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23.学与问 共几课时 21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资源 勤学好问的故事及名言
预习设计 1.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自学生字。注意关键笔画的书写,利用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生词。3.课文提出了哪些观点?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导入1.在你们的脑海中,谁是有学问的?2.理解课题,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3.质疑:你心中有什么问题吗?(板书: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1.检查预习情况。三、轮读课文,部分释疑1.划出本课开篇提出的观点和总结观点的语句。2.交流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和总结的观点。3.理解辅的意思。4.根据这个解释,“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还可以怎么说?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2.理解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可谓“用苦良心”。四、理清文脉,分段概括段意试着为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一、导入1.在你们的脑海中,谁是有学问的?2.你能把学问换个词语吗? (知识,学识,才华)古今中外,有知识,有才华的人啊,举不胜举。3.(板书:与)加了一个与字如何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听了老师关于议论文这一文体的介绍。以及看了课题,你心中有什么问题吗?(板书:提出论点 证明论点 总结论点)(预:1.两者有什么关系? 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重点要阐述的观点,学与问的关系?)( 2.这些有学问的人成才的秘诀是什么?)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1.要解决这些问题,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文。2.在学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不懈探求、沈括、瞬息万变、翱翔、相辅相成、年长年幼、勤学好问(1)指名读(2)再请同学读(你特别要提醒同学注意的是?)字音:(长、好)字义:(瞬息万变)瞬:眨眼之间,息:吸气之间,真的是一万种变化吗?(3)全班齐读三、轮读课文,部分释疑1.生字新词已经会读,那课文能否读通读顺呢?(谁愿意来试一试)(1)划出本课开篇提出的观点和总结观点的语句。(2)交流文本中提出的观点和总结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3)出示:辅的解释。相互补充,相互配合。(4)根据这个解释,“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还可以怎么说?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所以说:“(引读第二句)”2.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可谓“用苦良心”,开头就说(引读),结尾再总结?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四、理清文脉,分段概括段意1.学到这里,你能给课文分段了吗?2.是啊,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第一、第三段概括的不错,可第二段要真正概括的既简练又完整,可不容易,谁想来试试。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搜集自然与生活中具有小草精神的人物故事,阅读阅读。 2.用学到过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内容 23.学与问 共几课时 22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资源 同第一课时
预习设计 1.自学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听写词语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二、初步学习证明观点的方法1.默读课文2-4小节,想一想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2.举例子波兰哥白尼1.体会哥白尼不放弃,不松懈,是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2.“能者为师”能者什么意思? 3.交流“学与问”的名言沈括1.理解“人间”对“山寺”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三、回顾总结全文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问的?3.学习陶行知的两段话 一、听写词语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二、初步学习证明观点的方法1.是啊,只有学与问相辅相成,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默读课文2-4小节,想一想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2.举例子是啊,课文分别在2-3小节举了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和第4小节举了北宋沈括例子。这就是一种论证方法:举例子(板书)1.波兰哥白尼哥白尼的脑海里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从课文哪里看出来?这就是“不懈”的意思?谁能来说一说(不放弃,不松懈,是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1)“能者为师”能者什么意思?用问中的句子解释。(2)这就叫作“引用”,引用名人说的话,或俗语更能令人信服。其实关于“学与问”的名言有许多,请拿到书签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还能换成什么?2.沈括读4小节,出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谁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当你说不出的时候,不用急。“人间”对“山寺”谁先说一说“山寺”的意思?芳菲在字典中是指花草的意思,哪在这里呢?特指什么?白居易正是带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才写下了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读句),也才有了今天,同学们与北宋科学家沈括,一起去经历这个思考历程,也才有了文中的感悟小结:刚刚我们初步学习了议论文中证明自己观点的二种方法:举例子、引用。今天,同学们回去再收集一些有关“学与问”的故事和名人名言,明天,我们也模仿课文这两种论证方法,继续来证明这个观点。好不好?三、回顾总结全文1.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总结:虽然今天我只给同学们上了一堂(读课题),但是在生活,学习中,每位同学们都这样问问自己,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也会成为像哥白尼、沈括一样成为有学问的人。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谁来读读。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4.其实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有很多,大家课后再去搜集搜集!
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2.课文如何具体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