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突破:8.专题二散文题型训练之归纳概括类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中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突破:8.专题二散文题型训练之归纳概括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9 10: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二 散文题型训练之归纳概括类题型
——下笔如有神






考察形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意、层意、段意或故事情节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这类题,其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
灵活的考察形式:如用填空形式补全故事情节、找文章线索、品析文章构思等。
2.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用途)
此类题经常出现在说明文中,答案往往不止一点,而且一般分散在文中,需要进行提取加工。
3.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
这类题目通常需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题思路:
1.寻找文章的线索,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①看标题。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看段首。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抓关键句。每段的中心句,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有连接词(如首先、其次、也、还、此外)的句子。
2.在概括故事情节时一定要紧扣人物、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补填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要求的字数。
注意要点:判断写作(表现)对象、概括事件内容、提取重要信息(语句)、判断记叙的六要素、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21cnjy.com

方法点拨

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主要内容或故事内容
常用格式:(时间+地点)+人+事(情况)
⑴记叙类:必须包含两个要素:
①人物(单位、集体或事物)+事情(情况);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事件
有最后结局也应概括在内。
注意:这里的人通常指主要人物即主人公,因此要分清文章中主要人物和次要
人物。
⑵描写类:描写了什么景物+什么的特征。
⑶抒情类: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把握主旨(概括中心思想)答题方法:
⑴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也是线索、本身也起到点题作用);
⑵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开头、结尾、过渡、抒情、议论句里找);
⑶概括中心:文章记叙(描写)了××(人)或(事),表现了××精神,
表达了××思想感情,或领悟(体会)到××道理。




典型题目

【概括技法】对中心内容的总结概括
准确归纳中心意思的前提条件是通读全文(全段),熟悉内容,对文章中记叙的材料作出分析,理清文章(文段)记叙了哪些材料,材料与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写这些材料的意义何在。在此基础上,再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分析文章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中心。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开篇点题”与“卒章显志”是写文章常用的手法。21·世纪*教育网
2.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一般地说,记叙文中插入议论抒情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句,可以很顺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
3.分析文章层次与人物事件。
有些文章的中心意思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进行综合归纳,才能准确地把握中心。
4.分析文章中的详写点。
研究作者处理详略的意图,探寻文章的中心。
5.分析文章的背景材料。
分析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有时还须了解、分析有关的时代背景,了解文中的时间、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应、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1-c-n-j-y


带着村庄上路 [卢年初]
①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②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做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21*cnjy*com
③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④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来源:21cnj*y.co*m】
⑤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做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当做背景。
⑥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走吧,回吧,从村庄出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出处:21教育名师】
⑦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它去上路。
简要概述文章内容。
【参考答案】我一心想要离开村庄,却发现我生活中的处处,我都离不开了,最后我意识到要回报。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21教育网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版权所有:21教育】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21*cnjy*com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
【参考答案】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
第二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准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
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情。



考场精练

你是上帝派来的天使
①比尔病了,感冒、发烧、咳嗽、头痛。于是比尔去了医院,医生给他检查后大惊失色,他得了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当即,医生就把比尔带到一间特殊的病房,把他给隔离起来了。在病房里,比尔瘫在病床上,一动不动,他一下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知道,最近许多得了这种传染病的人都死了。弄不好,他也会死。
②比尔正胡思乱想的时候,好像有人在喊“叔叔”,比尔转眼一看,看到墙壁上有一扇封闭的玻璃窗,一个小孩子正在冲他打手势。比尔下了床,走了过去,说:“你是不是也得了传染病?”孩子说:“是的,我叫托尼,你呢?”比尔说:“我叫比尔,唉,你小小年纪也得了这病,真可怜!”比尔不禁为托尼感到惋惜,托尼才只有他的儿子那么大呀。21·cn·jy·com
③托尼说:“叔叔,你给我讲故事,好不好?我最喜欢听故事了!”比尔平时就喜欢讲故事、吹牛,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反正自己也无聊,于是他说:“好!”
④接下来,比尔就给托尼讲故事,比尔说他是一名警察,他讲他抓小偷抓绑匪的故事,他讲得栩栩如生,托尼听得津津有味,总是称比尔真不了起,是个英雄,说他以后也要当一名警察,抓小偷抓绑匪。
⑤每天,都有人准时让比尔和托尼吃饭吃药,无所事事的他们总是谈到深夜才睡。
⑥当比尔讲故事讲累了的时候,托尼就会拿出他的玩具做游戏逗比尔开心。看到托尼开心,比尔也开心。他想即使在死前能够让一个孩子活得快乐,那么他也就可以无怨无悔了。
⑦一周后的一天,比尔醒来后去叫托尼,怎么叫怎么敲玻璃,托尼都没有回应,比尔流泪了,他想托尼可能死了。
⑧但是不久之后,托尼却突然出现了,托尼告诉比尔说他刚才去检查了,他的病一点点地好起来。得到这样的消息,比尔万分高兴。
⑨不久,医生也来把比尔带去检查了,比尔的病也在好起来。比尔更加高兴。
⑩一回到病房,比尔就把好消息告诉了托尼,然后又给托尼讲故事。
?比尔知道自己有救,吃饭都觉得香了,睡觉也不乱想了,每天总是精神十足地给托尼讲故事。虽然他夸夸其谈,但托尼都信以为真,不住地为他鼓掌叫好。
?又一周过去了,那天,比尔被医生叫去检查,然后医生告诉他说:“你的病完全好了,现在,你可以出院了!”比尔说:“我还想留下来……”医生说:“怎么?你不想出院?你的家人隔三差五就打电话来询问你的情况,他们可想你了……”比尔说:“我也很想他们,可我还是要回病房去,我走了,我怕隔壁的托尼……”医生笑着说:“哦,你是担心他呀,他没事,他也出院了,他正在楼下等着,说要见你呢!刚才呀,他也闹着要回病房呢!”2·1·c·n·j·y
?比尔笑着跑下了楼,等在楼下的托尼见到比尔,笑着跑过来,说:“比尔叔叔,谢谢你,没有你的那些故事,我活不到现在,更不可能出院。你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你救了我一命!”比尔抱起托尼,说:“对不起,叔叔欺骗了你,叔叔不是警察。你才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没有你,我不可能站在这里!只怕在病房里待一两天就见鬼去了!”托尼笑着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警察,因为我爸爸就是警察,但你讲的那些故事真好听!”比尔吃惊地说:“你当时怎么不揭穿我呀?”托尼说:“我看到你讲故事讲得那么高兴,为什么要揭穿你呢?你需要一个听众呀!你高兴,我也就高兴!”
?比尔听了,紧紧地抱着托尼,说:“我的天使,现在,我送你回家!”
(文/凤凰)
1.结合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情节发展 比尔住进特殊病房 ⑴ 比尔给托尼讲故事 ⑶ 比尔出院
情感 失去希望 感到惋惜 ⑵ 高兴 想留下来
2.第?段有三处用到了省略号,请根据文意,分别补充各处省略的内容。


3.文章结尾才揭示两个人都在欺骗着对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你认为比尔和托尼哪一个是“天使”,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⑴年幼的托尼得了传染病 ⑵开心 ⑶比尔病好了起来
2.第一处:继续给托尼讲故事。
第二处:他们都希望你早点回家。
第三处:感到孤单、失去信心。
3.结尾才写托尼和比尔都在欺骗着对方,让读者感觉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文章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被托尼和比尔之间的情谊感动了。
4.示例一:我认为比尔是天使,因为他给托尼讲故事,给他信心和鼓励,让他能坚强地活下来,所以他是天使。www.21-cn-jy.com
示例二:我认为托尼是天使,因为他知道比尔的故事是假的,但并没有揭穿,他知道比尔需要一个听众,这让比尔获得了精神动力,所以他是天使。【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www-2-1-cnjy-com







基本概念精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