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
第1章 走近细胞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从生物圈到细胞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要点解读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支原体等 真菌、植物、动物等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三、细胞学说
(一)主要内容:
四、总结
除病毒等少数生物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法指导
显微镜习题的解题策略
(一)放大倍数的含义
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物像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二)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大小的关系
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越小。
(三)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的关系
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视野的亮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
(四)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五)视野中污点位置判断
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可能在目镜、物镜或装片上,其它位置的污点在视野里是看不到的。判断方法“移动法”即:分别移动目镜、物镜、玻片,污点跟着动,说明污点分别在目镜上、物镜、玻片上。如移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排除污点在目镜上,只可能在物镜或玻片上,利用同样的方法,最后确定污点的位置。
(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因为显微镜下形成的是倒立的像,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采用“同向移动”的方法。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右上方,要使要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右上方移动。
(七)放大倍数的扩大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
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总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视野中所看到的一行(或列)细胞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例1】在森林公园里有一群灰喜鹊,它们是这个森林公园里马尾松的“保护神”,这一群灰喜鹊称为一个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种群 D.生物圈
解析:判断种群的三个要点是:有一定的自然区域(一个区域);同种生物(一个物种);个体的总和(一个群体)。判断群落的三个要点是:一定的自然区域;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各种生物的总和。判断生态系统的依据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故选项C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获取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例2】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解析: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故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的是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梯度练习
A组
1.水稻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根 B.叶 C.细胞 D.种子
2.生物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基础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物质和能量交换
C.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3.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符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所有生物体(病毒等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才会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0×
C.目镜15×,物镜40× D.目镜10×,物镜40×
6.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7.小麦细胞具有而蓝藻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核膜 C.细胞膜 D.细胞质
B组
8.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9.将下列生物的细胞或结构进行归类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⑩胰岛素
A.真核细胞( );B.原核细胞( );C.非细胞结构( )。
10.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都有的结构是 。由此看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 性。
(3)常见的由甲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 。由乙种细胞构成的生物有 。
C组
11.研究人员对取自5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生活细胞(甲、乙、丙、丁、戊)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壁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戊 × × × √ √ √
请据表作答:甲、乙、丙、丁、戊5种细胞中
(1) 最可能取自植物,判断的依据是 。
(2) 最可能取自动物,判断的依据是 。
(3) 最可能是原核细胞,判断的依据是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A 6.B 7.B 8.C 9.④⑤⑦ ①②③⑨ ⑥⑧⑩
10.(1)甲 乙 甲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乙有 (2)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统一 (3)细菌、蓝藻、放线菌 动物、植物、真菌 11.(1)甲、乙 甲、乙细胞有核膜和细胞壁 (2)丙 丙有核膜却无细胞壁 (3)丁、戊 丁、戊无核膜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4.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5.细胞中的无机物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要点解读
一、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最基本元素
元素和 无机物:水、无机盐
化合物 化合物
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
二、检测蛋白质、还原性糖和脂肪的实验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斐林试剂+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砖红色沉淀;苏丹III染液+脂肪→橘黄色;苏丹IV染液+脂肪→红色
三、蛋白质
结构 元素组成 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基本单位 氨基酸 (约20种,通式见教材)
多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蛋白质 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起来,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结构特点 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 。
四、核酸
元素组成 C、H、O、N、P等
分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成分 磷酸 H3PO4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G、C、T A、G、C、U
功能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存在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甲基绿检验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检验
五、糖类和脂质
六、无机物
学法指导
一、几种重要的记忆方法
(一)谐音记忆法
大量元素:C、H、O(学生比较熟悉)N、P、K(三种肥料)Mg、Ca、S(美该留)
微量元素:“铁门碰醒铜母驴 ” 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Cl(驴)
(二)比较记忆法
对于一些易混淆且难辨的内容,可通过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抓住特点进行记忆。如核酸、核苷酸、核苷酸链等内容就可采用此法识记。
二、概念图的构建方法
(一)列出概念:可借助教材章节目录及其各层次标题的指引,认真阅读相关知识,摸清脉络,再仔细推敲构建概念图中要应用的概念。
(二)分析层级:把概念列出来之后,再对概念进行逐一分析,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初拟草图:把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于顶层或中心,向下或四周辐射写出下一级的概念,直到最后层级。
(四)建立连接:用连线把相关的概念连接起来,一般是相邻层级概念间的连接,也可建立交叉连接。
(五)注上连接词:建立连接后,针对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认真提炼出连接词,连接词必须是最概括、最简短的词语,最后标注在连线旁边。
(六)反思与完善:对初建起来的草图进行回顾、梳理、完善和反思。
三、本章重要的计算规律
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形成n-m个肽键,失去n-m个水分子,则由这m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a-(n-m)×18 (a为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为水分子量)。
【例1】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 18 B.5 18 C.5 17 D.6 17
解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每一条多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每一条多肽链上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项C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例2】植物和动物体内都有的单糖是
A.葡萄糖 B.乳糖 C.蔗糖 D.麦芽糖
解析:乳糖、蔗糖、麦芽糖属于二糖,乳糖只存在于动物体内,蔗糖、麦芽糖存在植物体内。答案选A。
点评: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糖的种类和存在部位
★梯度练习
A组
1.形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多肽 ④蛋白质
A.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2.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蛋白质功能的是
A.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酶
C. 供给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D.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载体
3.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大量元素的是
A.C、H、O、B B.N、P、S、Cu C.C、H、O、Ca D.N、P、S、Fe
4.遗传物质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下列物质中,不能储存遗传信息的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酸 C.核糖核酸 D. 核苷酸
5.人体缺Ca离子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A.肌肉乏力 B.肌肉抽搐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代谢旺盛
6.下列是单糖的是
A.淀粉 B.麦芽糖 C.糖原 D.葡萄糖
7.以下为植物组织中部分有机物成分鉴定实验:
(1)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_____________反应
(2) 为鉴定组织中有蛋白质存在,常在蛋清液或黄豆组织液中滴加___________试剂,呈现______色。
(3)为鉴定组织中有脂肪存在,常用花生种子的薄片,经切片法制成装片后,滴加2滴________试剂,染色3—5分钟后,滴加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到在细胞内染成_______色的脂肪滴。
B组
8.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A
9.完成下面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
10.下图为人体中3种有机物的组成,依据主要功能分析,写出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
C组
11.下图为某化合物分子结构式,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 ____,它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彻底的水解产物有_____种,其水解产物的分子量之和比该物质的分子量多了_ ____ 。
(3)该化合物在细胞中合成场所是_________,该反应方式叫_________,鉴定该物质常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 C 3. C 4.D 5.B 6.D 7.(1)颜色 (2)双缩脲 紫 (3)苏丹Ⅲ(Ⅳ) 洗去浮色 橘黄色(或红色) 8.C 9.种类:20 通式:
化学键:肽键 脱水缩合成:多肽 原因:结构的多样性
10. A 氨基酸 B 甘油和脂肪酸 C 脱氧核苷酸(或核苷酸)
D 蛋白质 E 脂肪 F DNA(或核酸)
11.(1)五肽 氨基酸 (2) 4 72 (3) 核糖体 脱水缩合 双缩脲试剂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进行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3.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4.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3.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要点解读
二、细胞器(差速离心:美国 克劳德)
线粒体 叶绿体 高尔基体 内质网 液泡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动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主要存在于植物 动植物 动物低等植物
结构 双层膜,有少量DNA 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 没有膜结构
嵴、基粒、基质 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基质 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 液泡膜、细胞液 蛋白质、RNA、和酶 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及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贮存物质,调节细胞内部环境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与有丝分裂有关
学法指导
一、从系统的视角出发学习本章
本章内容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细胞,研究组成细胞的各个组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而完成的。
二、从不同的角度对细胞器进行归类
(一)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 具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 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二)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三)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
(四)具有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五)在一定程度上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六)与碱基配对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七)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
【例1】人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
解析:各种膜结构的基本支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属于脂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镶嵌或贯穿着一些蛋白质分子。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的是细胞膜的成分。
【例2】下图为两种单细胞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的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
解析:通过读图可知是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将乙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嫁接后,甲种伞柄上长出的是菊花形帽,乙种伞柄上长出的是伞形帽。由此说明伞盖形状由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的是细胞核的功能。
梯度练习
A组
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D.完成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2.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
A.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细胞器
D.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有膜细胞器
3.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发生联系。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 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健那绿无法通过生物膜
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
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
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
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
6.人的红细胞与精子的寿命都比较短, 这一事实体现了
A.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 B.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C.特定的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 D.细胞的功能对其寿命起决定性作用
7.在小白鼠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线粒体、叶绿体 C.内质网、叶绿体 D.线粒体、核膜
B组
8.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能正确描述的曲线是
9.下列细胞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B.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细胞核、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
10.实验室里三种植物细胞,分别取自植物的三种营养器官。在适宜的光照、温度等条件下,测得甲细胞只释放C02而不释放02,乙细胞只释放02不释放C02,丙细胞既不释放02,也不释放C02,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不可能取自于叶 B.乙不可能取自于根 C.丙可能是死细胞 D.甲可能取自于茎
C组
11.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模式图,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三处明显错误: (写出图中序号及相应名称,下同)
a_______ 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以下按改正后的正确图回答,中括号中写标号,横线上写名称)
(2)在细胞分裂末期,与图中 1 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
(3)能生成水的细胞器有 [ ]。
(4)如果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该根尖,在哪些标号所示的结构处测得放射性? 。
(5 )若将此细胞改成人体生发层细胞,除图中画出了的正确结构外,还应画出的结构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A 7.D 8.B 9.A 10.A 11.(1) a. 不应有[4]叶绿体 b. 不应有[14]大液泡 c.细胞的形状应是正方形 (2)[ 5 ]高尔基体 (3)[11、13] (4) [ 10、11 ] (5)中心体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3.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要点解读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水分
条件 浓度 外液 > 细胞质/液 外液 < 细胞质/液
现象 动物细胞 失水皱缩 吸水膨胀甚至涨破
植物细胞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原理 外因 水分的渗透作用
内因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造成收缩幅度不同
结论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
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拓展应用于:
①证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 ②证明细胞是否是活的;
③作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的方法; ④初步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
(二) 无机盐等其他物质
1.不同生物吸收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
(三) 选择透过性膜
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是严格的半透膜。
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
(一)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但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它具有流动性。
(二)蛋白质:镶嵌、贯穿、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
(三)天然糖蛋白:蛋白质和糖类结合成天然糖蛋白,形成糖被具有保护、润滑和细胞识别等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方式 例子 浓度梯度 载体 能量 作用
自由扩散 水、甘油、气体、乙醇、苯 顺 × × 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协助扩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顺 √ ×
主动运输 钾离子进入红细胞 逆 √ √ 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学法指导
一、关于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
二、如何解读图表数据
(一)常见的图像题有:形态结构图、生理功能图、遗传图、进化图、生态图、实验图、流程图、综合图等。
(二)解图像题的一般性原则是:
1、关注“文→图表”、“图→表”、“表→图”间有关信息的阅读、提取和转换。
2、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 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二个或以上知识点?
3、二个或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4、不同类型的图作不同的剖析。
【例1】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含液体3的半透膜袋萎缩,而含液体1的半透膜袋坚挺硬实,请推断实验开始时3种液体的浓度是(下表中的“高”表示高浓度蔗糖溶液;“低”表示低浓度蔗糖溶液)
液体1 液体2 液体3
A 高 低 水
B 水 高 低
C 低 水 高
D 水 低 高
解析:根据实验现象,液体2的浓度应介于液体1和3之间,再根据选择项分析,液体2应为低浓度蔗糖,否则无法解释1、2、3浓度为什么会由高到低。故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透作用原理。
【例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它条件不变,则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解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协助扩散需借助载体蛋白质进出细胞。题干中有“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一语,可知协助扩散受抑制,故选项为D。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
梯度练习
A组
1.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他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2.下列与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无关的是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B.液泡的有无
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D.细胞核的多少
3.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4.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
A.水 B.磷脂 C.糖类 D.蛋白质
5.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6.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
A. 都是主动运输 B.依次是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C .都是自由扩散 D.依次是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7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图①表示 方式,图②表示 方式。
(2)红细胞吸收K+和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属于 和 。
(3)细胞膜主要是由 和 构成,从结构特点看,具有一定的 性,从功能特点看,是一种 膜。
B组
8.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9.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10.下图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1、3装置溶液A、B、a、b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图2、4分别表示一段时间后,图1、3液面上升的高度h1、h2。如果A、B、a、b均为蔗糖溶液,且MA>MB、Ma=Mb>MA,则达到平衡后
A.h1>h2 Ma>Mb B.h1>h2 Ma<Mb C.h1<h2 Ma<Mb D.h1<h2 Ma>Mb
C组
11.实验室有新配制的蔗糖溶液(0.9 mol/L)和硝酸钾溶液(0.45 mol/L)各一瓶,另有蒸馏水一瓶,因忘记贴标签,仅凭肉眼已无法鉴别。请根据给定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鉴别方案,将这三瓶液体区分开。
实验材料:3瓶液体、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适量、清水。
实验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对三种未知溶液进行编号标记。
(2) 。
(3) 。
结果预测:(表示在坐标图上并加以说明)
说明:图a为滴加 ;
图b为滴加 ;
图C为滴加 。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C 6.B 7.(1)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2)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3)蛋白质分子 磷脂分子 流动 选择透过性 8.A 9.D 10.D 11.(2)制3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作标记,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小。 (3)取3种液体分别滴在3张装片的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同时以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或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情况)
结果预测:
图a为滴加蒸馏水时,洋葱表皮细胞吸水,但变化不大 图b为滴加硝酸钾溶液后,先引起质壁分离,液泡缩小;后因K+和NO3-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导致细胞重新吸水,表现为质壁分离复原,液泡增大;图C为滴加蔗糖溶液后,引起质壁分离,液泡缩小,且不会自动复原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要点解读
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抑制无氧呼吸的病原菌的繁殖生长;利用无氧呼吸生产酒精、食醋和味精;提倡慢跑→防止产生大量乳酸(剧烈运动缺氧); 给植物松土→保证氧气的供给,促进根系生长;稻田定期排水→防幼根缺氧产生酒精使根腐烂。
(三)细胞呼吸的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
条件 需分子氧、酶 不需分子氧、需酶
概念 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过程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 C6H12O6 → 2丙酮酸 + [H] + 少量能量② 2丙酮酸+ 6H2O →6CO2 + [H]+ 少量能量③ [H] + 6O2 → 12H2O +大量能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 C6H12O6 →2丙酮酸 + [H]+少量能量→ 2C3H6O3② 2丙酮酸+ [H] → 2C2H5OH + 2CO2
反应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6H2O+6O2→6CO2 + 12H2O + 大量能量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C6H12O6 → 2C3H6O3 + 少量能量 →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产物 CO2 、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合成38ATP(1161KJ) 少量、合成2ATP(61.08KJ)
联系 从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阶段相同,以后阶段不同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
意义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体内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四、光与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一)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主要吸收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3/4) 叶绿素b(黄绿色) 吸收红橙、蓝紫光
(二)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
光反应 暗反应
条件 光、色素、酶等 CO2、[H]、ATP、酶等
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 叶绿体的基质
过程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 水的光解 :2H2O → 4[H] + O2② ATP的合成:ADP+Pi+能→ATP 在各种酶的催化下:① CO2的固定:CO2 + C5 → 2C3② C3/ CO2的还原:2C3 + [H] + ATP→(CH2O)
总式 光、叶绿体 光、叶绿体CO2 + H2O → (CH2O)+ O2 或 CO2 + 12H2O → (CH2O)6 + 6O2 + 6H2O
物变 无机物CO2、H2O → 有机物(CH2O)
能变 光能 →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的措施:控制光照强弱、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四)化能合成作用:有少数种类的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把CO2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学法指导
一、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一)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
(二)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三)构思自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四)明确实验对象和实验条件(实验对象:实验所用的生物学材料。实验条件:完成这一实验必需的理化条件及生物学处理方法。)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反应的速度,光反应产物ATP与[H]的多少影响暗反应的速度。
(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催化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度。
(三)CO2浓度:CO2浓度高低影响暗反应的速度
(四)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少时可使光合速率下降。
(五)矿质元素: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N是酶的组成成分,P是ATP的组成成分等。
【例1】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
A.催化剂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产生气泡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解析:自变量是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给定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种类,因变量为气泡产生速度。故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实验中变量的分析。
【例2】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必需的物质分别是
A. H20、C02、ADP O2、葡萄糖、ADP
B. CO2、[H]、ATP 丙酮酸、水、ADP
C. H20、C02、ATP CO2、水、ATP
D. [H]、H20、ADP [H]、O2、ATP
解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化合物的还原。CO2的固定需要CO2,C3还原需要[H]和ATP。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丙酮酸和水被彻底分解为[H]和CO2,同时合成少量ATP。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属于“理解”层次。
梯度练习
A组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2.下面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3.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如下图所示处理,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4.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下列选项中,对光合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A.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B.五碳化合物的含量 C.氮气的含量 D.二氧化碳的含量
5.下列关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归类正确的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6.下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___________呼吸。
(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_________呼吸。
(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较长时间贮藏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___________段范围内,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
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
C.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产生CO2
D.在消耗等量葡萄糖的情况下,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2的量比有氧条件下多
B组
8.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
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9.下图表示在某种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请根据下图分析:
(1)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依次是 。
(2)该植物生命活动中合成ATP最多的的生理过程是 (用Ⅰ、Ⅱ、Ⅲ回答)
(3)若将该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两种通过同时改变上述生理过程的强度来提高产量的措施:① ; ② 。
10.如下图所示,若甲表示CO2和H2O,则
A.Ⅰ是光合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B.Ⅰ是光合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糖类和氧气
C.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呼吸作用,Ⅱ是葡萄糖
D.Ⅰ是化能合成作用,乙是糖类和氧气,Ⅱ是呼吸作用
C组
11.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 min(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处理10 min(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的 水解。
(2)实验结果表明,在上述8组实验中,当温度为 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 。当温度再升高时,果汁量降低,说明 。
(3)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实验操作中,如果不经过步骤①的处理,直接将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是否可以? 。并请解释原因。 。
参考答案
1. B 2.B 3.C 4.C 5.D 6.(1)有氧 (2)无氧 (3)有氧呼吸微弱,而无氧呼吸又受抑制。(4)BC 腐烂 酒精中毒。 7.D 8. C 9.(1)叶绿体的基质、细胞质基质 (2)Ⅰ (3)①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②调节温度,增大昼夜温差 10.D 11.(1)果胶 (2)40℃ 最大 温度升高,降低了酶的活性 (3)使得酶与苹果泥处于同一温度条件下 不可以。因为原先果胶酶和苹果泥的温度并不处于实验温度下,这样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学习目标
节次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增殖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细胞的分化 1.说明细胞的分化。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3.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4.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4.细胞的癌变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2.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要点解读
一、细胞的增殖----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裂间期:主要是DNA复制与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丝出现形成纺锤体,出现染色体;
分裂期M 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中央赤道板;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纺锤丝消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
(二)假设正常体细胞的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为2N,则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含量 2a→4a 4a 4a 4a 4a→2a
染色体数 2N 2N 2N 2N→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4N→0 0
二、细胞的分化
(一)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结构、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二)特点:
1、持久性: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只是在胚胎发育时达到最大值;
2、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三、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 皱纹
酶活性降低 → 白发
细胞衰老 色素积累 → 老年斑
呼吸减慢,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尾的消失,手指的形成。
细胞坏死 :是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四、细胞的癌变
物理:主指各种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致癌因子 化学:如石棉、砷、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病毒:如Rous肉瘤病毒等。
原癌、抑癌基因突变 无限增殖;
正常细胞 癌细胞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 ) 表面发生变化,易分散和转移;
学法指导
在细胞分裂图像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计数技巧
(一)染色体数=着丝点数
(二)有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无染色单体时:DNA分子数=染色体数
【例1】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解析: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粒)与细胞分裂有关。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
【例2】下列细胞中,可能已发生癌变的是
A.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自由水含量减少的细胞 D.被细菌侵染的细胞
解析: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故选项A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了解”层次,考查细胞癌变的特点。
梯度练习
A组
1.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细胞全部正在分裂
B.染色时间越长,看到的细胞越清晰
C.解离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D.同一视野内,用高倍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2.取洋葱根尖分生区的A和B两个细胞来测定,发现其DNA含量A细胞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细胞正处在有丝分裂前期,B细胞刚好分裂完毕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处于分裂的前期
C.A细胞处于分裂的前期,B细胞处于分裂的后期
D.A细胞是受精作用产生的,B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
3.下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细胞 分裂间期 分裂期 细胞周期
十二指肠细胞 13.5 1.8 15.3
肿瘤细胞 18.0 0.5 18.5
成纤维细胞 19.3 0.7 20.0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4.下列不属于细胞分化特点的是
A. 持久性 B. 稳定性 C. 仅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 D. 不可逆性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A. 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 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 人的红细胞在经历 120d 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6.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①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体积增大 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 ②③⑤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⑧
7.下列特征与癌细胞无关的是
A.能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C.细胞间粘着性减小 D.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B组
8.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A.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 B.胚胎干细胞形成神经细胞
C.质壁分离植物细胞的复原 D.蜥蜴断尾再生
9.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干细胞能自我更新
B.b、c过程表示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
C.a、b、c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情况不同
D.b过程形成的细胞直接组成器官,可供器官移植使用
10.下图甲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细胞内DNA分子数和染色体个数的变化。据图表回答:
细胞周期 a期 b期 c期 d期 e期
DNA分子数 4→8 8 8 8 8→4
染色体个数 4 4 4 4→8 8→4
(1)甲图中组成纺锤体的星射线是由 的周围发出的。
(2)甲图所表示的时期相当于乙表中细胞周期的 期(用字母表示)。
(3)由图表可知,该细胞在分裂前期染色体上有 个DNA分子, 个染色体。
(4)乙表中 期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姐妹染色单体(用字母表示)。
C组
11.以下是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有关的内容。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 细胞。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 。
(2)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若要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有关操作过程中的正确顺序是 。(用下列供选的序号填写)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上述视野中甲细胞细胞核中的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比例为 。
(4)请你在答题卡绘图区画出甲细胞的下一个分裂时期的模式图(假设该种植物体细胞中有2对共4条染色体)。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B 6.C 7.D 8.C 9.D 10.(1)中心粒(或中心体) (2) d (3) 8 4 (4) b c 11.(1)分生区(或生长点)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⑤→④→③→② (3)2∶1∶2 (4)如图(注意:细胞形态、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纺锤体变化。)
《生物(必修1)》检测卷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哪项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A.细胞 B.分子 C.器官 D.个体
2.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下列各组元素中,全是微量元素的是
A.Fe、Mn、B、Mo、S B.Mo、Zn、Cu、B、Fe
C.P、N、K、Ca、Mg D.C、H、O、Ca、Mg
3.下列各项中,哪项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4.瘦牛肉和瘦羊肉、胰岛素和促甲状腺素之间有差别,其原因不可能是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5.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C.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D.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
6.花生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与苏丹III染液发生了颜色反应 ,现象是
A.蓝色 B.橘黄色 C.无变化 D.紫色
7.下列有关“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有脂肪的鉴定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
B.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不需要加热
C.使用斐林试剂时最好是现配现用
D.加斐林试剂时先加A液NaOH,后加B液CuSO4
8.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数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于是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这一推测的理由是
A.大部分水可以在细胞内自由流动 B.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C.水是生命的重要成分 D.水在不同生物细胞中含量各不相同
9.在真核细胞中,无膜结构的一组细胞器是
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中心体
C.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D.高尔基体和核糖体
10.某位科学家用活细胞做了许多张连续切片,在电子显微 镜下观察这些切片后他画出了一个综合图(如右
图),有理由认为这一细胞不是
A.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
C.真核细胞 D.植物细胞
1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12.1925年荷兰科学家测出人红细胞细胞膜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的面积为所测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从而得出
A.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一层 B.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C.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D.细胞膜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13.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SARS病毒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青菜
14.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注:横座标代表时间,纵座标代表液泡体积。)
15.将胰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
(纵坐标代表催化效率,横坐标代表pH值)
A B C D 2
16.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原因是
A.酶可以提供能量 B.酶可以直接参与反应
C.酶可以降低活化能 D.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1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主要在线粒体中生成 B.细胞内贮有大量的ATP,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
C.它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D.ATP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18.下列有关细胞有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此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H]和ATP
B.此过程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
C.此过程的第三阶段是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产生大量的ATP
D.此过程必须有氧分子参与,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19.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20.提取鼠肝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小,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下列叙述中与实验结果不符合的是
A.有氧呼吸中,线粒体内进行的是第二、三阶段
B.线粒体内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D.水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的
21.下图表示植物在不同的光照下生长的状况,其中哪一组的植物长得最差
22.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23.不能从“恩格尔曼的水绵、好氧细菌的光束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C.光合作用需要可见光的照射 D.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24.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5.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C 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d段
D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26.下列哪项叙述可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27.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2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结果
B.生物体通过细胞分化,细胞之间逐渐发生了稳定的差异
C.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D.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种类发生了变化
29.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深
C.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积累
30.下列有关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无限增殖形成恶性肿瘤 B.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体积萎缩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1-36题,共40分,
31.(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个氨基酸分子失去___ 水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3)图中表示R基的字母有________ 。
(4)鉴定该化合物时用 试剂,试验现象显
色。
32.(7分)下列模式简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据图回答(填写标号):
(1)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
(3)为多种化学反应提供大量的酶结合位点的细胞器是________。
(4)能大量形成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同一个叶肉细胞内,结构A中产生一个CO2分子,进入结构C中被利用,需要经过几层膜 ____________。如果在一个叶肉细胞结构C中产生的一个O2分子进入相邻的叶肉细胞的结构A内,被呼吸作用消耗,则需要穿过几层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将一个具有上述结构的细胞放在18O2的环境中,18O2最先会出现在哪一化合物中 _________。
33.(共7分)右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
B代表 ,
D代表 。
(2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图中编号是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
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
这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 。
(4)丽藻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离子浓度相差很大,说明细胞膜具有 。
34.(7分)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请回答:
⑴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⑵图中⑤是___________ 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 ________,
图中⑥是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提供的气体中缺CO2 ,C5 将会 。( “减少”还是“增多”?)
35.(8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 6
(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期图中。
(5)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
(6) A图中染色单体数为 。
(7) 在上图中绘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的变化模型(一个细胞周期)。
36.(5分)请根据给定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酶具有高效性。
材料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置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 溶液;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2支试管, ,分别加入 ;
第二步: ;
第三步:将点燃的卫生香 。
讨论:
为什么还要用点燃的卫生香实验? 。
《生物(必修1)》检测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A C B D C B A C B C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A D B B D C D C C D D C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氨基 (2)3 2 (3)BCG (4)双缩脲 紫
32.(1)C (2) B (3)D (4)AC (5)4 6 (6)H2O
33.(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多糖 (2)b a (3)流动性 (4)选择透过性
34.(1)① ② (2)光反应 类囊体的薄膜上 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增多
35.(1)植物 BCAD (2)间 (3)4 (4)A (5)前期 (6) 0 (7)略
36.一、分别编上序号1、2 2mL过氧化氢溶液
二、向1号试管滴入2滴FeCl3,向2号试管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产生气泡多少
三、分别放于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哪支燃烧猛烈
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2011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要点精讲讲义
细
胞
学
说
(二)从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
1、 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组成元素
种类
功能
糖类
单糖:核糖和脱氧核糖;葡萄糖等
二糖:蔗糖和麦芽糖(植物细胞)和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存在植物细胞中)和
糖原(动物细胞中,肝糖原和肌糖原)
组成元素
种类
脂肪
磷脂
固醇
脂质
存在形式
水分
无机物
存在形式
无机盐
生理作用
生理作用
10
20
30
40
50
数目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种类
10
20
30
40
50
数目
10
20
30
40
50
数目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种类
D
10
20
30
40
50
数目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种类
C
氨基数
肽键数
需水数
种类
B
A
元素组成
C、H、O、N等
基本单位
氨基酸
蛋白质
功能具有多样性
原因
脱水缩合连接而成
化学键名称
结构通式
种类
NH2-CH-CO-NH-CH-CO-NH-CH-CO-NH-CH-CO-NH-CH-COOH
CH2-C6H5
CH3
(CH2)3-NH2
CH3
CH2-COOH
细胞膜的成分
细胞膜的功能
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细胞壁
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构成的膜系统。
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
四、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核膜、染色质、 核仁、核孔
细胞核的结构:
⑴上述实验的大体过程是:
①将甲种伞藻的部分 嫁接到乙种伞藻的 上。
②将乙种伞藻的部分 嫁接到甲种伞藻的 上。
⑵嫁接后,两种伞柄上长出的伞盖的情况是:① 。② 。
⑶该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作出预期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A
B
C
D
细胞膜
②
细胞膜
①
催化剂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作用
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细胞能量的“通货”—ATP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ATP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三磷酸腺苷,简式:A—P~P~P (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
A—P~P(二磷酸腺苷) + Pi + 能量 A—P~P~P
酶
酶
ATP的利用:直接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条件
糖
Y物质
CO2 222
①
②
③
X物质
④
乙
甲
A
B
C
D
0
0
0
0
14
14
14
14
④
③
②
①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