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6 21: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司马光
【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本文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讲述了发生在宋朝的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内容感人至深。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解读课题:?
课题以人名“司马光”为题。两层含义:第一是说明本文的主要人物。二是人物的美好品质得以体现。例:詹天佑。?
解读人物:?
司马光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撰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本文主要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司马”为复姓,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姓氏歌》一课中提过复姓。在讲解课题中的司马光——姓司马名光。生活中常见的复姓有:上官、令狐等。?
群儿:胆小怕事,无勇无谋。?一儿:顽皮。?
《宋史?司马光传》简介:主要记载了司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后在朝为官的事迹。幼年的事主要记录了两件:一件事是司马光读书博文强记;一件是其遇事机智果断。一是学习品质,一是实践能力。该文历来是教育孩童的范本,自古以来蒙学读本多有录入。本次部编教材选其“破瓮救友”部分入书。
教学目标:?
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体会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借助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抽生读课文,齐读课文。简单介绍课文的出处。
?二、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借助注释和插图。?
2、抽生讲课文主要内容。?
3、抽生读“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4、理解“群儿戏于庭”,理解“群”(一群),“戏”(游戏),学生总结方法:组词。群儿在哪里玩耍?理解“庭”(庭院)教师引导:结合注释。?
5、接着发生了什么,抽生读“一儿登翁,足跌没水中”,说说大意。理解“一儿”,“登”(爬上)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瓮(口小肚大的陶器)借助插图理解。?
6、再次朗读课文第一句,师总结:寥寥数语,介绍了故事的起因。语言简短,介绍全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情况的危急。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再次齐读。?
7、总结理解文言文的四个“小诀窍”:组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
三、自主学文?
1、默读课文剩下的部分,借助四个“小诀窍”,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填写学习单,填完后连起来讲给同桌听。?
2、理解“众皆弃去”,“众”(除了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联系上下文让词语的理解更加透彻,找到上文的近义词“群”。?
3、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持”(拿着,举着),“击”(击打),学生带着动作读,加深理解。他的做法和前文的“众”形成鲜明对比?
4、理解“水迸,儿得活”,“迸”(涌出)结合注释、借助插图理解,为什么不用“流”,写出了水多,情况危急,更写出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师总结:寥寥数语,写出了事件的发展过程、结果,还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5、齐读课文。
?四、复述故事?
1、这件小事使小司马光闻名九州,这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年汴京、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朗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果断勇敢。?
2、根据邮票“落水”“击瓮”“得救”抽生读课文中的句子。齐读。?
3、看着画面,想象故事情节,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4、比较现代文和文言文,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5、运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
五、升华主题?
1、了解司马光生平。?
2、抽生读上官尚光的传说,体会司马光的故事流传千古的原因:他的做法凸显了救人之危的中华美德,必将千古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3、家庭作业: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板书:?????????????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跌????????
?沉着机智???????????????
光????????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