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生活中的透镜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2.如图共享单车“淮小绿”在我市投放使用后极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C.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发生漫反射,白色部分发生镜而反射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3.变焦照相机可实现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和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B.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4.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所有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5.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析人脸的信息。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6.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拍照工具。如图是使用手机拍摄鲜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拍照使用的光学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鲜花通过光学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鲜花到光学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D.鲜花所成实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7.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8.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9.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0.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1.如图所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这成像规律工作的设备有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2.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属于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__。
13.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凸透镜形成________ 、________、______像。频闪摄影时要求背景较______(选填“亮”或“暗”)。
14.随着现代教育的普及,我们的教室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它把教师精心准备的各种素材投影在白板上,为同学们获取知识服务,投影仪的镜头是_____镜,当白板上成清晰的实像时,投影仪成像后的像距_____物距(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15.某同学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请解释此现象。
16.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珠(直径约5 mm),双手平拿着塑料纸,透过水珠看纸上的字,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看到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水珠起了什么作用?
17.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当我们用手抓住装满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时,透过瓶子就看到握住瓶子的手指变大了,这是为什么?在森林里,我们不能随意丢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否则容易引发火灾,这又是为什么?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两个现象.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闪光灯的光比投影仪的光强,白光盖过了投影仪的光.就像白天看星星一样,看不到的.银幕反射彩色的光本来就是漫反射,光很弱.如果用闪光灯,银幕反射白光强度大,只拍出白色银幕或者上面的污点.彩色图片被冲淡,拍不出了.
解: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2.A
【解析】
AD.扫二维码时,二维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正确,D错误;
B.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 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都是发生漫反射,只有光滑的物体表面才会发生镜面反射,故C错误。
3.B
【解析】
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所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
照相机和被拍照的物体保持不变时,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物距相对减小,像距要增大,像会变大;照相机的焦距减小时,物距相对增大,像距要减小,像会变小。故选B.
4.A
【解析】
AD.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C.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是以凹透镜作目镜的,而对于开普勒望远镜,其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而对于射电望远镜的物镜就不是凸透镜,故BC不符合题意。
5.C
【解析】
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BD正确,故C错误。
6.C
【解析】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故A错误;
BCD.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BD错误,C正确。
7.D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像距,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为物距,所以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
选D。
8.C
【解析】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投影仪放映时,投影片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 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确;
D.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错误。
9.C
【解析】
A. 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说明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
B. 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如图成的是实像,是倒立的,故B错误;
C. 由图知,物距位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 该实验现象能说明投影机的成像特点,而照相机利用的是成缩小实像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10.BC
【解析】
①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属于虚像的是②③;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⑤;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故选BC。
11.放大 投影仪
【解析】
第一空.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二空.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2.①④ ③④ ②⑤
【解析】
①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②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③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④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实像;
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
由以上分析可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③④;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②⑤。
13.漫反射 倒立 缩小 实 暗
【解析】
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漫反射,因为人穿的衣服的表面粗糙不平。
人反射的光线通过摄影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频闪时要求背景较暗,如果背景较亮,看到的人的图象就不清晰。
14.凸透 大于
【解析】
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 ,,因此像距大于物距。
15.见解析
【解析】
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
16.字放大了;看到的是虚像 ;小水珠起放大镜的作用
【解析】
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水球,水球中间厚边缘薄,是水凸透镜,报纸上的字在一倍焦距以内,透过水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水球相当于放大镜,起到放大作用。
17.装满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手指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就成放大的虚像,所以手指看起来变大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所以我们不能随意丢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
【解析】
装满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手指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就成放大的虚像,所以手指看起来变大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所以我们不能随意丢弃装有水的矿泉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