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设计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物体不一定就是绝缘体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木头,橡皮,纸片,气球,塑料尺,铁钉,钥匙,玻璃片,回形针,吸管,一个电路检测器。二份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开始上课之前,路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帮我解决一个小故障;老师准备室里用来照明的小灯泡突然不亮了,检查发现,电路中的导线意外断开了,现在路老师手边有两种材料,一根小木棒、一根铁钉,请大家一起帮我选一选,看看放入哪种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呢?(代替开关上的闸刀)
来,我们一起来试试看,那种材料能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首先,我们试试小木棒……. 咦?小灯泡没有亮!
再来试试铁钉呢?哇!小灯泡亮了!
为什么同样是把断开的电路接起来,铁钉能让小灯泡通电,小木棒就不行呢?
喔,原来,有些材料让电流通过,有些材料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容易导电的材料称为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称为绝缘体。
二、演示实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我们学习生活中常用这些材料,有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要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我们会用到一个实验工具,
师提示:请大家观察一下,刚才的这个电路,类似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哪种实验工具?
对了,电路检测器
请同学们思考:
电路检测器的两个连接头之间,如果连接的是导体,会是什么现象?连绝缘体又会是什么现象?
生:连导体,通电,小灯泡亮。连绝缘体,电流流不过去,小灯泡不亮。
我们先以橡皮擦为例,一起来研究一下,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起来找茬儿,看路老师这样操作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的地方。
实验前,先来预测一下,橡皮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微课)
1老师未自检,直接测
2检测头的两端不能接触
3测一次记录一次 不用强调直接自己做到位
4再次自检测量(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我们还需要再测一次)
师:这次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大家示范,我们一起来找茬儿,看他的操作是否全部正确。
示范的同学汇报实验结论(念PPT上的结论填空)
实验结论:
经过两次检测,小灯泡(亮/不亮), 说明橡皮擦 (容易/不容易) 让电流通过,是(导体/绝缘体)。
奖励用语 (操作规范,汇报思路清晰,声音洪亮。)
(勇敢举手上来示范,科学课就是需要这种勇敢尝试的精神。)
(操作上虽然有点小问题,整体操作流程还是很熟悉的)掌声鼓励。
三、实验操作环节
除了橡皮擦,你们还想知道,周围的物品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6种材料,除了这6种,大家还可以另外选择几种想研究的物品,进行检测。
可是,这些物品有大有小,有宽有厚,两个检测头要怎样放,才能保证实验公平性呢?
演示,你们看,这样公平吗?(回形针,投影台)
路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保证公平性的神器,把要检测的物品卡在槽内就可以了。这个神器大家会用了吗?
请大家按照刚才检测橡皮擦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依次检测。
(大家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准备好的小组请静息!请XXX小组的实验员上来领取实验器材。
生:汇报(2组)有和他们测得自选物品不同的吗?(也请上来展示。)
⑴容易导电的物体有 、 、 、 ,这类材料属于(金属/非金属),它们是导体。
⑵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 、 、 、 ,这类材料属于 (金属/非金属),它们是绝缘体 。
师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报告单,有些预测正确的,有些,比如第几组的XX,第几组的XX,预测结果和我们的实验现象并不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预测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要用实验来验证。
师:实验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四、用电安全
通过刚才的实验检测,我们发现,周围这些物品有些是导体,有些是绝缘体。
请同学们观察,仔细的思考一下,我们教室里的电器设备所用的材料,哪些部分是导体,哪些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生:开关是塑料做的,是绝缘体,开灯的时候不会触电。
电线的外壳,是橡胶皮,防止漏电。内部是金属丝,输送电流给电器。
电风扇 扇叶是金属 是为了要利用的它导电性来制作的吗?
师小结:
导体绝缘体的作用。
我们利用导体把电流输送给需要用电的设备,
我们利用绝缘体防止触电,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些绝缘材料。
总结下课: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科学用电,安全用电。
教学设计(实录)点评:
最初上这堂课,第一次试讲,发现在导入阶段很多学生就已经能够说出导体、绝缘体这两个名词了,尽管这时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导体绝缘体的准确定义。于是,我就试着调整了教学顺序,把导体绝缘体的概念提前到导入阶段进行介绍。
另外,试讲过程中我还发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没有控制检测距离的意识:测一些小物品的时候,两个检测头间的距离很近;测较大物品的时候,检测头距离隔得很远。为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我设计了一个新的教具:将开关的闸刀去掉,双边闸刀架都换成有卡槽的装置。学生在电路检测器自检过程完成后,将检测头分别夹在两侧闸刀架,让待测物品接触两个闸刀架就可以了。这样的改进,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科学性,而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