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亚洲)——地势起伏大 长河众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回顾并掌握地形的基本类型
2.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3.理解河流发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4.通过地形图,运用知识,学会分析其他大洲的地形以及河流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练习、活动等巩固知识并增强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气氛。
2.利用地形图以及结合文字,让学生归纳重点
3.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4.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地形和河流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增强对亚洲的了解和认识,感受所在区域的特点,培养热爱家乡情感。
教学重点:
1. 亚洲地形特点以及分布
2. 河流的特点以及流向
教学难点
1.亚洲地形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图册、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图(flash)、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义
回顾 情景剧《我当大哥好多年》复习上节课亚洲的位置范围 学生在课前排练请进局 新颖的复习知识方式让学生对地理更加感兴趣
课前导入 播放自制小视频<亚洲锦集> 认真观看视频,回答你所熟悉的亚洲之最 用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亚洲的趣味性
描述自然环境 地形的特点 地势特点 河流特点 1.教师提问 怎样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地势、地形、水系、气候等特 2.让学生一起回顾地形的类型,教师提问: 一.地形的种类 1.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并简单回顾各种地形的特征和海拨) 3.让学生阅读书本第七页图6.8找出亚洲平原、高原、山地归纳亚洲地形特点 总结地形 1.类型:高原、山地、丘陵、 平原、盆地 2.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4.学生活动:在图6、8找到北纬30所经过 地势特征: ①地势起伏大 ②中间高、四周低 ③沿北纬30°自西向东, 呈现“低—高—低”变化 5、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在图6.8找到向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向东流入太平洋的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的河流并且分析归纳总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及其流向原因 3、河流特征①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②长河众多,源远而流长 学生回答、 做笔记 举手发言 参与活动、归纳总结 学生记笔记 参与活动、归纳总结 参与活动、归纳总结 学生记笔记 学会描述方法 学会读图获取信息 提高观察能力、学习的积极性 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知识点一、地形 1.类型:高原、山地、丘陵、 平原、盆地 2.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特征: ①地势起伏大 ②中间高、四周低 ③沿北纬30°自西向东, 呈现“低—高—低”变化3、河流特征①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②长河众多,源远而流长 整理知识 归纳知识框架
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P2学习主题二 课后练习,落实知识点
课后反思 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地理
伊朗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高度,请三位同学上台演示海拔在5000千米的地形放在头顶,海拔2000·3000米放在膝盖位置,海拔200米以下放在脚的位置,从而得出亚洲地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