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训练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西)《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2. 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交子出现 B. 热闹的瓦子 C. 景德镇的兴起 D.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3.(2019年山西)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由此可推断出( )
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
4.如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对应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5.(2019年重庆B)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7.(2019年江苏连云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8.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饮食相当丰富,夜市上的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②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
③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马车,那时,旅店业很兴旺
⑤许多穷苦艺人在“勾栏”中卖艺谋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9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市 B. 瓦子 C. 勾栏 D. 邸店
10.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繁荣
1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属于“宋之词”代表人物是( )
A. 李白 B. 马致远 C. 杜甫 D. 辛弃疾
13.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赋 B. 诗 C. 词 D. 曲
14.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1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杂剧作家人才辈出。曾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
A. 马致远 B. 郑光祖 C. 白朴 D. 王实甫
16.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 ”,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 D. 马致远
17.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18.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下图)是( )
A.孔尚任 B.王实甫 C.关汉卿 D.汤显祖
19.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A. 京剧 B. 杂剧 C. 散曲 D. 南戏
20.“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这段文字反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
A. 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
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瓦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大的瓦舍勾栏,可以容纳几千人”这个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的主要是从事哪两种职业的人?
22.(2019年湖南衡阳节选)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或政治变革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材料二 元杂剧演出时,前面有一个交代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楔子,相当于今天的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材料三 《元代戏曲演出》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元曲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三说明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通过以上材料,说说元曲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山西)《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出现了瓦子,这是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是城市商业的繁荣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 有学者认为:“北宋时期,中国仿佛进入现代,物质文化蓬勃发展。”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交子出现 B. 热闹的瓦子 C. 景德镇的兴起 D. 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经济的繁荣。北宋时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城市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景德镇的瓷器影响越来越大,而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后完成,与题干“北宋”不符。所以D不能体现题干观点。故选D.
3.(2019年山西)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由此可推断出( )
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题干图片描述的是山西的大量戏曲文物,说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4.如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对应的朝代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瓦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我国四川地区的纸币,“苏湖熟,天下足”是指宋朝南方水稻产量居于粮食作物首位,苏州和湖州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粮仓,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围绕题干中的“瓦子”、“交子”和“苏湖熟,天子足”,分析出现朝代和相关领域。
5.(2019年重庆B)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最早见于唐代,鼎盛时期是元朝,可见杂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元杂剧是散曲的组成部分,元朝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著有《窦娥冤》,①②③符合题意;杂剧最早出现于唐朝,不是清朝中后期,④不符合题意,B、C和D项排除。故选A。
6.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社会生活,其中题目中的“瓦内”是宋朝出现的娱乐设施,所以选择B项,A唐朝时期没有出现这样的娱乐设施CD不是最合适的。
7.(2019年江苏连云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这首诗描写新年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饮食相当丰富,夜市上的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
②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
③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马车,那时,旅店业很兴旺
⑤许多穷苦艺人在“勾栏”中卖艺谋生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故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马车错误,据此可排除含④的BCD三个选项.故此题选A.
9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A. 市 B. 瓦子 C. 勾栏 D. 邸店
【答案】B
【解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所以选B。
10.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大街上店铺林立,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可以去夜市买东西,可以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而选项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不符合题意,因为关汉卿是元朝人,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 隋唐科举制的发展 B.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 明清工商业繁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瓦子等与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娱乐场所,,C项符合题意;科举、民族关系均不符合题意;瓦子出现的时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属于“宋之词”代表人物是( )
A. 李白 B. 马致远 C. 杜甫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宋之词’”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李白、C.杜甫是唐朝诗人;选项B.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 赋 B. 诗 C. 词 D. 曲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宋朝最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岳飞 D. 辛弃疾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宋朝的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的名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1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杂剧作家人才辈出。曾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
A. 马致远 B. 郑光祖 C. 白朴 D. 王实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故此题选D.
16.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 ”,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 D. 马致远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拓展了词体的领域,开创了豪放的词风,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乎尘垢之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7.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组成的?( )
A. 诗、杂剧 B. 乐府、散曲 C. 词、散曲 D. 杂剧、散曲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戏曲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是由杂剧、散曲组成的。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下图)是( )
A.孔尚任 B.王实甫 C.关汉卿 D.汤显祖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他的作品最著名的是《窦娥冤》,所以答案选择C。
19.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
A. 京剧 B. 杂剧 C. 散曲 D. 南戏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风行与大江南北,B项符合题意;京剧形成于清代;散曲是元杂剧的组成部分;南戏从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汉族戏曲艺术。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0.“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这段文字反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 )
A. 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
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是在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瓦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大的瓦舍勾栏,可以容纳几千人”这个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气。
——《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一中娱乐场所被称为什么?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这里工作的主要是从事哪两种职业的人?
【答案】
(1)瓦子.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2)艺人,商人.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
(2)依据材料信息: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舍勾栏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卖药材,卖古玩、字画的……十分热闹可知,在瓦子里工作的主要是艺人,商人。
22.(2019年湖南衡阳节选)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民生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或政治变革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答案】(1)热闹繁荣,幸福祥和。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热闹繁荣,幸福祥和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商业繁荣,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一般采用民间俗语而不用文绉绉的话语,叙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而不是说那些生僻晦涩的东西。这是因为它都是讲述古人的事情,让百姓都能看懂听懂,而不同于文人学士抒发自己情怀的作品。
材料二 元杂剧演出时,前面有一个交代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楔子,相当于今天的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演出时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材料三 《元代戏曲演出》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元曲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三说明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3)通过以上材料,说说元曲能够兴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
(2)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
(3)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可知,元曲的表现形式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
(2)依据材料信息:序幕。剧情通过起、承、转、合四折展开。角色称旦、末、净、丑可知,元杂剧的艺术特色是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
(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元曲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元曲能够兴盛。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词“元曲与诗词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隐晦”是解题的关键,元曲的表现形式语言平实,贴近百姓,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动形象,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所以元曲能够兴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重点)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重点)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重点)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1.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时的_开封_、南宋时的_临安、元朝的_大都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娱乐城所: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瓦子_”。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勾栏__”。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居 。杂剧形成于 宋代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 大都 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 元杂剧 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 中秋节 节等,在 宋代 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2.宋词(1)词的出现与发展: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 词牌 。 (2)苏轼:北宋文学家 苏轼 ,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他的词豪迈而飘逸,把 写景 、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3)李清照:女词人 李清照 的词风, 委婉 、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 北宋 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的战乱带来的灾难。 (4)辛弃疾:南宋的 _辛弃疾_ ,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_报国_ 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元曲(1)元曲:元曲包括 散曲 、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 念白 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关汉卿 ,代表作是悲剧《 窦娥冤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 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元曲四大家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1)司马光:北宋著名_史学家______、政治家。(2)《资治通鉴》:是一部__编年体_ 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 300多万字,记述了以战国到 五代 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与司马迁的 《史记》 ,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说出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哪些? 2.如果你是宋人,要去开封游玩,你会去哪?你能玩到哪些项目呢?能看到什么呢? 3.宋朝都有哪些节日,人们是怎样度过这些节日的,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任务三:搜集资料,并说出自己熟悉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分析归纳不同词人的词风、代表作及成因。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成因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四: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 宋代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B ) A.瓦子 B.勾栏 C.酒店 D.茶馆 2.宋代民间的传统节日有( A ) ①元旦 ②元宵节 ③中秋节 ④端午节 ⑤劳动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新余月考)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B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4.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下列哪些人物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C ) ①马致远 ②王实甫 ③关汉卿 ④白朴 ⑤郑光祖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5.(2019年山西)《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C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6.(2019年山西)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由此可推断出( D ) 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 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7.(2019年重庆B)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它是一门综合性艺术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③关汉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9年江苏连云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D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9.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B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10.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B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8张PPT)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部编版 七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望海潮》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写的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呢?
新知导入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重点)
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重点)
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
(重点)
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学习目标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新知讲解
播放视频素材——宋代社会生活综述
表现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娱乐生活
庙会
傀
儡
戏
说书
猴戏
木偶戏
材料
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强。
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场所?这种场所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瓦子
繁华的都市生活
表现
娱乐生活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
的场所瓦子
瓦子中圈有许多专供演出的
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
勾栏
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还有艺人表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还有买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摊位,还有剃头、算卦的,十分热闹。
新知讲解
瓦子内说书
傀儡戏
猴戏
角抵
表现
逛逛勾栏
说书
木偶戏
卖眼药
杂剧 打花鼓
算卦
蹴鞠
唱曲
斗茶图
蹴鞠
瓦子
演出
勾栏
娱乐兼商
业的场所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状况
表现
宋元杂剧
特点
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发展
形成时间:
宋代
开始兴盛: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流行全国:
元朝统一南北后,元杂剧传入南方,受人喜爱
表现
宋元杂剧
吹口哨
舞蹈
吹排箫
吹笛子
击鼓
这些杂剧艺人在做什么
表现
宋元杂剧
宋代蹴鞠铜镜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居。杂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主所喜爱。
吹笛、击节板
吹口哨
表现
宋元杂剧
宋朝都有哪些节日,人们是怎样度过这些节日的,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宋代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表现
节日风俗
材料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春节、元宵、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历史的责任。
宋朝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传承下来?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
合作探究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材料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为日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重视并鼓励商业的发展,取消了影响商业发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从而使宋代的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合作探究
宋词
一种新题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有长短句,便于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
宋词和元曲
词的特点
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新知讲解
宋词
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内容变化
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结合苏轼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苏轼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苏轼
2.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特点:
1.时期:北宋
?
(1)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2)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合作探究】
结合李清照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合作探究
李清照
2.作品:
3.特点:
1.时期:两宋之交
《如梦令》、
《声声慢·寻寻觅觅》
?
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北宋灭亡之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之后通过描写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忧患感情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辛弃疾
【合作探究】
结合李清照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合作探究
2.作品:
3.特点:
辛弃疾
1.时期:南宋时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1)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成因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一剪梅》
《声声慢》《醉花阴》
生活的时代及经历不同
【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
元曲
杂剧
南戏
内容
散曲
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
新知讲解
杂剧
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很大。
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
新知讲解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在开场的唱词
关汉卿
搜集资料,讲述《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合作探究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相关史事
元曲
代表人物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新知讲解
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是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城市经济繁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市民阶层扩大。
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
合作探究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朝代。
新知讲解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史学著作?
这部著作有什么历史地位?
司马光
(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
新知讲解
司马光
《资治通鉴》
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两司马
司马迁
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新知讲解
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合作探究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面貌,介绍了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阐释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宋元时期文化灿烂,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1.成古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
A.统一蒙古 B.灭亡西夏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有英国学者指出,在当今亚洲的男人中,有8亿多名其实只是11个父亲的血裔,在这11名“国父” 中有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成吉思汗所属民族为( )
A.鲜卑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藏族
A
B
巩固训练
3.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处,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开封城里
(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娱乐兼营商业的地方
4.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 )
A.诗 B.词 C.曲 D.小说
D
B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6.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定军山》 D.《念奴娇·赤壁怀古》
D
A
唐· 刘禹锡
《百花行》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北宋·柳永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无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7.对比唐诗《百花行》与宋词《望海潮》,说出宋词的特点。
特点:
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都市生活的表现、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司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实。
目标2:举例说出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目标3:欣赏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分析归纳宋词的特点、不同词人的词风、成因。
目标4: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元曲在宋元繁荣发展的原因。
目标5: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体例的不同,认识其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基本史实。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教师: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阅读教材,你能说出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吗?
(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 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教师:(出示北宋的大相国寺图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大相国寺繁华的表现有哪些?
(1)表现一: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表现二: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表现三: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3.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分析讨论:
问题:
(1)宋代最热闹的娱乐兼营商业场所是什么地方?它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
(2)瓦子里都有哪些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1)瓦子,勾栏。
(2)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还有艺人表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还有买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摊位,还有剃头、算卦的,十分热闹。
4.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怎样呢?
(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5.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状况如何?
归纳小结:
(1)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
(2)发展状况:
6.阅读教材,宋朝都有哪些节日,人们是怎样度过这些节日的,对今天有什么影响?
影响:宋代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7.结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材料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讨论归纳小结:
(1)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为日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政府重视并鼓励商业的发展,取消了影响商业发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从而使宋代的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3)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目标导学二:宋词和元曲
1.教师: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请阅读课本,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找出下列问题:
词的特点:①一种新题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有长短句,便于歌唱;②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内容变化:①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②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代表人物: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请同学们阅读这些词,体会并说说他们各自的词风。
(1)结合苏轼的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①时期:北宋
②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③特点: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2)结合李清照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①时期:两宋之交
②作品:《如梦令》、 《声声慢·寻寻觅觅》。
③特点: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北宋灭亡之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之后通过描写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忧患感情。
(3)结合李清照作品,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词人的词风及成因。
①时期:南宋时期
②作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③特点: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教师对以上内容进行小结:
教师:(过渡)古代文学的阆苑中,唐诗宋词并称双绝,成为一代文学之胜,那元朝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呢?(元曲)
4.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元杂剧是怎样一种艺术?
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对后世戏剧的影响很大。
代表作:关汉卿的《窦娥冤》。
5.搜集资料,讲述《窦娥冤》的故事。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6.教师讲述: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目标导学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师: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和“史学两司马”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就是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朝代。
(2)《资治通鉴》的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面貌,介绍了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阐释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宋元时期文化灿烂,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