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海南省陵水民族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3月海南省陵水民族中学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3-08 10:1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将下列文字工整、 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光阴易逝 岂容我待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隧洞(suì)  纤细(xiān)  高傲(ào)  干瘪(biě)
B.蜗行(wō) 胆怯(què) 翡翠(fěi) 伤痕累累(léi)
C.芦荻(dí) 舵手(duò) 熄灭(xī) 笑涡(wō)
D.飞窜(cuàn) 呻吟(yín) 蠢笨(chǔn) 差异(chā)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8俄罗斯世界杯”引发了一场足球热,据统计,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年轻人希望亲临现场观看世界杯。
B.通过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使人们又一次重温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
C.电影《芳华》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是因为他们怀念那个时代的原因。
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革“阎罗”命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能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6.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①     ②          ③
(1)上面三个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既是传统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__________。(均填写序号)(2分)
(2)在上面传统节日形象标志中任选其一作简要介绍,并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分析这一形象标志的寓意。(4分)
【链接材料】民族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用具有民俗感的符号体现隆重的节日,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的精神,是文化灵魂的一种凝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5分)
7.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提示答题。
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一文中这样评价我国古典名著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如《①____________》中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匡扶正义的人;从《三国演义》中关羽身上我们看到忠义的化身;从《西游记》中②________ 身上我们看到了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性格;从《红楼梦》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中我们能读出林黛玉内心的③______________。
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内容:① (作品)(2分);②_______(人物)(2分);
③ (情感)(1分)。
三、诗文阅读理解(25分)
(一)诗歌默写。(8分)
8.(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_、你的________、你的自由。
(4)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苏轼 宋 )
(7)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湿征衣。(《南安军》文天祥 南宋)
(二)诗歌阅读(5分)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9.小序中加点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10.诗中划横线的词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试分析它们的作用。(3分)
旌旗:
阎罗:
(三)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12分)
   海 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1.文中哪些词体现了海燕的特点?找出来,并说说突出了海燕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对大海做了多次的描写,这种描写对写海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指出海燕、大海的象征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能发挥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艾晓雨
①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
②低矮的小草房前面,小院一边,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树粗糙皲裂的树干。但我抱不过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里,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③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一岁多的孩子,正缠人,会撒着两只小手到处摇摇晃晃地逛荡了。不知凉热,也不知高低。为此,母亲找了根软布绳,哄我乖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儿。绳子的一端拴住了我的脚脖儿,另一端就交给了老槐树。那时年纪尚小,自是无法记得当时的情境,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
④一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底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儿的小女孩儿,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岀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儿拴得脚脖肉痒酥酥的,小女孩儿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⑤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看过将小牛、小羊拴在树上的,却头一次看到那样子拴小孩。他们站在离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儿,或扔一块小瓦片,或扔一朵鲜亮的月季花,让小女孩儿去拿。
⑥我真的就蹒跚着走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树牵住了。我才知道,自己的自由天地,已被绳子限制。我抱住脚,拼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丝不动。我遂坐在地上,两脚蹬地,大哭起来。
⑦哭了几天,我终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不再哭,开始慢慢将槐树下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给老槐树,就走了。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
⑧的确,老槐树是一个称职的老保姆。她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让我不哭也不闹。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我,老槐树替我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地躲在浓密的叶底说个不停。我抬起头,支着小嘴儿跟它们说话。树下有蚂蚁,其中一只发现了我弄碎的饼渣儿,赶紧回头去呼朋引伴。一会儿工夫,大队人马驾到,肩推头扛,齐心协力把一块小饼渣儿运走了。
⑨一队蚂蚁,可以让我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看着看着,我就在树下睡着了……
⑩“姐弟三个,就数你跟老槐树投缘。”母亲如是说。
是吗,老槐树独独青睐于我吗?
我自己尝试着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果,一串串,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一个黑黑的小球儿就做成了,外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一层,想要多大缠多大,最后拿线绷住,一个漂亮的小球就做成了。那时,乡下孩子买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个小球,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
后来,上学了,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一块青石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都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我就是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春看老槐树抽枝发新芽,夏听老槐树在风雨里唠叨,秋从老槐树的身上摘下一串串晶莹的槐果,冬在老槐树下的雪地上扫出一块空地,支起一只筛子,静等贪食的小麻雀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儿就长大了。
老槐树依然,苍老、劲绿。
家里生活好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新房子的地基就挖在老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逃。
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我。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也没有嗅到空气中的危险气息。
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等我回到家,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一院子涩涩的苦香。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有删改)
15.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与老槐树有关的哪几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的结构安排详略得当,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眼中的老槐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3分)
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作与表达(50分)
20.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憩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
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发挥想象,将所给语段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居住在海岛的我,从未去过海上。这一次,终于和爸爸一起上出海的轮船,别提我有多开心了。
清晨五点多我们就登船了。在清晨的半梦半醒间,我看着轮船驶出港口,向那一片蔚蓝驶去......
.......
这艘轮船带给我一场难以忘却的旅行,已经下船回家的我还在不断回想着在船上的一幕幕。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略 (2分)
2.B 点拨:B项中“怯”应读qiè,“累”应读lěi。(3分)
3.D (3分) 4.D (3分)  5.C (3分)
6.(1) ②③①  ② (2分)
(2) (4分) 示例一:①标志以嫦娥奔月为设计元素,还原了中秋赏月、拜月望嫦娥的民间活动,寓意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愿景。
示例二:②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
示例三:③画面由粽子形的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趋利辟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二、名著阅读(5分)
7.①水浒传(2分); ②沙僧(2分);③凄苦(1分)。
三、诗文阅读理解(25分)
(一)诗歌默写(8分)(每空1分)
8. (1)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3)富饶 荣光
(4)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5)繁多是个谎言
(6)莫听穿林打叶声
(7)梅花南北路
(二)诗歌阅读(5分)
9.能够;作成(2分)
10.旌旗:借代 ;阎罗: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3分)
(三)阅读诗文,回答问题(12分)
11.“闪电”“高傲”“飞翔”“大笑”“号叫”这些词表明了海燕的矫健、勇敢和乐观的特点。(4分)
12.描写大海的景象,可以烘托出海燕的斗争精神。(2分)
13.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大海象征革命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2分)
1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革命先驱者向人民群众发出的召唤,饱含着他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渴望与期待;它是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的心声,充满着无产阶级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坚强信心;它预报了猛烈的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即将到来,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瞻远瞩、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用这句话结束全诗,富于鼓动性和战斗力,能激励和号召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迎接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4分)
6、现代文阅读(20分)
15.①“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下,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②“我”用老槐树的槐果做成小球;③放学后,“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④老槐树被父亲锯掉,做成了新房子的门。(每点1分,共4分)
16.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1分)“拉”“走”“拾起”“交”“搬”等一系列动词和“我”说的话,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上的期待和享受,(1分)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孩童形象,(1分)也侧面反映了老槐树在“我”幼年时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1分)
17.示例:详写“我”一岁多时,老槐树给“我”当保姆,略写“我”用槐果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掉等。(2分)
好处:内容上,突出了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能很好地凸显文章的主旨;(1分)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1分)表达效果上,老槐树给“我”当保姆这一情节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1分)
18.①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通过母亲放心地将一岁多的“我”拴在老槐树上可以看出。(2分)②老槐树无私、宽厚。从“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倒下的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可以看出。(2分)
19.老槐树虽然难逃被锯的命运,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新房的门)陪伴着“我”,在“我”伤心难过之余,给“我”一丝慰藉。表达了“我”对老槐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3分)
五、写作与表达(50分)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