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测卷四(3.7)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1)上面两首写除夜的诗都有点题的诗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4分)
(2)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表达思乡之情的不同方法。(12分)
二、默写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2)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无限江山, 。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2)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 (《论语》)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
3.(1)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2)穷岛屿之萦回 列冈峦之体势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作文
1、填空:(每空1分,共7分)
分论点设计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_________(位置)。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_________(个)分论点。
(3)分论点的语言要求_________,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___ _,使中间几段构成_________。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_________,以保证每一段都____。
2、任选一个话题设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16分)
(1)争
(2)原谅自己
(3)宽容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5分)
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腹地,队员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口渴如炙,但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只有穿越沙漠之后才能喝这壶水。”一壶宝贵的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当探险队顽强地走出沙漠、挣脱死神之手时,队员们想喝一口那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他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只需写出开头段,中间每段第一句,结尾段
高三语文周测卷四(3.7)答案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 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1)上面两首写除夜的诗都有点题的诗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4分)
(2)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表达思乡之情的不同方法。(12分)
【答案】 (1). 霜鬓明朝又一年 又将憔悴见春风 (每句2分)
(2) ①高诗借环境烘托孤独,以亲人思念含蓄抒情;来诗以“愁”情贯全诗,直接而强烈。②高诗自问自答,来诗用夸张表达思乡深情。
③高诗虚实结合,以对方之思来抒自己之情;来诗实写自己愁况表现思乡之浓烈。
(每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结构上的照应。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抓住“点题”二字找诗句。第一首诗的题目是“除夜作”,诗中“霜鬓明朝又一年”与之照应。其中“明朝又一年”表明此时是“除夜”,即除夕夜。第一首诗的题目是“除夜”,诗中“又将憔悴见春风”与之照应。其中“又”“见春风”照应“除夜”,即除夕夜。找出这两句,摘抄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这是一道比较诗歌情感题。读懂这两首诗在比较。这两首诗都是作于除夕夜,但是诗中的内容不同,意象不同,意境也不同,诗人的情感自然不同。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发自己除夕夜不能归家的“凄然”;借“旅馆寒灯”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自己羁旅在外的孤独寂寞;以故乡今夜思千里”,以亲人思念来曲笔的方式,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思亲情怀;“故乡今夜思千里”是虚写,其它三句是实写,虚实结合来抒思亲情。来鹄的《除夜》实写自己愁况表现思乡之浓烈。,“事关休戚已成空”奠定悲凉的感情基调,“万里相思一夜中” 用夸张手法表达思乡深情。“愁到晓鸡声绝后”直抒愁情;“又将憔悴见春风”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愁”情贯全诗,直接而强烈。回答本题时要从意象,抒情手法以及情感等方面比较回答。
二、默写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论语》)
(2)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5)无限江山, 。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令》)
1.(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2)大阉亦逡巡畏义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3)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4)惑之不解 小学而大遗 (5)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 ,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
(2)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 , ,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2.(1)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2)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3)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 (4)终不可用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2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 (《论语》)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 ”。
3.(1)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2)穷岛屿之萦回 列冈峦之体势 (3)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作文
1、填空:(每空1分,共7分)
分论点设计的要求:
(1)分论点一般放在_________(位置)。
(2)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_________(个)。
(3)分论点的语言要求_________,一般控制在15字。
(4)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___ _,使中间几段构成_________。
(5)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_________,以保证每一段都____。
答案:
(1) 每一段的开头
(2) 三个分论点
(3) 语言要精练
(4) 一致 排比或准排比段
(5) 话题的关键字眼 扣题
2、任选一个话题设计中心论点和分论点。(16分)
(1)争
(2)原谅自己
(3)宽容
答案:(中心论点4分,分论点每个3分,最高总分16分)
(1)人生必须争。(中心论点)
①摆脱困境须要争;(分论点一)
②实现理想须要争;(分论点二)
③弘扬正义须要争。(分论点三)
(2)人要学会原谅自己。(中心论点)
①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摆脱错误的阴影,走出自责的泥淖;(分论点一)
②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新的困难;(分论点二)
③学会原谅自己。能使我们的生活重焕光彩。(分论点三)
(3)中心论点:宽容是种幸福
? 分论点:
? ①宽容能够解放自己
? ②宽容能够释放他人
? ③宽容能够彼此快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5分)
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腹地,队员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口渴如炙,但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只有穿越沙漠之后才能喝这壶水。”一壶宝贵的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当探险队顽强地走出沙漠、挣脱死神之手时,队员们想喝一口那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他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只需写出开头段,中间每段第一句,结尾段
【思路提示】
在沙漠里,干枯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其实,人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对于此题,我们可以用找原因的方法来审题。是什么支撑探险队员走出沙漠?我们一经分析就会发现,是精神和希望。从而我们可以找到本题的中心。
《现代汉语词典》对精神的解释是,一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表现出来的活力。实际上“精神”就是一种气息、状态和作风。精神的力量对物质的力量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人的精神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是干出事业的根本。所以,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应当有自己的精神支柱,要重视“精神”的发掘、培养与发扬,要把精神的能量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希望,是前进的动力,是奋斗的方向,是生命不竭的源泉,只有拥有希望,才活得有生机,才活得有滋味,才活得有魅力。
本题也可从反面来思考……信念是什么?一般人的通常回答是“信心、思想”。这种回答虽然不错,但只停留在字面含义上,未免肤浅。信念是人类的精神支柱,信念是追求与向往的先驱,信念能使弱者成为强者,信念使人充实,是生命动力和奋斗的目标。就“信念”这个话题,学生平常就有接触,谈论的也不会少。写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写出水平,就不是很容易的;要得到考试中的发展分,就得在不平常的话题中挖掘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