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10:5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例举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 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酸雨等污染对生物带来了哪些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确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实验器材:
培养皿、食醋、烧杯、玻璃棒、试剂瓶、滤纸、喷壶等。
(2)实验材料:
健康状况大小相同的金鱼、小麦种子、萝卜种子、豌豆种子、小麦幼苗、萝卜幼苗、豌豆幼苗。
(3)配置烟草浸出液:实验前一天取250ml的烧杯,放入香烟两根,倒入200ml的蒸馏水,浸泡一昼夜,放在阴凉处备用。
(4)配制“酸雨”:将食醋与清水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并不时用HP试纸或PH计测量溶液的PH值,直到配制出PH为4。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喷壶中,在喷壶上写好标签,放在阴凉处备用。
2、学生准备
(1)查阅资料: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形成、危害。搜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
(2)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影响”探究实验的前期工作:课前各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完成本小组的探究实验,上课展示实验成果。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闻导入:
新闻资料报道山东省2016年各地区雾霾情况。
观看新闻资料,从听觉视觉上去感观雾霾的严重性,引发思考。
思考:雾霾的危害?
除了雾霾身边还有哪些环境污染?
通过新闻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关注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了解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从而顺利导入本节。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1、提供的材料用具: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金鱼、烟草浸出液、蒸馏水、量筒、滴管、烧杯、计时器。
2、提醒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试验计划。并对实验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①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②怎样计数金鱼的呼吸频率?③只用一种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可以吗? ④如何减少实验数据误差? ⑤实验完后小金鱼应该如何处理?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计划是否合理,并让学生完善实验计划
1、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具自行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计划。
2、交流完善:小组交流探究实验计划后对实验计划进行完善。
例如:
①取500rnL的烧杯4只,分别编号为1、2、3、4。 向四只烧杯中加入清水200ml。
②向B、C、D3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烟草浸出液10mL、20ml、30ml
④在A烧杯中放入一条小金鱼;稍作停顿,待金鱼的游动稳定下来后,一个同学计时,另一位3位同学计数20s金鱼呼吸次数。一位同学做好记录。用同样的方法分别计数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⑤再重复上述实验2次并记录实验数据。
3、小组实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完成探究。
4、实验数据统计:各小组将所得数据输入到电脑上的excel文件中,全班展示。
5、得出结论
在一定范围内,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
组内和组间的交流,锻炼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合理的分工合作,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探究,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学生科学演示实验: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煤焦油
1、播放生物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前录制好的视频。
2、总结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并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话相对吸烟的人说?
学生作为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学生观看视频,心灵得以震撼。引发反思
在现场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平率的影响后再通过这个小的实验将学生的感知升华到香烟对人的危害,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初识酸雨
图片展示:被酸雨腐蚀的建筑物、酸雨过后的森林
资料分享:学生课前查阅酸雨相关资料,课堂交流,认识酸雨。
由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材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认识酸雨。
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探究成果展示
1、提供多种实验材料用具:食醋、清水、培养皿、烧杯、玻璃棒、吸水纸、小麦种子、萝卜种子、小麦幼苗、萝卜幼苗、豌豆幼苗。
2、实验成果展示:
课前各小组自选材料,培育了不公的种子或是幼苗,模拟探究了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和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上来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
各小组代表依次分别介绍自己组的实验过程、结果及结论。
模拟探究“酸雨对萝卜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组幼苗明显长高
B组幼苗明显枯萎
得出结论:酸雨对萝卜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模拟探究“酸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组幼苗明显长高
B组幼苗矮小并逐渐枯萎
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模拟探究“酸雨对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组幼苗明显长高
B组幼苗矮小并逐渐枯萎
得出结论:酸雨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模拟探究“酸雨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种子发芽率为87.2%
B种子发芽率为4.3%
得出结论:酸雨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模拟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种子发芽率为90.3%
B种子发芽率为5.1%
得出结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模拟探究“酸雨对萝卜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前
A组喷洒清水
B组喷洒模拟酸雨
实验后
实验结果:A种子发芽率为92.4%
B种子发芽率为6.1%
得出结论:酸雨对萝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通过交流实验过程、展示探究成果、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酸雨的危害及形成
通过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模拟酸雨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和种子的萌发都有抑制作用。除了这些,酸雨还有哪些危害呢?
酸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总结:
看来酸雨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反观我们的日常,应该如何从我做起来减少酸雨的形成?或者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你能给我国的工业生产提出哪些合理性的建议?
1、学生分享收集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出酸雨的危害:
①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会使植物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让分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③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④酸雨可以引起水源酸化,影响引用,威胁人们的健康。
⑤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2、酸雨的形成
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在我国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都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3、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
通过使用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学生自主收集资料预习课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全面认识酸雨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措施,增强环保意识。
动员学生参与环保
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像雾霾、酸雨这样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身边的生物乃至人类的生存。那么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将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呢?
学生积极发言,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
实践作业
课后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一份有关环境污染的手抄报,来倡议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个环保的大家庭中来。让我们众志成城,还祖国一个碧海蓝天。
学生情感升华
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