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作业(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作业(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6: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作业(解析版)
1.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3的工业废水 B.pH=4.5的雨水
C.pH=7.0的蒸馏水 D.pH=7.3的矿泉水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3.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
4.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体液
血浆
胃液
胆汁
胰液
pH
7.35~7.45
0.9~1.5
7.1~7.3
7.5~8.0
A.血浆呈碱性 B.胃液和胆汁呈酸性
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
5.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其中HClO是一种酸,将Cl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A.NaCl、NaClO、H2O B.NaClO、H2O C.NaCl、NaClO D.NaCl、H2O
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A.水 B.食盐 C.纯碱 D.食醋
7.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 )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 D.镁和稀硫酸
8.在学习酸和碱的知识时,同学们用传感器测定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C.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减小
9.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B.它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C.它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它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10.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的成分可以是
A.NaOH B.CaO C.Ca(OH)2 D.Mg(OH)2
11.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 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 (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12.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l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 。
(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____(填选项)。
A.Cu
B.Mg
C.Al
D.Ag
13.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pH计(用来精确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2.9
12.7
12.5
12.3
11.9
7.0
2.1
1.9
(1)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色.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
14.某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及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
(1)从上表中获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请再写出2点。
①_____;
②_____。
(2)当加入7 mL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15.稀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稀盐酸除锈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某小组的同学学习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时的实录: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探究实验中的能量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逐渐升高,你认为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反应终点问题:
用什么方法证明此反应已恰好完全进行?
小红说:在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小文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预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若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则反应恰好完全进行。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小凤在她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溶液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表示。 一般情况下pH值大于7溶液呈碱性,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pH值小于7溶液呈碱酸性,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溶液的pH值等于7为中性。水样酸性最强应为A项。
2.B
【解析】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0H;B.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D.该实验中pH逐渐增大,说明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选B
3.A
【解析】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除铁锈发生的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故A符合题意;
B、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因而能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B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胆汁、血浆、胰液都呈碱性,胃液呈酸性,选B。
5.A
【解析】
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首先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
由于HCl和HClO都是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NaCl、H2O及NaClO、H2O,
所以生成物应该有NaCl、NaClO、H2O.
6.C
【解析】
A、胆汁酸难溶于水,用水不能除去胆汁酸,不能明显减少胆汁酸的苦味,故A错误;
B、食盐显中性,用食盐不能除去胆汁酸,不能减少胆汁酸的苦味,故B错误;
C、纯碱显碱性,能与胆汁酸反应,可减少胆汁酸的苦味,故C正确;
D、胆汁酸显酸性,食醋显酸性,胆汁酸不能与食醋反应,不能减少胆汁酸的苦味,故D错误。故选C。
7.B
【解析】
A、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错误;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时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正确;C、铁锈和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是溶液变成黄色,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错误;D、镁和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能否进行,错误。故选B。 8.C
【解析】
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图可知:
A、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会升高,因此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pH的变化曲线图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于小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30s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和pH的变化曲线图可知,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减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9.C
【解析】
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A说法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氢氧化钠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C说法错误;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说法正确。
10.D
【解析】
胃酸主要是盐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属于强碱,CaO遇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属于强碱,强碱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11.(1)白雾 A(2)HCl+NaOH=NaCl+H2O 溶液红色褪去 B
【解析】
(1)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当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在瓶口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溶解形成盐酸小液滴。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
A、盐酸可与熟石灰、石灰石都发生反应,无法单独除去石灰石。此项不正确;
B、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无明显变化;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有气泡生成。所以可用盐酸鉴别二者。此项正确;
C、实验室可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项正确;
D、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此项正确。
(2)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氢氧化钠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所以原烧杯中的溶液为红色。当加入盐酸的量恰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时,溶液为中性,此时酚酞呈无色。此时溶液中不再含碱性物质,即可说明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当加入盐酸的量过量时,溶液应呈酸性;
A、石蕊遇酸变红,此项不正确;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稀盐酸反应了,可说明溶液为酸性。此项正确;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此项不正确;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的活动性在氢元素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此项不正确。
12.(1)分子的间隔(2)①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②H+、Cl-、Fe2+③ B、C。
【解析】
(1)增大压强,HC1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
(2)①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亚铁离子;反应后氢离子消失、氯离子不变,有亚铁离子生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H+、Cl﹣、Fe2+.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镁和铝能与稀盐酸反应.
故答案为(1)氯化氢分子之间的间隔;
(2)①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②H+、Cl﹣、Fe2+;③BC.
13.10 红 无 NaCl、HCl
【解析】
但二者恰好反应完的时间是溶液的pH变为7.0,所以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NaOH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的pH值在12.5和12.7之间显示碱性;
同理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酸性,所以颜色变为无色,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产生的氯化钠和没有反应完的氯化氢。
14.(1) (4分) 加入4 ml稀H2SO4时,溶液显中性(或稀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或溶液显紫色或溶质为Na2SO4等);在溶液的pH接近7时,少量的酸即可使pH发生较大变化;NaOH溶液的pH=13.0(合理答案均给分,每空2分)
(2) Na2SO4、H2SO4 (各1分,共2分)
【解析】
(1)表中还可以看出,在未加入稀硫酸时,氢氧化钠溶液的pH=13;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的酸碱度越来越小;当滴加稀硫酸的量为4mL时,溶液的pH=7,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继续减小;在接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发生较大变化;(2)当加入4mL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当加入7mL稀硫酸时,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为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
15.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根据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解答。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16. 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小红 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防止盐酸过量 使反应充分、快速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解析】(1)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2)由于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因此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是酸性,也有可能是中性;所以小红的说法不正确;原因:如果盐酸过量,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也不变色;(3)①由于该实验的一个方面是探究两种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用胶头滴管滴加是为了防止所加溶液过量;②在反应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反应物充分反应;③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其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