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检测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10分)
(dào)_____念 阻(è)_____ (kuì)_____退 寒(jìn)_____
制(cái)_____ 瓦_____(lì) (zāng)_____物 晨(xī)_____
锐不可(dāng)_____ 荒(miù)_____
2、选词填空(3分)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__(封锁、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__(封锁、占领、控制)江阴要塞,________(封锁、占领、控制)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3、修改下列病句(4分)
(1)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回了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10分)
(1)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结语。
(2)《芦花荡》是现代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所表达的主题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5)请写出两句描写战争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一则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新闻,请仔细阅读,然后拟一个标题。(3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海内外百万中华青少年心系灾区“一对一”爱心相助活动,今日起在海内外同时启动。
由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办的这项活动,主要以思想、心灵、精神关爱为主,利用传统交流方式和现代短信、互联网等工具,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对灾区青少年进行经常性的精神慰藉,并为灾区组织“一对一”相助活动,吸引一批帮扶志愿者,为灾区的孩子提供学习经费和必要的生活用品。
6、综合性学习(7分)
[材料一]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九岁女孩吴梓曼小心翼翼地把刚刚领到的蓝色十七大记者证挂在胸前,喜不自禁地把它展示给周围的大记者们。
[材料二]作为一个九岁女孩,吴梓曼最关心的是大人们常说的“减负”。按照她的理解,“减负”就是让她们少上课,多些自己玩耍的时间。
[材料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体新闻部主任阮虹表示,少年儿童更要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品格,成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小公民。
(1)名词分“全称”和“简称”。例如“十七大”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请你写出“减负”的全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梓曼认为,“减负就是让她们少上课,多些自己玩耍的时间”;古人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帮助吴梓曼采访人大代表,请你就“减负”为她设计一个提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5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7、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的“找”用得很妙,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果你就是二菱,目睹这场英雄的行为又会怎么想?请你用第一人称,把二菱当时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不少于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3分)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陷区。
德国军官把一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而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来,众人一下子轰动了。
德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
士兵昏厥了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
全场一瞬间死一般的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起来。
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栗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却看到台下的民众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
那个德国军官在一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2、请给本文拟个恰当的标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美国士兵用中指和食指比画出一个“V”字来,表明什么意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画线句中,众人为何先“沉寂”后“沸腾”?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表达的中心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7~23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6、在文中横线上填入原文。(3分)
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0分)
(1)悉如外人 ( ) (2)具答之 ( )
(3)便要还家 ( ) (4)乃不知有汉 ( )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6)此中人语云 ( )
(7)选贤与能 ( ) (8)故人不独亲其亲( )
(9)男有分 ( ) (10)是谓大同 ( )
18、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8分)
(1)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甲】文中找出与【乙】文划线句子相匹配的内容,抄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描述说明桃花源中怎样的一种社会风尚?可以用【乙】文中哪一个词语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文都寄托了古代人们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理想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悼 遏 溃 噤 裁 砾 赃 曦 当 谬(10分)
2、占领 控制 封锁(3分)
3、(1)去掉“和文具”; (2)去掉“不要” (4分)
4、(1)标题 导语 主体 (2)荷花淀 (3)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分)
5、“一对一”爱心相助活动今日启动(3分)
6、(1)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分) (2)示例一:同意前者,因为“学而优则仕”不是时代要求。示例二:同意后者,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言之有理即可)(3分,观点1分,理由2分) (3)请问如何改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一怪现象?(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7、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或:老头子机智地惩罚鬼子,替女孩子报了仇。(3分)
8、动作、神态描写(1分),表现了老头子的机智勇敢。(2分)
9、拟人(1分),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以及报仇时的痛快。(2分)
10、运用景物描写(1分),既表现了老头子报仇成功后的兴奋喜悦,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日本鬼子侵犯的。(2分)
11、注意人称的使用,能表现出二菱对老头子的敬佩、对敌人的仇恨、对成功复仇的高兴即可。(3分)
(二)
12、信念(或“胜利心中永存”“胜利”)(3分)
13、表明美国士兵的必胜信念,并以此打击敌人,激励民众,鼓舞斗志。(2分)
14、因为美国士兵的举动出人意外,全场惊呆了,因而“沉寂”;但人们很快领悟,为之感动,激昂的情绪立即海涛般“沸腾”起来。(2分)写出了人们对德国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对美国士兵的无限崇敬。(2分)
15、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无法毁灭的。(3分)
1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3分)
三、文言文阅读(35分)
17、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谋闭而不兴(3分)
18、(1)都,完全 (2)详细 (3)通“邀”,邀请 (4)竟,竟然 (5)请 (6)告诉 (7)通“举”,选择,推举 (8)以……为亲,赡养 (9)职业,职务 (10)这 (10分)
19、(1)古:交错相通;今:各种邮电、运输事业的总称 (2)古:妻子儿女;今:老婆,妻子 (3)古:不必说,更不必说;今:表示条件关系 (4)古:不值得;今:缺点。(8分)
20、(1)渔人便离开船,从山洞进入。山洞起初非常狭窄,仅仅能通过一个人。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眼前一下子开阔明亮起来。(2)对于货物,人们憎恨把它丢在地上,但不一定自己私藏起来。(4分)
2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分)
22、热情好客,和睦相处。(2分)“讲信修睦”(2分)
23、不能(1分)。阶级社会里总会存在着压迫、剥削,这种理想无非是一种空想。(言之有理即可,2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