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生物强化训练题两套
第一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是四位同学在实验室中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具有科学性的是( )
A.甲同学:菠菜的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中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B.乙同学:质壁分离发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液泡逐渐缩小且颜色逐渐变深
C.丙同学: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丁同学:经苏丹III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颗粒
2.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
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
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
3.用含N15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有关的膜结构的膜面积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和d是相同结构
B.b和f是相同结构
C.c和e是相同结构
D.a和e 是相同结构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关于稳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处于寒冷环境中,酶活性增强导致代谢加快
B.长期饮食过咸,影响血浆渗透压会导致组织水肿
C.糖尿病患者代谢比正常人旺盛,所以产生更多的尿量
D.抗体与自身组织的反应不属于过敏
5.科研人员对某野生动物进行研究得出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B死亡率逐渐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天敌及传染病等因素的限制
C要合理地利用该资源,应将该种群的密度控制在D点时的水平
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
二、非选择题
6. 某研究小组用番茄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结合所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如甲图所示。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 、 。
实验二: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如乙图所示。B→C时间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是 ,叶绿体内C3含量将 。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
实验三:采用“半叶法”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其原理是: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单位是mg/(dm2·h)
实验步骤如下:
(1) 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假设实验选定叶片数目为3)
(2) 若M=MB-MA,则M表示
7.在进行DNA粗提取实验时,为得到含DNA的黏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塑料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 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分钟后经滤纸过滤,取得其滤液。
③滤液中加入4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1分钟。
④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再进行过滤而得到含DNA的黏稠物。
实验结果是:所得到的含DNA的黏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实验无法进行。
(1)指出并改正上述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 ,
。
(2)要进一步提取DNA时,需加入冷却的酒精,其作用是 和 。
(3)能否用牛血代替鸡血做实验? 。为什么? 。
8.人类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请据下图回答:
(1)写出5、6、7、8、9、10、11、12的基因型
。
(2)8和9结合后发育的孩子是白化色盲,请判断该孩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3)判断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的分裂是否均等?
。
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 和 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 ,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 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
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 。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 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第一套答案:
1.B 2.D 3.D 4.D 5.B
6.(1) 实验一:光照强度 CO2浓度
实验二: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片层 减少 B、D
实验三:(1)
叶片编号
MB
MA
1
2
3
平均值
(2)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7.(1)②中“20ml 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错误,应改为“20ml蒸馏水”
②中“经滤纸过滤”错误,应改为“经纱布过滤”
④中“直到溶液中出现丝状物为止”错误,应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时为止”
(2)凝集DNA 溶解其他细胞物质 (3)不能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无DNA
8.(1)5:AXB 6:AXB 7:aY 8:aY 9:aXb 10:aXb 11:AXB 12:AXB
(2)XY
(3)1、2、4均等,3不均等
9.(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嘌呤 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答全给分)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第二套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图乙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丙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D.图丁中a曲线表示小鼠,b曲线表示青蛙
2.一个年轻女孩,由于车祸损伤了脑垂体,这将对它所控制的所有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据此推测对该女孩的生命影响最小的是( )
A.代谢速率 B.血糖平衡 C.生长 D.水平衡调节
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4.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5.右图表示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对图中各生物关系的分析合理的是( )
A.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B.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草→虫→蛙→蛇→鹰
D.图中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二、非选择题
6.将一定数量的生长良好的盆栽植物移入密闭的温室中栽培,栽培期间利用自然光,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24小时内CO2浓度曲线如图。
(1)与BC段相比CD阶段的形成原因是???? ,DE阶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
(2)AB和EF阶段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 ,原因是????????????? 。
(3)由图可知该植物长期在该密闭温室中能否正常生长?????? 。(能/不能/无法判断)
(4)在E点敞开棚顶后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如何?????????????? (变大/变小/不变/无法判断)。
(5)若该图是C3植物的曲线,换成C4植物后曲线中的AB段将如何变化?????? (上升/不动/下降/无法判断)。
(6)现已从该植物的叶绿体中提取出色素,并层析分离后得到4条色素带(如右图)。则能转化光能的色素在第??? 条中,如果在色素提取过程中,没有加碳酸钙,则无显著变化的色素带为
7.玉米果皮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味(B)对甜味(b)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品系甲乙丙丁基因型AABBGG、aaBBGG、 AAbbGG、AABBgg。
(1)若要利用果皮黄色与白色这一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
(填写品系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和丁 (能/不能)作为亲本进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原因
是 。
(3)丙和丁杂交获得F1,再自花授粉,后代中出现黄色果皮、甜味、糯性玉米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果皮、非甜味、糯性玉米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玉米为风媒传粉,现有乙与丙品系玉米相间种植,雌蕊接受两种植物的花粉的几率相同,那丙植株果穗上收获非甜味与甜味玉米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神州七号卫星所搭载的玉米种子,返回地面后,经种植培育,得到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6)若想培育出AaaBBbGGG新类型,试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的过程。
(7)若已知玉米抗病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显性突变,另一种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进行准确判定。(只写出设计思路和判定方法即可)
8.为使菊花能在盛夏33℃的自然条件下开花,用于北京奥运会,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菊花新品种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的两种菊花杂交形成的胚不育,这种现象叫做 。幼胚拯救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基中应含有 、氨基酸、水、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还要加入 。
(2)这种培养方法获得的新品种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若要快速和大量繁殖所获得的新品种,可以采用 或 的方法。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系统素(systemin)作为植物中的第一个多肽激素于1991年在番茄中被发现,与传统的五种非多肽植物激素一样,多肽激素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等许多生命过程,特别是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中起首关键作用。
材料二:目前被普遍认可的植物多肽激素还有PSK等。研究发现,浓度在纳摩尔水平的PSK便能够促进细胞的脱分化和分裂。
(1)系统素的前体在细胞体内最初合成的场所是 ,最终在细胞中
部位经加工和修饰形成有功能的系统素。
(2)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以获得绿色食品,欲将番茄中编码系统素的基因导入水稻等农作物中,可采用 法和 法获得该目的基因。若已知系统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能否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
(填“能”或“否”)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PSK有利于获得 。
第二套答案
1.D 2. B 3.B 4.D 5.A
6.(1)CO2浓度太高或O2太少??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2)呼吸作用速率??? CO2浓度太低(3)不能
(4)变大(5)下降(6)3????? 1,2
7.(1)乙与甲、乙与丙、乙与丁(写出一种或两种正确组合得1分,全部写对得2分) (2)不能 甲与丁之间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3)1/16 0
(4)1:1 (5)诱变育种
(6) P: aaBBGG(乙)
↓秋水仙素处理(到此给1分)
aaaaBBBBGGGG × AAbbGG(丙)(1分)
↓ ↓
配子: aaBBGG AbG
↘ ↙
Fl: AaaBBbGGG(符合要求的新类型)(1分)
(配子可不写,其它可行性方案也可酌情给分)
(7)选用抗病植株与不抗病植株杂交,若后代均为抗病,则抗病性状为显性;若后代均为不抗病,则抗病性状为隐性;若后代抗病与不抗病为1:1,让其分别自交,若抗病后代出现抗病与不抗病为3:1,则抗病性状为显性;若不抗病后代出现不抗病与抗病为3:1,则抗病性状为隐性。
8.(1)生殖隔离 蔗糖 植物激素(或答: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4个 植物组织培养 扦插
9.(1)核糖体 高尔基体
(2)直接分离法 人工合成法 否
(3)愈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