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张PPT)
居易
乐天
唐宣宗 李忱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
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琵琶
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
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白居
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通俗
平易,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
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行》。”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长恨歌》《短歌行》都是歌行体。
琵琶行
歌、行、吟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三者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 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主旨。
商贾gǔ 悯mǐn 荻花dí
憔悴qiáo cuì 徙xǐ
浔阳xún 谪zhé 霓ní
虾蟆há má 绡xiāo
篦bì 阑lán 钿头dià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注意读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予(yú) 倡(chāng)女 贾(gǔ)人
荻(dí) 铮(zhēng) 悯然(mǐn)
转徙(xǐ) 浔阳(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红绡(xiāo) 谪居(zhé)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哑(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钿头银篦(diàn bì)
研读小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合作探究
1 从小序看,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诗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琵琶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点明写作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
感情基调。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概况
凄切伤怀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或写了琵琶女的几次演奏)
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和运用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心聆听琵琶曲
江上感言再促弦
思考:
(暗写)
(明写详写)
(明写略写)
赏析诗中三次音乐描写的诗句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诗 句:
(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琴技之棒。)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醉不成欢惨将别。
景中含情,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时出现美妙的音乐。
(用感情铺垫)
(用环境铺垫)
(暗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深沉
细腻柔美
婉转流利
低沉抑郁
激越高亢
气势雄壮
戛然而止
将 抽 象 的 音 乐 变 为 可 感 的 形 象
第二次 : 江上聆听琵琶曲
圆润清脆 错落有致
比 喻
(明写详写)
诗 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嘈嘈切切错杂弹
叠 词
Jiān guān
Yōu yè
叠韵
双声
联绵词
更加形象
使音乐悦耳动听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言有尽而意无穷)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以情演曲
琵琶女
诗 人
以情绘声
找出体现琵琶女感情的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春风得意少年时
命运抗争诉悲愤
年长色衰守空船
梦啼妆泪红阑干
四弦一声如裂帛
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三次 重闻琵琶青衫湿
(明写略写)
诗句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谁解青衫泪 ?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伤 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
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伤 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人悲,己怜
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音 乐 和 情 感 的 交 融
巧妙修辞:
王 小 玉 便启朱 唇 , 发 皓 齿 , 唱 了 几 句 书 儿 。 声 音 初 不 甚大 , 只 觉 入 耳 有 说 不 出 来 的 妙 境 : 五 脏 六 腑 里 , 象 熨 斗 熨 过 ,无 一 处 不 伏 贴 。 三 万 六 千 个 毛 孔 , 象 吃 了 人 参 果 , 无 一 个 毛孔 不 畅 快 。
——《明湖居听书》
用感觉设喻,描写出听王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那 王 小 玉 唱 到 极 高 的 三 四 叠 后 , 陡 然 一 落 , 又 极 力 骋 其 千 回 百 折 的 精 神 , 如 一 条 飞 蛇 在 黄 山 三 十 六 峰 半 中 腰 里 盘 旋穿 插 , 顷 刻 之 间 , 周 匝 数 遍 。
——《明湖居听书》
用视觉设喻,表现出王小玉婉转的唱腔——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
这 一 出 之 后 , 忽 又 扬 起, 象 放 那 东 洋 烟 火 , 一 个 弹 子 上 天 , 随化 作 千 百 道 五 色 火 光 , 纵 横 散 乱 。 这 一 声 飞 起, 即 有 无 限 声音 俱 来 并 发 。
——《明湖居听书 》
用视觉设喻绘形点色王小玉重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赏析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而“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弹琴,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馀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是说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 ??????????? 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其实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你平日爱听音乐吗?你会用怎样的语句来描绘你喜爱的音乐?试一试。
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烘托)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详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同是天涯沦落人”
(点明主旨)
第三次(明写略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正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①直接描写音乐。
②运用比喻描写音乐。
③通过写音乐效果描写音乐。
④通过写演奏者的动作态度描写音乐。
⑤运用叠词、双声叠韵词描写音乐。
⑥点拨音乐中的感情。
本诗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和角度?
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在哪里?并翻译。
小组交流: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女产生共鸣呢?他们有哪些相同的经历?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琵琶女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人人追捧,年年欢笑?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
诗人
当年:
身居高位
名动京师
高朋满座 而今:
辞别京师
谪居浔阳
凄凉落魄
琵琶女
白居易
才貌双绝
昔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今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
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 通过叙述诗人与琵琶女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对琵琶女不幸身世的同情,倾诉了自己被贬官,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罪恶。
主题
琵琶女在音乐声中融入了对自己的凄凉遭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的强烈控诉。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明线:
暗线:
明线
秋江夜送客
暗线
月夜弹琵琶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翻作《琵琶行》
明线:歌女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言本是京城女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2.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自言本是京城女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2.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1.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
几 ,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数量,名词
2.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话,名词
字,名词
说,动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为君翻作《琵琶行》
4.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为君翻作《琵琶行》
4.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3.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
今夜闻君琵琶语
为君翻作《琵琶行》
写,创作,动词wéi
替、给,介词wèi
4.为:
因为长句
初为《霓裳》后《六幺》
弹奏,动词wéi
说话,回答,动词
曲,名词
5.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5.轻:
轻拢慢捻
商人重利轻别离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轻轻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5.轻:
轻拢慢捻
哭泣,动词
眼泪,名词
6.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轻轻
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
7.暗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7.暗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悄悄地
隐藏的
7.暗
8.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寻声暗问弹者谁
别有幽愁暗恨生
隐藏的
暂时
忽然
悄悄地
因为:
阑干:
向前:
老大:
颜色:
因为: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
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
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
古:容颜。今:色彩。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转徙于江湖间。
3.本(是)长安倡女
4.使(之)快弹数曲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省略句,省略谓语
省略句,之,琵琶女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转徙于江湖间。
3.本(是)长安倡女
4.使(之)快弹数曲
5.送客(于)湓浦口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5.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省略句,于,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
6.别有幽愁暗恨生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10.却坐促弦弦转急
6.别有幽愁暗恨生
7.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8.秋月春风等闲度
9.呕哑嘲哳难为听
10.却坐促弦弦转急
11.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我们要珍惜大好年华,勤奋学习,决不能“(??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虚拟光阴
老王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便“(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家里再也没有门庭若市的景象了
《荷塘月色》第四段虽然没有一句描写月色,但描写的处处却是荷塘在月色下的景色,收到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艺术效果
市长一下台,家里无人问津,出现“ 门前冷落鞍马稀 ”的局面。
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布局,创造强烈的爱国主义气氛,是教育学生的好办法,甚至收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效果。
批评不要“ 东船西舫悄无言 ”要一针见血。
他们慷公家之慨,饱一己只腹,或稍有收敛,一遇良机,便“ 添酒回灯重开宴 ”
他工作在文化落后的边远山区,” 终岁不闻丝竹声 “,一旦听到流行歌手那“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动人歌声时,简直是“ 如听仙乐耳暂明 ”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
会与这种音乐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音乐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