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筑成型》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四年级 安新县芦庄乡北边吴小学 王杨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制定性学习领域。劳技课的最重要特点便是“实践性”,要以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思。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我们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正是让“实践性”得以充分体现所依托的形式。本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体验知识过程中来。
二.理论依据:
1.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
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践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3.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应充分利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应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搓泥条的方法以及泥条盘制直筒型器物、泥条连接方法学生已经学习掌握,本课教学主要体现学生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要盘制得器皿外形,选择正确的盘制方法。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预设为:泥条盘筑物品的方法及将物品盘筑牢固。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掌握了泥条的搓制及泥条盘粘圆形装饰物的方法,但对于将泥条搓匀直这一点,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因此,课上还需要进行搓泥条方法技巧的复习。本节课中,需用的泥条比较长,盘制过程中涉及到了泥条的搭接方法,这将作为本课的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将平面的图形变成立体的造型是一项很难把握的内容,因此,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抓住物品特征,盘制小物品。
三、教学手段、方式与技术准备:
1.教学方式:集体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2.教学手段:
1.实物展示:将部分实物如小碗、杯子等,用泥条盘筑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Ppt课件:将泥条一圈压一圈的图片制成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盘压角度的问题。
3.技术准备:泥条盘筑的小物品、ppt课件、泥工刀等。
四、教学目标
1.掌握泥条盘筑的方法,能盘制生活用品;
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盘制的过程,总结出物品盘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五、教学流程图:
→ → →
六、教学过程:
课题
《盘筑成型》
教
学
目
标
1.掌握泥条盘筑的方法,能盘制生活用品;
2.经历对生活物品的观察、尝试、交流、盘制的过程,总结出物品盘制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对泥条盘制物品这一内容的喜爱。
教学重 点
泥条盘筑物品的方法 将物品盘筑牢固
教学难 点
将泥条外盘的成型方法
教学时 间
一课时
教学方 法
集体探究、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教学准 备
教师准备:陶艺泥、泥工刀、转盘、作品、课件等
学生准备:陶艺泥、泥工刀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陶艺社团口号导入:
1.:提示本节课内容
提问:今天是大家第一次的泥工练习课?大家知道每一小组的工具是什么?
托举转台转盘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介绍相关泥工课的工具
2.过渡语:今天我们学习。(盘筑成型)
泥工课基本功:陶泥的摔打技巧;好的泥与未活好的泥的区别?
二、探究新知:
1.观看美术书第6课作品
2、教师示范基本功搓泥条的技巧
搓泥条的常见问题?
3、教师示范泥条盘筑样品
(尝试盘制器皿:
下面我们就先来试着向上盘两三圈。
提出注意事项:卫生等。
三、交流探究:
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提出问题:
泥条为什么会塌下来?
怎样改进?
怎样盘就可以牢固?
(出示课件)
说明:我们要根据盘制物品的大小,来确定泥条的粗细。要盘制一个大一点的碗,泥条就要搓得粗一点,相反,盘小一点的,需要的泥条相对也就细一些。
怎样才能把盘得平整?
(4)提升器皿的装饰的重要总结:
要盘制好的器皿,外表的装饰,有那些形状漂亮的花纹手法。
欣赏课件和书上的作品
2.再次练习盘制
提出要求:盘制牢固、碗型匀称、圆滑。
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展示作品,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2.巩固本课所学:
(1)说一说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2)分别是怎么盘制的?
五、知识拓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泥条盘制的方法:用双手紧密配合,将泥条一圈一圈向上向外盘。
你们看这个花瓶,它的瓶颈部分是越来越细的,你们知道要怎么盘制的吗?
课下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
转盘。学生托举工具。和老师互动
好的泥:有劲、纹路少
未摔打好的泥:没有劲儿
有可能回答:双手同时用力,用力大小一致,泥条不要搓的太长……;将泥条接口对好、接口处抿合,或将两根泥条的头都剪成斜角搭在一起…。
有可能回答:借助平面物品按压泥球,将泥球压成平面,可以用铅笔盒、罐头瓶盖等;看起来不圆的部位用泥工刀切割掉……
有可能回答:先做底托,再盘是直上直下盘的,要一点一点向外盘……
小组合作
合作尝试盘两三圈泥条。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并回答
展示作品,说出作品的不足与优点。
有可能回答:盘制时第二圈比第一圈大的太多(上边的一圈压下边一圈时,压得太少)或是泥太软太稀;泥条搓细了;
有可能回答:盘的时候左右手紧密配合,右手盘,左手大拇指在碗内侧,食指中指塑形,向外扶着泥条盘,使其呈圆形。
第二圈泥条和第一圈泥条搭在一起的部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根据碗形的开口大小,决定每一圈需要多出来多少;
边盘边轻轻按压泥条,也可以将碗内侧抹平。
有可能回答:一圈一圈向上盘,每圈多出来的部分一样多,右手盘时,左手轻轻辅助塑圆形,两手紧密配合。
小组合作
按要求合作完成盘制
明确本课学习项目
让学生懂得搓泥条和盘条要抓住物品特征进行盘制
了解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相互同学间的互助精神
培养学生自评与互评能力
巩固本课重点知识
激发继续研究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