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课件(幻灯片6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3《出师表》课件(幻灯片6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7 20:14: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66张PPT)
null
诸葛亮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出 师 表
null
中国古代有三篇抒情散文被称为“三哭”,一是《出师表》,二是《陈情表》,三是《祭十二郎文》。 南宋文人安子顺评论道:“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催人泪下的《出师表》,感受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导入新课
1、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特点,分析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5、结合文章分析诸葛亮的忠臣形象,感受诸葛亮忠诚尽责的可贵精神。
学习目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幼年时随叔父避乱荆州。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辅佐刘备建立蜀国,被任命为丞相,后受遗诏辅佐后主刘禅,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234年,病死军中。代表作有《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简介
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这是因为孔明之作,持论贤明通达,行文情浓义明,因而被奉为理政的规范,为人的圭臬,作文的楷模。
文体知识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经艰难坎坷,终于建立了蜀国。两年后,刘备病逝,后主刘禅(shàn)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军北进,驻军汉中,准备讨伐曹魏,夺取中原,光复汉室。刘禅昏庸懦弱,诸葛亮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希望刘禅继承刘备遗志,振作精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尽心国事,光复汉室,统一天下。
背景链接
崩殂(cú)  侍卫(shì)  陟罚(zhì)
臧否(zàngpǐ) 郭攸之(yōu) 费祎(yī)  遗陛下(wèi) 裨补(bì) 阙漏(quē)
苟全(gǒu) 斟酌(zhēnzhuó) 淑均(shū) 行阵(háng) 倾颓(tuí) 猥(wěi)
夙夜(sù) 遗诏(zhào) 庶竭(shù)
驽钝(nǔ) 彰其咎(zhāng jiù) 咨诹(zōu)
字音字形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朝廷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还没完成一半,竟然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确实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把它报答给陛下啊。
疏通文意
时候
疆场
追念
特俗的礼遇
指帝王之死
贫困衰弱
实在
然而
表示原因
忠诚有志
诚宜开张圣听, 以 光先帝遗德,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 失义,

以塞 忠谏之路也。
发扬光大
译文: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疏通文意
不合道理
用来
发扬,扩展
随意地看轻自己
称引
扩大圣明的听闻
以致
忠诚进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不同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平清明的治理,不应偏袒私护,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疏通文意
赞扬和批评
负责专职的官员

公平清明的治理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
提拔,晋升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判定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偏袒私护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 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我,谦称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获得启发和帮助。
疏通文意
选拔

忠良诚实的人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弥补缺失疏漏
询问
给予
因此
有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行淑 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

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疏通文意
行伍,部队
通晓

公正,公平
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

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疏远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为桓、灵二帝而叹息、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疏通文意
倾覆衰败
为时不远
亲近
……的原因
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
痛心遗憾
未曾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 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以驱驰。
屈尊就卑
译文: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疏通文意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亲自
有名望,显贵
感奋激发
辱,降低身份,谦辞
平民
苟且保全

后值 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 有一年矣。
译文: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委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接受了任命,自那时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疏通文意
自那是以来
遇到
兵败
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荒凉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
疏通文意
鼓励
不生长草木
托付
早晚,日日夜夜
没有效果
以致
武器装备
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 攘除 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 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奸邪凶恶的人
译文: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疏通文意
益处
比喻才能平庸
考虑可否
表示期望
排除,铲除
用来
职责本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 以彰其咎;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应当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并揭示他们的过失。
疏通文意
怠慢,疏忽
功效
祭告
发扬圣德的话
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

知所言。
译文:陛下也应该亲自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表,禁不住落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疏通文意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正确合理的言论
流泪,落泪

面对
将要
1、古今异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2)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4)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5)开张圣听(古义:扩大 今义:店铺开业)
(6)临表涕零(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7)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驱赶、奔跑)
文言积累
2、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做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此皆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4)优劣得所(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5)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6)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木)
(7)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8)北定中原(方位名词作状语,北上)
文言积累
3、一词多义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完成

(2)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3)而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却
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
文言积累
(4)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
文言积累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 8 ) :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整体把握
熟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一向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这次出兵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后主刘禅。他千叮咛万嘱咐地向刘禅提出了哪些意见?
广开言路,赏罚公平,亲贤远佞。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5)
文章开篇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
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因为: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的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
合作探究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的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兴复汉室。
合作探究
第1段话作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以塞忠谏之路。
合作探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
追念先帝对他们的厚遇,想要报答在后主的身上。
合作探究
这一段中先后三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合作探究
第2段作者为什么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因为如果国君跟宫中亲近,跟丞相府中疏远,则国家政局必乱,所以要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合作探究
第3段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合作探究
第3段作者提出亲贤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合作探究
第4段葛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合作探究
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合作探究
第3、4两段对宫中、营中人事安排、推荐贤臣、良将的目的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合作探究
文中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亲小人,远贤臣。
合作探究
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贞良死节之臣。
合作探究
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要亲贤远佞。
合作探究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祎、董允这些志虑忠纯之士请教;府中之事,向向宠请教。最后提出亲贤远佞。三项建议,既能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赏罚公平,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亲贤远佞的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合作探究
第6、7两段作者回顾了刘备哪三件大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授命、临崩托孤(白帝城托孤)。
表达了作者的受恩感激之情。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6、7)
哪句话概括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合作探究
第7段表明全文感情基调是哪六个字?
报先帝,忠陛下。
合作探究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三顾草庐”和“临崩寄臣以大事”。
合作探究
“当奖率三军”的“当”有什么作用?
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
合作探究
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是什么?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合作探究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指什么?
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合作探究
诸葛亮在文中举贤荐能,可谓用心良苦;坦诚进言,可谓竭尽忠诚。作者在文中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做铺垫。
合作探究
找出第8段中与上文相照应的句子。
“讨贼兴复之效”——
“兴德之言” ——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合作探究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开张圣听”
第三部分(8)
作者在结尾写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涕零”的原因。
诸葛亮因为想到了先帝对自己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临崩寄大事于己的信任,还有怕完不成先帝遗愿的焦虑,百感交集的“涕零”。
合作探究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合作探究
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诸葛亮为人谨慎、才智过人、忠诚坚贞、尽心尽职。
合作探究
主 旨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和忧国忧民、对蜀汉忠贞不贰的思想。
合作探究
(1)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

文章1-5段主要是议论,6-7段主要是叙述,无论是议是叙都注入了作者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1-5段是晓之以理,寓情于议;6-7段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8段第三部分是表决心,直抒热烈殷切的期望、感激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写作特色
(2)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全文只有624字,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写作特色
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等。还有大量的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过他的提炼,后来成为有生命力的成语,沿用至今,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等。
写作特色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诸葛亮通过积极献言、推荐人才、平定南方、筹备北伐等表达了对蜀汉的忠贞。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加深了对诸葛亮这位“人臣的楷模”的印象。每一个人都应学习诸葛亮不图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报效国家。
课堂小结
劝谏刘禅
继承遗志
板书设计
出师表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白帝托孤
竭忠兴汉
赤诚忠心
鞠躬尽瘁
晓之以理
打动后主
动之以情
感动后主
(感激、效忠、期望)
追述经历
表述心志

明确责任,总结全文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请你举出两个。
草船借箭,摆八卦阵,空城计,火烧新野,七擒孟获等。
拓展延伸
《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邹忌在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
《出师表》是诸葛亮给后主的表章,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和北伐决策,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诚,直陈心迹,言辞恳切;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家庭小事设喻,劝谏齐王广开言路,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拓展延伸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师表》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用《出师表》里面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课堂检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B
课堂检测
3、先帝对诸葛亮的“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课堂检测
4、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