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牛顿第一定律
达标作业(解析版)
1.以下关于体育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垫排球时,排球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C.小明长跑时,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小明具有惯性
D.跳绳时,小明到最高点速度为0
2.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它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3.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有力的作用
C.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景,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加速行驶,所受到的地面摩擦力增大
B.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
D.坐在汽车里的人应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
5.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的贡献和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提出: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C.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少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会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用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推力小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
7.如图所示,手握着瓶子处于竖直静止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不具有惯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C.瓶子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某同学骑着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它的惯性变大
B.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停止蹬车,车的速度会减小,此过程中车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如果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那么车会慢慢停下来
9.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的惯性消失了
B.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C.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
D.排球运动员用力击球时,手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手的作用力
11.生活中与物理现象有关的场景很常见,下面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正确的是( )
A.用力推课桌而课桌仍然保持静止,说明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鸡蛋在碗边上磕破而碗仍完好,说明碗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碗的力
C.乘客在乘车时需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乘客的惯性带来危害
D.洗手后甩一甩手使水滴脱落,是利用了水滴的惯性
12.下列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其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静止在天花板上的灯当所受的一切外力消失时,灯将掉落
B.汽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C.苹果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主要的原因是苹果受到的力越来越大
D.书本静止放在水平课桌上,它对课桌的压力和课桌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3.海南省正在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规定汽车礼让行人。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 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汽车轮胎表面刻有深槽花纹,是为了_____摩擦力(选填“增大”或“减小”)。
14.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___(选填“大于”丶“等于”或“小于”)6N,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行驶(选填“匀速”丶“加速”或“减速”).
15.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桌子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0N.假如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它将________.
16.小敏爸爸驾驶小汽车载着家人外出旅游,小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小敏坐在小车的座位上,突然遇到紧急情况,爸爸紧急刹车,小敏身体将向什么方向倾斜?说出理由。
17.在马戏团表演中,坐在奔跑的马背上的演员突然从飞奔的马背上向上跳起来,正当你担心他会掉在马屁股后面时,演员却稳健地落到马背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18.汽车追尾是指后车撞到前车的车祸,会造成一定的人员伤害。为了防止追尾时人受伤,一般汽车座椅上都配备了安全带、在座椅靠背的后颈处配备安全头枕,请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说明安全带和安全头枕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引体向上时,静止挂在横杆上的小明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垫排球时,排球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排球处于非平衡状态,故B错误,符合题意;C.小明长跑时,由于具有惯性,冲过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跳绳时,小明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当速度为0时,达到最高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B
【解析】
A.文具盒静止,所以文具盒所受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于文具盒重力的存在,对桌面产生压力作用,所以压力大小等于文具盒的重力.所以B正确,符合题意;
C.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所以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因为文具盒不受拉力,所以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静止时不受摩擦力,所以D错误,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A.用头顶足球时,头对足球有力的作用,同时,足球对头也有反作用力,因此头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足球不再受到运动员的作用力,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
A.汽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
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都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坐在汽车里的人会向前冲,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正确。
5.A
【解析】
A.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宇宙间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这一规律最早是牛顿发现的,称为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并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托里拆利第一个利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B
【解析】
A.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带来的伤害,防止发生事故,而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系上安全带不能减小惯性,故A错误;
B.游泳时人和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人向后划水的同时水推动人向前运动,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直向下,指向地心附近,而不是垂直向下,故C错误;
D.用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推力等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
7.C
【解析】
A.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所以瓶子处于静止状态也具有惯性,故A错误;
B.如图瓶子静止时,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当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仍然与重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不变,故B错误;
C.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竖直向下,瓶子受到的摩擦力竖直向上,故C正确;
D.如图瓶子静止时,摩擦力与重力都作用于瓶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而握力与重力的方向垂直,不可能是平衡力,故D错误;
8.C
【解析】
(1)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判断平衡力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分析,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4)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详解】
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它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停止蹬车,车的速度会减小,此时车处于非平衡状态,则此过程中车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如果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自行车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9.D
【解析】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当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故A错误;
B.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运动可以不受力,故B错误;
C.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0.ACD
【解析】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惯性仍然存在,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推木箱没有推动,木箱处于静止状态,说明人对木箱的推力等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手击打排球时,手对排球的作用力与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
11.CD
【解析】
A.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与摩擦力平衡,不能说明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把鸡蛋向碗边沿一磕,碗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碗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故B错误;
C.乘客在乘车时需系好安全带,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洗手后手上有水,用力甩手,手与水一起运动,手突然停止运动,而水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从而与手脱离,即把手上的水珠甩掉是利用了水滴的惯性,故D正确。
12.ABC
【解析】
A.因为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力来改变,若所有的力都消失了,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不做任何改变,即仍保持静止状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汽车刹车后能继续运动,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而汽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苹果下落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此时所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空气阻力的缘故,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书对课桌的压力和课桌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两个物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3. 惯性 增大
【解析】利用惯性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解答。
汽车不避让行人且冲过斑马线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运动状不变的性质,所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不易停住;
汽车轮胎表面刻有深槽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的。
点睛:注意惯性的理解,惯性即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之一,要能用惯性解释物理学中的现象。
14.等于 加速
【解析】
箱子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所以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等于6N;当汽车加速行驶时,由于惯性,乘客的身子会向后仰而挤压靠背,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靠背在向前推你.
15.等于;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用大小为10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说明桌子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在水平方向上,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摩擦力等于推力的大小,即10N;
假如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16.向前方倾斜;因为当汽车紧急刹车时,小敏的下身随汽车一起停止运动,但其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小敏身体会突然向前方倾斜。
【解析】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由于惯性物体仍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小敏坐在小车的座位上,当汽车紧急刹车时,小敏的下身随汽车一起停止运动,但其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小敏身体会突然向前方倾斜。
17.见解析
【解析】
演员坐在马背上,他同马一起以同样的速度向前运动。当他从马背跳起,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在他跳起腾空的这段时间内,人和马向前运动的距离相同,所以演员稳稳的落在马背上。
18.见解析
【解析】
当快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或与前面相撞)时,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容易撞向前挡风玻璃而造成伤害,系好安全带可以避免车内的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所以,安全带能防止突然刹车(或与前面相撞)时的伤害;
当发生“追尾”时,前面车辆的乘客下半身由于受力突然加速,而人的头部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较慢的速度运动,此时头会向后仰,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部不受伤害。所以,头枕能防止被追尾时,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