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6-08 19:5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 月 日
课时
1
课题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型
新授
序号
7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1、通过对比,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共同之处,了解民族相互影响。
2、把握辽、西夏与北宋和战的重大事件。
3、能认识到民族友好交往是历史的主流。
重难点
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手段
学案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环节
学习(活动)过程
思维导引
思维独立
思维碰撞
思维迁移
【思维导引】展示汉族、契丹族、党项族的生活图片各一张,设问“三幅图片分别展现的是哪一民族的风情?”
【思维独立】
知识点一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兴起
(1)背景
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 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 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 、冶铁和 等产业。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 。
(3)发展措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 ,影响: 。
2.党项族的发展:
(1)起源:生活在我国 地区, 的一支。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 称帝,定都 ,史称西夏。
(3)巩固政权措施: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 。
经济上:鼓励 ,发展农牧经济;文化上:创制西夏 。
知识点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和战
和: 晚期,北宋与辽保持 ,双方互通使节。
战: 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 政策。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 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 ,史称“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 局面。
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 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 ,宋朝损失惨重,连年的战争使西夏也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和: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
影响:议和后,宋夏 。
【思维碰撞】
如何客观评价澶渊之盟?(从对北宋、对辽、从整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
(1)对于辽来说是安然脱险,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2)对于北宋而言,一方面,这是一个屈辱的合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从此,北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3)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从性质方面谈谈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
(1)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2)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3)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对民众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负担,但使边境民众生活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思维迁移】
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阿保机 B.耶律大石 C.耶律楚材 D.阿骨打
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把都城定在兴庆的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北魏
3.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他的统治措施不包括( )
A.订立官制 B.鼓励垦荒 C.创制文字 D.仿效汉朝制度
4.在某一历史情景剧中,王小华同学扮演的是力劝宋朝皇帝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宰相,他扮演的历史人物应是( )
A.寇准 B.包拯 C.岳飞 D.韩世忠
5.“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议和,使双方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局面。”材料描述的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6.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澶渊之盟 ③辽太宗占领燕云十六州 ④澶州之战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①③④②
7.西夏立国之初,直至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平协议。下列关于这段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元昊多次进攻北宋 B.北宋节节败退
C.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D.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8.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藩镇割据的时代 D.各民族友好往来
10.下列对北宋和辽、西夏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们之间有战有和 B.北宋和辽、西夏在边界进行贸易
C.北宋向辽、西夏称臣 D.北宋给辽、西夏“岁币”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掠夺所获也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他在宰相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夏为什么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4)材料二中的“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