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学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同步学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7 18: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1.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
2.通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理解20世纪上国际秩序的变动。
【自主预习】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1)形成的标志:1919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2)含义: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3)影响: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分子鼓吹通过战争寻找出路。
2.亚欧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洲
欧洲
背景
(1)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2)日本法西斯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对外扩张
(3)制定了侵略目标,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既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
(1)经济大危机使德国经济陷入低谷
(2)社会各阶层对政府失去信任,法西斯势力崛起
(3)纳粹党煽动民族复仇主义,得到广泛支持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2)1936年,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1)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
极扩军备战
(2)1935年,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亚
(3)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影响
(1)形成亚洲和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疯狂侵略扩张
(2)英法等国家为保存自己利益,采取绥靖政策,默认德国吞并奥地利,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更加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问题思考]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进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阶段
主要事件
局部
战争
(1)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2)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中国抗战成为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全面
爆发
(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的主战场
全球
阶段
(1)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2)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国协同作战
大战
结束
(1)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问题思考]
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主要目的。
提示: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1)含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2)主要内容。
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
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⑦成立联合国。
(3)评价。
①积极性: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②消极性: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2)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受到严重消耗。
(3)苏联: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很高的威望。
(4)国际: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问题思考]
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无奈地自嘲:“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谈谈对丘吉尔自嘲的认识。
提示:英国丧失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美国和苏联的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宏观把握】
【自主探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材料一 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
(1)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这一问题带来的影响。
提示:说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影响: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导致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二 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其中的一些军官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同时极力鼓吹对外扩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方式和影响。
提示:方式: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及对外扩张等形式建立。影响: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材料一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卢沟桥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反映事件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爆发,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材料二 不论我们如何同情一个强邻压境下的小国,我们决不能使整个大英帝国仅仅为了它而陷入一场大战。……我们的外交政策是绥靖政策,我们必须以同独裁国家建立关系为目标,这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言论
(2)为了“导致欧洲的和解,并造成稳定感”,张伯伦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提示:行动: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目的:一是以妥协换和平;二是祸水东引,纵容德国进攻苏联。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三 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的危险……(英国)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击敌人……毁灭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
——丘吉尔的广播演说
(3)丘吉尔说的“俄国的危难”指的是什么?“齐心协力”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体现是什么?
提示:危难:德国侵略苏联。体现: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三、雅尔塔体系
材料一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而且无复活的希望。
——哈乔·霍尔本(1951年)
(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提示: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材料二 百分比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斯大林和丘吉尔在东南欧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斯大林秘闻——原苏联秘密档案最新披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提示:实质: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自主检测】
1.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意大利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材料中的现象表明,英法等大国控制下的国联在纵容意大利侵略,故B项正确。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
C.帮助波兰会导致英国国力大量消耗
D.波兰灭亡后会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其代表了英国政府对德国进攻波兰的态度,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转移,政治家站在了英国的国家利益角度,来论述波兰灭亡对英国的利害关系,故D项正确。
3.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曾说道:“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当时的“共同敌人”是(  )
A.德意日法西斯    B.美国所指的邪恶国家
C.不结盟国家 D.德奥同盟国集团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战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共同敌人”指德意日法西斯,故A项正确。
4.1945年,美国国务院的秘密情报称:“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坚持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美苏战争冲突日益临近
B.苏联的实力已超过美国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D.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美苏逐渐对峙是由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决定的,故D项正确。
5.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最主要的历史意义是(  )
A.文明得到拯救,和平得以恢复
B.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C.使民族解放运动一度空前高涨
D.大大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答案】A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主要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壮大了世界和平力量,人民珍惜和平,走上了科技发展的道路,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故A项正确。
6.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项正确。
7.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法西斯势力被清除
D.欧洲国家普遍衰弱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实力增长,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雅尔塔体系建立,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8.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性质的不同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因此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在于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故C项正确。
9.下表为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时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纳粹党党员
10.8万
35万
85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德国纳粹党的人数从1928年的10.8万人到1932年的85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主要宣扬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主义,因此在大萧条(经济危机)时期贏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故A项正确;“国会长期受到纳粹党控制”的说法与题干所给数据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使德国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纳粹党上台是德囯民主政治不健全的产物,排除D项。
10.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
A.苏联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苏联主张对华进行无私的军事援助
C.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让中国的抗战拖住日本,可以使苏联避免同时受到德日两国的进攻和东西两线作战,这表明,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1940年底,德国在进攻英国,而日本则在进攻中国,苏联并没有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故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11.下表为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
这些活动(  )
时间
活动
结局
1928年
中国与比、意、丹、葡、西签订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约
执行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宣布废除与德日意的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42年
多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的要求,并进行谈判
未果
1943年
中国与美英多国签订新约,废除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沿海贸易权、内河航运权、驻兵权等和《辛丑条约》
执行
A.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B.从法理上结束了列强在华特权
C.通过法律手段抗击外国侵略
D.以外交途径积极维护国家权益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展的一系列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体现了国民政府以外交途径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上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
B.战后确定的国际和平秩序正受到挑战
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
【答案】B 
【解析】观察漫画可以看出有人拿着钥匙想要开启被雅尔塔体系锁住的军国主义,这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正受到挑战,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应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果断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满怀疑,妨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对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重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延续,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把国际安全的保证完全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
——摘编自[日]中村粲《大东亚战争的起因》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第二种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侵华原因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原因。(6分)
【答案】(1)主要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及时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矛盾,特别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矛盾;把维护国际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身上。
(2)观点:日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国利用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国经济扩张;日本需要解决每年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问题。认识:贸易或人口问题等均以不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模糊了战争的侵略性,是在为侵略战争辩护。
(3)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
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
第二种趋向没有出现的原因: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德国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内容分别归纳概括。第(2)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认识。第(3)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第三种趋势是比较吻合的。英法等国与苏联由于各种矛盾未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又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援,导致法西斯的扩张非但未能得到及早遏制,还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所以第一种趋势没有出现。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自己放松了警惕,使希特勒德国有机可乘;法西斯国家鉴于苏联的强大,不敢贸然进攻;《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所以第二种趋势也没有出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