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7 21: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温故知新
1、唐朝灭亡后,全国出现了怎样的政局?
2、这一政局的实质是什么?
3、哪个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
北 宋 的 政 治
历史组
主备人:凌云
议课时间:3月25日
授课时间:第五周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掌握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重点)
3、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影响(难点)
自学指导一(3分钟)
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国号,经过,都城,统一方针、结果。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和影响。
阅读课本P28-30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976年),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涿郡。年轻时喜爱骑马射箭,胆量过人。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
思考:赵匡胤在称帝前所担任的官职有什么特点?后来他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称帝的?
自学检测一(8分钟)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黄袍加身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时期,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960年,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时间:

建立者:

经过:

都城:

国号:

史称:
北宋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

结果:


二、北宋的局部统一
先南后北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局部统一。





局 部统一



三、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促进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的原因,并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回答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合作探究





三、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1、原因:
吸取唐末、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1)加强兵权:(“兵”)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调兵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三、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2、措施:
(2)加强行政权:(“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
a、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b、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并监察地方;






三、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2、措施:
(3)加强财政权:(“钱”)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税收;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3、结果





材料: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宋太祖采取上述措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点拨运用二(3分钟)





三、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4、影响:
(2)消极:造成地方贫弱,军队战斗力减弱,屡受周边政权的入侵,地方财政困难。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1)积极: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统治区只占有原来五代十国的范围,不是全国统一。那时有东北辽,西有吐蕃,西南有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所以北宋的统一是局部的统一。
点拨运用一(1分钟)
自学指导二(3分钟)
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原因,形成,表现,影响(积极、消极)。
阅读课本P30-3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形成:
(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 格局逐渐形成。
自学检测二(10分钟)
3、表现:
(1)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朝文官出行图
文官地位高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文臣统兵

行政权
欧阳修





书中自有黄金屋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4、影响:
(1)积极: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弊端:
1、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削弱了边防力量。
2、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降低办事效率,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课堂小结(1分钟)
一、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兵权、行政权、财政权
三、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影响:积极、消极
当堂训练(15分钟)
1、960年北宋政权建立,这一政权建立的途径是(  )
A.父死子继 B.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C.发动兵变 D.发动宫廷政变
2、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C
D
3、假如你想在《资治通鉴》中查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不可能查到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全国 B.陈桥兵变
C.玄武门之变 D.三顾茅庐

4、宋朝时在地方设置“转运使”一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为都城运送粮食 B.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为皇室采办衣物 D.为皇帝搜罗民间珍宝

B
B
5.宋朝时期,军费开支巨大达到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但在与辽、西夏等的争战中常常处于下风,这主要是因为( )
A.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辽、西夏等实力强大
C.宋朝的军事补给不力
D.宋朝的经济实力不济

A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重文轻武

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抬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