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10:2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腐烂的花瓣和猪肉以及相关实验器材,为了排除花瓣和猪肉细胞本身的呼吸作用,提前做了高温加热的处理,保证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是由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二、学生准备:
1. 提前进行食物分解的腐烂观察,拍照记录
2. 查阅根瘤菌和大豆的相关知识,组织排练课堂迷你剧。
迷你剧剧本
四个人物:大豆先生,根瘤菌兄弟(甲、乙),农民
大豆先生:(伸懒腰)今天天气真不错,我要努力再长高一点。
根瘤菌甲、乙(上场):大家好,我们是根瘤菌兄弟,我俩啊,最近正在找新家呢。
根瘤菌甲:你看,那边大豆先生的根尖看上去不错,咱俩去那里安家吧
根瘤菌乙:好呀好呀,我看他长得还挺强壮的,靠谱。
根瘤菌甲:大豆先生你好, 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在你这安家啦,咱们就是有好朋友啦。
大豆:走开走开,可恶的细菌,谁让你们长到我身上的,不光吸收走我的身上的营养,还把我的根变得那么丑,影响我英俊的形象,快走开!
根瘤菌乙:(对大豆说)你这个人好没礼貌,哼,我们还不稀罕呢;(拽住根瘤菌甲)我们走。
根瘤菌甲:哥哥,大豆不肯收留我们,怎么办啊,我好饿,快走不动了。
根瘤菌乙:你再忍忍,我们到别处碰碰运气吧。
农民上场,对大豆:“大豆,你最近怎么都没怎么长个啊”
大豆:“别提了,我感觉最近吸收氮元素越来越难了,怎么回事啊”
农民:你还好意思说,那天你把根瘤菌兄弟赶走我都看见了,你个笨蛋,给他们提供一点营养对你没什么影响,而且他们还能把空气中的氮转化为你能吸收的氮,对你的生长很有利呢。
大豆:啊,我错了,你快帮我把他们找回来吧。
农民找到根瘤菌,对根瘤菌说:你俩别在这饿着了,大豆邀请你们去他那里安家呢。
大豆对根瘤菌:兄弟们,之前是我太自私,能原谅我吗?
根瘤菌甲:当然啦,咱们是好兄弟嘛。
根瘤菌乙:就是就是。
大豆:你后你们的伙食就包在我身上啦,放心吧。
根瘤菌甲:互惠互利嘛,我们也会全力以赴帮你固氮的。
农民欣慰的说:这下我总算放心了,回家等着收豆子喽。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反应的生物现象是什么呢?谁在发挥作用呢?
分解者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作用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学生会答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利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出课题,同时引起他们的兴趣。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老师提前让同学们观察了食物的腐烂,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体积为什么会变小?”
“变成了什么?”
“气味来自什么气体”
“有机物全都消失了吗”
只有食物会腐烂吗?
自然界中的枯枝落叶会不会腐烂呢?
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也会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分解的产物也有二氧化碳等吗?
水的产生大家有目共睹,而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实验探究:
展示实验装置
提示结合吸入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思考。
总结,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那么分解出来的产物又去哪里了呢?
你试想一下,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真菌会变成设么样子呢?
深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重要概念。
那么一会上完课,咱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实验材料呢?
?
学生进行观察报告展示,并讲解每天都得变化,包括体积,气味等。
思考回答
会,有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利用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小组讨论,思考装置的具体操作,如何才能防止气体散出等。
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分组实验
交流实验现象,如有失败的实验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进入生物圈,被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利用,再次变成有机物,进一步参与物质循环。
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腐烂,枯枝落叶堆积成山。
学生互相补充,由于有机物无法分解,植物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等利用,光合作用也会停止,植物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动物也会因为缺少食物而死亡,生态系统的平衡彻底破坏。
学生总结出细菌真菌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把它们送到学校的绿化带里,让“落红”继续化作春泥。
学生通过观察结合已有经验的出结论: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会产生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
小组合作得出操作步骤,在集体的思考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操作对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有更深刻的认识。
由点到面,以小见大,通过分析,得出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反复循环的结论。
通过假想细菌真菌的消失,设身处地的了解到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在课堂中处处注意能力的提升。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我是家庭小医生环节
展示材料:
前几天的运动会,有的同学借穿了别人的跑鞋,不幸传染上了足藓,对此十分困扰。你知道足藓是什么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他吗 ?
科学系统的介绍一下足藓这种疾病的特点。
通过这个材料我们发现,真菌还能让人生病,你还知道哪些细菌真菌使生物患病的事例吗?
展示视频微课,系统的补充一下细菌真菌使人患病的事例。
?
学生踊跃发言,根据常识可以认识到足藓是一种真菌性的传染性疾病。
结合真菌适合生活的环境和特点,分组讨论治疗和预防足藓的方法。
学生结合以后经验踊跃发言。
能够说出比如扁桃体炎、腹泻等常见的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认真观看思考。
?
通过此环节培养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分析思考。通过评价增强自评和互评意识。通过观看视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与动植物共生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感觉细菌真菌只要长到动植物身上,就一定会让我们生病,你认为呢?
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回答,抛出问题“共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回顾植物生物所需要的主要的无机盐,引出植物对氮的需求,引出大豆和根瘤菌之间的小故事。
总结归纳出共生的概念。
而且大豆收获后,一部分根瘤会留在土壤里,对之后的作物种植很有利,农学家们就做过这样一组对照试验。
展示接种根瘤菌和不接种的两组大豆试验田的生长状况。
你还知道哪些共生的生物,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你看大豆和根瘤菌在合作中共同成长,这就告诉我们,咱们同学之间更要互相帮助,友爱交流,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学生会给出否定的回答,说出某些细菌真菌还是可以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回忆起主要需要氮磷钾。
学生演员就位,以课堂迷你剧的形式演绎大豆和根瘤菌之间的共生关系。
学生观看后分析他们之间的具体关系,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合作共赢。
再次认识到细菌的有利之处。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通过演绎的形式,让共生关系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构建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感性的认知,认识到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
将细菌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升华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同学们互帮互助的精神,德育教育在课堂中润物无声。
课堂小结
学完了本节课,你认为细菌真菌在生物圈子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弊的呢?
学生之间各有想法,最终会总结认为细菌真菌有利又有弊,关键看人类如何利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拓展延伸
搜集资料,人类对细菌和真菌有哪些利用方式。
积极响应,乐于完成这种实践性的课后作业
将生物课堂延伸的课下,深入到同学们的生活中去,同时为学习下一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遗体 食物链 自身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真菌 水 绿色植物
动植物遗体 二氧化碳 有机物
三、与动植物共生 分解 无机盐 光合作用 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