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3-07 13:2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第1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激发深层次的对生命的思考,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难点:描述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图片】展示一家三口的一张照片提出问题:①孩子为什么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②双亲把什么给了孩子,使得孩子长得像他们?引出课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观察,思考。 双亲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基因通过什么传递给子代呢?【图片】展示精子奔向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图片。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染色体 【图片】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图片师: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洋葱根尖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细胞核中有许多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观察图片,这些物质叫什么名字?【自主探究】结合图片自学教材页29有关染色体的内容。思考并讨论解决以下问题:染色体分布在哪里?又有哪些物质组成?出示染色体图。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从数量上看:物种染色体数(体细胞)水稻24条玉米20条果蝇8条猫38条马64条那么,人类有多少条染色体呢?它们的组成有什么特点?请观察30页【观察与思考】第一幅图片——正常人(女)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完成讨论①: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染色体异常病正常人的体细胞内都含有23对染色体,如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导致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介绍21三体综合征和特纳综合征。 观察图片后,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图片中的物质为染色体。 染色体分布在细胞核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聆听、观察并思考。 人体细胞内有46条(23对)染色体。  在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DNA和基因 我们已经知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什么是DNA呢?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观察【观察与思考】第二幅图片,了解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什么是基因? 我们用彩色长绳来代表DNA分子,不同颜色的区段代表不同的基因,把长绳不断螺旋缩短变粗成短棒状,就能够表示染色体。那么,现在你能总结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了吗?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以外的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那么DNA分子也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就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那么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怎样存在的呢?我们下节课将学习这部分的内容。 DNA分子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一个DNA分子与很多的蛋白质组合起来,经过螺旋、盘绕和折叠后,就形成了一条染色体。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所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 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第2课时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明确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以及果蝇实验,体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难点:说出染色体、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果生殖细胞也具有成对的染色体,那么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会增加一倍;发育成的子代新个体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就比亲代增加一倍:但以人为例,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只有23对染色体,基因的数目也不变。如果染色体数目异常,就会导致疾病。那么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是怎样存在的呢? 回顾,聆听。 产生疑问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资料一】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 Beneden)以马蛔虫为材料研究受精作用。他发现,马蛔虫的体细胞里有两对染色体,而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两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子代细胞中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思考】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变化的呢? 【资料一】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__,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_________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思考】这对遗传有什么意义? 【练习】①计算玉米、水稻等几种生物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 ②填图: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不成对;受精卵中成对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同样,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这就完成了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阅读 推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减少一半 一条 这使传种接代正常,使染色体数目能稳定地遗传下去。
无性生殖拓展 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关吗?   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后代能较稳定地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无关。
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从知识、经验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总结。结合板书和课件,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畅所欲言。
达标练习 进行达标测验、讲评与补偿练习。并布置有层次性的课外活动任务。 达标练习。
五、板书设计: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