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眼睛和眼镜
达标作业(解析版)
1.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3.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4.关于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B.远视镜是凹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下列光路图以及对光路图的解释均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D.近视眼成像原理图
6.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 )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右移动
B.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
C.如果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蜡烛应向左移动
D.如果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蜡烛应向右移动
9.下列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
B.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10cm<f<20cm
C.透镜右移,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看到正立的像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近视镜片,应将光屏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11.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偏食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不断增加。
(1)图中的_____(填“甲”或“乙”)可用来解释近视的成因。可选用_____来矫正(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是_____镜。
12.人用眼睛观察一朵花,其光原理如图1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人眼的_____相当于凸透镜,_____相当于光屏;老师佩戴图2眼镜看远处时用A区,看书时用B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则老师是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
13.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_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14.如图所示是一种视力矫正的模型,其中透镜A是______(填“凸”或“凹”)透镜,该模型是矫正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15.王伟同学眼鏡度数是400度,他眼鏡焦距为多少cm?
16.请解释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什么看不清楚景物?
17.小明的爷爷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带上老花镜就能看清楚了,为什么?
18.王爷爷在看报纸时,不小心把放大镜摔碎了.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一个简易的放大镜让爷爷看报纸.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B.
2.D
【解析】
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故D符合题意.
3.C
【解析】
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错误;
4.A
【解析】
A.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A正确;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镜是凸透镜,故B错误;
C.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C错误;
D.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5.A
【解析】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上.故A正确;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变得会聚了,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也是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而物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佩戴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故D错误.
6.D
【解析】
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撤去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开始时的像距太小;
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D正确。
7.D
【解析】
甲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是远视眼的成因;乙图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是近视眼的成因;丙图佩戴凸透镜,是远视眼的矫正;丁图佩戴凹透镜,是近视眼的矫正。故D符合题意。
8.BD
【解析】
当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即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则像距会变小;
所以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即物距不变时,应使光屏应向左移动,减小像距可以两次成清晰的像,故B正确,A错误;
如果不改变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减小物距,此时像距会增大,所以蜡烛应向右移动可以两次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9.BD
【解析】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A错误;
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故B正确;
C.冬天,室内温度高,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窗玻璃的内侧液化形成水滴,故C错误;
D.大厦的玻璃幕墙反射太阳光造成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造成,故D正确。
10.AD
【解析】
A.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与投影仪原理相同,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距
u=20cm,
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则像距
v=30cm
大于2倍焦距,即
2f>20cm>f,30cm>2f,
解得:
10cm<f<15cm,
故B错误;
C.透镜右移,物距大于焦距,不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光屏和透镜间,通过透镜不能看到正立的像,故C错误;
D.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光屏要适当右移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AD。
11.甲 凹透镜 凸透
【解析】
第一空.造成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图甲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乙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
第二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第三空.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可知,看书时戴上眼镜,而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能看清这个人,表明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12.晶状体 视网膜 远视
【解析】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承接物体的像;
[3]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相同,说明是平面镜,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说明不是近视眼;B区矫正视力后可以看近处的物体,说明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看清近处的物体,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B区相当于凸透镜;所以老师远视眼。
13.凸 远视
【解析】
由图可看出书上的字变大了,所以该镜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14.凹 近
【解析】
由图示可知,透镜A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凹透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
15.25cm
【解析】
因为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焦距;
16.详见解析
【解析】
正常的眼睛看物体,物体的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视力正常的人戴上近视眼镜后,会使像向后移,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看不清楚景物。
17.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晶状体太薄遮光能力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报纸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起就达到视网膜了,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看不清。老花镜是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爷爷戴上后,就能使报纸上的字成像在视网膜上,就能够看清楚了
【解析】
小明的爷爷是老花眼,晶状体太薄遮光能力弱(或者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报纸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到一起就达到视网膜了,视网膜上是一个模糊的光斑,看不清。老花镜是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爷爷戴上后,就能使报纸上的字成像在视网膜上,就能够看清楚了。
18.办法:用塑料袋装水制成凸透镜.理由: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像,作为放大镜来用.
【解析】
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凸透镜,所以我们可以:用塑料袋装水制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用此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作为放大镜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