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3-08 11: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压强”教学设计

课题 压强 单元 第九章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在探究过程中采取分析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关于“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部分有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教材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形成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习惯。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初中学生没有多少机会观察和使用与压强有关的机器设备,但对新学习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压强的概念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学习 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实验,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压力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等因素的关系,形成物理观念,提高个人科学探究能力。2. 能在实验基础上理解压强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实际分析和计算,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3.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强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幻灯机播放与本节知识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图),老师启发学生以经验为基础,尝试着用已经掌握的力学知识来讨论如下问题:柔软的水流为什么能切开苹果?大型平板车为什么要安装很多轮子?履带式推土机为什么要放在平板车上运输?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物理知识,展开讨论和发表看法 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展开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同时让学生养成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进行初步的、定性的推理的科学思维习惯。
讲授新课 一.探讨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并进一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1.老师提问:观察对比下图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老师引导学生探究: 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相互展示。 3.老师进一步要求学生通过看书,利用下图中的器材分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并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探究过程。 4.老师利用自制压力作用效果显示装置,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关系”。 5.根据以上探究发现,老师提问: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你们有哪些办法? 学生讨论图示情景后,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分组,可选择桌面上提供的实验器材,自主进行探究: 组合一:图钉+薄塑料板、泡沫块、砝码(模拟杂技睡“钉床” ) 组合二:图钉+硬塑料板、气球、砝码 (表演:针刺气球不破)。组合三:泡沫板、海绵块、木板、砝码(探究材料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组合四:塑料片、砝码(探究塑料片弯卷成不同形状时的抗形变能力) ........学生总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受力物体的材料和结构等因素有关。(老师可强调一般情况下受力面的材料和形状相同) 3.学生按教材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得到以下结论: (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师生共同探究分析发现: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比值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5.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回答: (1)压力相同时时,比较受力面积大小。 (2)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大小。(3)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比较它们的比值。 本节课学生全程参与经历5次探究实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事实发表见解,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的品质。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自行设计方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和获取证据的科学探究能力。期间,学生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受力面材料和形状有关,这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发表的自我见解,老师应给予肯定,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性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在师生共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关系”的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论证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解释实验探究结果的科学探究品质。
二.师生互动,形成“压强”概念: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 公式:p=F∕S 4.单位:帕斯卡(帕)符号:Pa 1Pa=1N/m2 学生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如下计算题: 一张《十堰日报》质量约为21克,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约为0.42m :(g=10N/Kg) (1)试计算报纸对桌面的压强; (2)把报纸对折和裁下一小块之后平放在桌面上的压强又是多少? 学生通过练习将公式与实际联系起来,巩固了知识点。使“压力”、“压强”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得到提炼和升华。培养了学生在事实基础上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老师鼓励学生分组完成如下小试验: 测量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 首先,阅读教材中“动手动脑”第1题。然后,小组内找一位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然后利用方格纸、直尺等器材,估测该同学双脚站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后,小组间相互交流分析测量结果。 学生通过测量人对地面的压强,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既领会了压强的实际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了以物理学科为基础载体来实现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
四.师生共同讨论:1.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分析教材中的四幅图分别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3.老师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再点评。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思考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还有哪些例子。2.总结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web.5ykj.com?/?ba?/?_blank?):增大压强的方法: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1) _________? (2)__________3、分析教材中的四幅图分别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4、列举生活中身边常见到的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5、讨论交流:冰面救人的办法。 通过学生讨论总结,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小组总结展示回答
板书设计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压强 ?????????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收到的压力叫压强。 ??? 公式:p=F∕S ?????????单位:帕斯卡(Pa)三、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
教学反思






G

G

海绵

砖块块

泡沫板

图钉

塑料板

重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