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纸筒人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8课 纸筒人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3-07 09:5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沧州市黄河路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纸筒人
课时安排1
总1节 第1节
教材分 析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本课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彩色纸制作的纸筒人,需要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加以表现,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感受立体造型之美。采用多种方法(剪、折、卷、粘)制作纸筒人,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从制作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学习的乐趣,丰富学习生活,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知识与能力
学习了解纸筒人制作方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彩色纸制作纸筒人。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及构思、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立体造型,知道变废为宝,美源于生活,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完成纸筒人的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纸筒人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
教学准备
学生:教材、硬卡纸、彩纸、剪刀、胶棒、废旧物品。
教师:课件、范样、硬卡纸、彩纸、剪刀、胶棒、废旧物品。
教学流程
一、导入阶段(欣赏感知,揭示课题)
1、播放《西游记》动画盘片段,激趣导入,出示制作好的范例:唐僧师徒四人。
2、指出小人偶的制作材料为卡纸,同时揭示课题《纸筒人》
二、新授
1、出示课件,展示制作纸筒人所需要的材料。
教材、硬卡纸、彩纸、剪刀、胶棒、废旧物品。
2、作品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动脑想一想,纸筒人有什么特征?
(1)省略上肢,以圆筒为人的头、躯干,下肢。
(2)造型夸张概括,色彩鲜艳生动。
3、讨论分析这些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制作方法:卷、折、剪、粘等方法。
4、播放微课《纸筒人》,学习纸筒人的做法。
5、构思讨论动手制作步骤。




(1)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材料构思设计。
(2)教师出示制作步骤。
纸筒人制作步骤:
设计构思:根据自己的纸材特点,确定做一个什么样的纸筒人。大人、小孩、老人?男人、女人?进一步想象发型、五官、装饰品。
b)、制作纸筒:卷。
c)、制作五官:剪、贴、卷、画。
d)、制作衣裙、帽子等其他配饰。
e)、整理补充:造型、装饰。
三、动手实践、大胆创新
1、作业要求:
(1)根据设计思路完成纸筒人的制作并加以创新。
(2)合理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3)同学们加油,争取创编出故事,讲给大家听。
2、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播放轻音乐)
指导要点:
①外型结构——简洁
②色彩搭配——明快
③装饰美化——生动
四、评价阶段:
1、开纸筒人展示会,请同学们自评作品。
2、教师做评委,选出优秀作品。
3、小结:大家肯动脑筋,制作出这么多漂亮的纸筒人,真的很棒!可以把它作为礼 物送给你的朋亲人友,同时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 的闪光点,就看看教师如何去挖掘,去点亮,去捕捉,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好的东西。本节课要想通过手工课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动手能力强 。必须要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原来在绘画课上非常不耐烦的同学在手工课上表现的特别好。而且很投入,使作品更加完善,更美观。纸的运用更熟悉。




纸筒人
a)、设计构思
b)、制作纸筒:卷。
c)、制作五官:剪、贴、卷、画。
d)、制作衣裙、帽子等其他配饰。
e)、整理补充:造型、装饰。




结合教学十余年来的所思所想,我深深感到不少学生在美术课上往往是等着老师画出范样之后,机械地临摹和照抄,尤其表现在工艺制作课上,许多同学急于等着老师发放材料,赶快动手制作。在制作之前,也不多加思考,只图一时做得痛快,完成之后的作品,只是材料的继续,没有多大变化,画面或工艺作品显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那么在本节课中,针对学生的上述问题,我给自己,也给学生们提出了“如何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创作意识和特色”的思考题。我们的工艺课作品只是剪得直、贴得牢、做得精巧还不够,需要我们有创造的勇气和精神。号召学生们在正确的制作原理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制作出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而我们的美术课堂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完善教师教学的主战场、主阵地。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结合以往教学中的不足,抓住“以人为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求课堂轻松愉悦,使学生学有所得,使听者也能感受到一种清新,参与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更使自己能够充满激情的向大家呈现出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为此本节课我侧重学生的探究学习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那么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鼓励学生参与的全过程,鼓励个性化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以教师范样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引导,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使学生直观的观察了解到纸筒人的制作材料及结构特点,激发起学生对纸筒人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渗透“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件作品呢”,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纸筒人的创作热情,明确学习任务。
二、教给策略,培养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学习主要是由问题引发的,在有问题引导直至深入,才能展开有的放矢的探究。
为此在学习新知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请同学们欣赏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纸筒人,个个“摩拳擦掌” ??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制作步骤,并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制作主题,制作方法,利用观察、讨论、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出纸筒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减轻个别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观察的乐趣。
三、合作互动学习,促进探究的深入。
合作互动学习中,教师是以“促进者”的身份参与的,在学生确需要帮助时给予点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间、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在学生有了一点发现时给予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是所有设想、学习的集中体验,也是学生体验成功的舞台,是学生最热衷的环节,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阶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尝试性实践操作只是在教师稍加引导、提出各项要求后就开展的,学生在体验动手乐趣的同时遇到很多问题,在寻求帮助后仍然有问题存在如:设色雷同,不好粘接,表情呆板,圆锥身体站不稳等,这时老师的指导再出现,既及时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又充分给予全体学生更多的制作空间,充分体验自己设计的乐趣。教师在巡视中帮助确实没有成功的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难点,使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不至于中途放弃。在这种“人人参与”,“人人合作”的状态下,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了制作纸筒人。以至于他们的制作方法和花样,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是啊,在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往往会轻而易举地化难为易了。
四、 优化课堂评价,保护探究热情 展示评价阶段是学生提高评价能力,培养是非观念的途径。既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小结,又是学生体验成功乐趣、展示自我的小平台。简单直观的奖项设计,降低了文字评价的繁琐,鼓励学生评价的热情。 针对当今学生的个性化心理,在课后延伸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教师展示的不同材料制作的纸筒人作品,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大胆创新,善于用创造的眼光发现生活中“废旧物品”的价值。
讲完《纸筒人》一课后,自己反思,觉得自己进步了,不再那么紧张,课堂活跃多了,改变了以前的老毛病,做到了精讲多练,很准时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在本次教学赛中课件自己独立制作,教学设计中反复修改多次,虽然在讲的前一天已准备得筋疲力尽,但我还是要要调整到最佳状态,坚持到最后,因为那也是在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毕竟已教学十余年。 通过讲本节课我不再有遗憾,唯一觉得不足的是:在课堂评价中,友请领导作评委前,应让学生自己先互评一下就更好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作为教师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经验。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肯定学生的“标新月异”、“异想天开”、“失误的探索”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我想只要用心去做,美术课教学会使学生们的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