上一层一两尺厚的水泥,造成一个和树身紧连在一起的平滑的圆台,这就使得“榕树下”更加成为一个纳凉消夏的好去处了。榕树躯干雄伟,绿叶参天,没有强劲深远的根是难以支撑树身的。因此,它的地下根又很能够“纵深发展”,向四面八方蔓延,一直爬到极深和极远的地方。根深叶茂,这使得一株大榕树的树荫,多么像一个露天的礼堂呀,怪不得几百年前,就有人称誉它们做“榕厦”了。
⑤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⑥在名山胜地的悬崖峭壁上,我甚至看过一些榕树,不需要多少泥土,也能够成长。一粒榕树种子落在峭壁上,依靠石头隙里一点点儿的泥土,好家伙!它成长起来了。它的根不能钻进坚硬的石头,就攀附在石壁上成长,在这种场合,这些根简直像一条条钢筋似的,它们发挥了奇特的作用,把石壁上的一点一滴的营养,都兼收并蓄,输送到树身去了。因此,你在石壁上看到有一株扭曲了的榕树在泰然地成长,一点也用不着惊奇。这样重视它的根的树木,在适宜的气候之中,还有什么地方不能生长的呢!
⑦我从来没有看过一株榕树是自然枯死的。如果不是由于雷殛,不是由于斩伐,它似乎可以千年百代地活下去。正因为榕树具有这样神奇的生命力,在旧时代,一株老榕身上常常被人贴满了祈福禳祸的红纸,甚至在树根处给人插上了香烛,有好些迷信的老妇还在向它们焚香膜拜。
1.以下各项对文章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C E )。
A.文章开头即写到“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开门见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B.文章第三段选取植物中的槐树、桉树、栗树、红松等和动物中的象与鲸作反衬,突出了榕树的“大”。
C.这篇散文,作者在语言上平实冲淡,不疾不徐,仿佛叙家常一般,突出地表现文章描述“智者”形象的这一特色。
D.因为对根的重视,所以榕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把榕树的种子播洒在土地上,在哪里它都能茁壮地成长。
E.作为当代最富盛名的散文家之一,秦牧的这篇《榕树的美髯》,跨越古今,不分中外,娓娓道来,充分地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⑴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运用拟人手法,给榕树赋予灵性。
不同于把根深埋地下的其他植物,榕树的根不仅深埋地下,更长于地上、附于树身,
与众不同,彰显了勃勃生机
⑵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历沧桑的老人。
运用比喻手法,将榕树比作老人。
既突出了榕树气根繁盛的特点,也强调了榕树沧桑、智慧的一面。
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为何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
①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②小小种子却能“独木成林”,蕴含自然规律,充满智慧。
③生命力顽强,只要一点泥土就能生长,且不会自然枯死。
4.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对此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加以说明。
作者借由对榕树的“美髯”——根的描写,表现了根之于榕树的重要性,即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茁壮成长,从而抒发了对根的重视这一感慨。
结合作者本人华侨的身份,对根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于故土的感情,也表达了人生需要重视基础的感悟。启







散文基本概念精讲

整文阅读解析

真题专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