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3-08 17: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金属资源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铜能够制成铜片或拉成铜丝,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A.导热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D.金属活动性
答案:C
2.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你认为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滤渣一定有Fe粉 B.滤渣一定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Ag+、Cu2+
答案:D
3.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材能制成铝箔是由于铝具有( )
A.良好的导热性
B.良好的延展性
C.较强的腐蚀性
D.较小的密度
答案:B
4.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
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答案:A
5.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名称 汞 金 铜 铁 钨 氧气
熔点/℃ -38.3 1 064 1 083 1 535 3 410 -218
A.铜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16 ℃时,氧气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 ℃的温度 D.用钨制的灯丝不易熔化
答案:D
6.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答案:C
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B.纯铜片比黄铜片硬度大
C.铁制品在沙漠地区极易锈蚀
D.常温时铝制品在空气中易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答案:D
8.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答案: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C.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答案:D
10.我们在各大商场总能看到“金灿灿”的金制饰品,如戒指、项链、手链等。消费者在试戴时,售货员会提醒消费者,要轻轻地拉动,防止变形。据此不能得出的是( )
A.金的熔点较高
B.金的硬度较小
C.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金的颜色为金黄色
答案:A
11.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硬铝片比纯铝片硬度小
C.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D.用 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 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答案:C
1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自然界中分布着丰富的金属资源,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C.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只广泛地存在于地壳中,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目前已经广泛用塑料来代替钢和其他金属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等
答案:C


二、填空题
13.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密切。
(1)钢铁是应用最普遍的金属材料,容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而生锈,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黄金能压制成金箔,主要是利用了黄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3)某化学兴趣小组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取一定量的废液,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
②硝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气、水 延展 铁、铜、银 Fe+Cu(NO3)2=Cu+ Fe(NO3)2
14.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铜质奖牌 B.铜导线 C.铜火锅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利用废旧电池铜帽(含 Cu、Zn)制取海绵铜(Cu),并得到硫酸锌溶液,主要流程如下(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2Cu+2H2SO4+O22CuSO4+2H2O
①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 。
②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A~E 中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 (填字母序号)。
答案:(1)C (2)Fe+CuSO4==FeSO4+Cu
(3)①过滤 ②Zn+H2SO4=ZnSO4+H2↑ ③A C
15.金属材料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多种金属可以压成薄片、抽成细丝,说明金属具有________性。
(2)实验室有打磨过的铝片、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兴趣小组同学欲验证铝、铁和铜的活泼性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①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A中,将铁片(足量)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铁片取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补充实验具体操作)
③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B中,将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结论: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巨大,对金属腐蚀的控制尤为重要。下列对金属的防护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齿轮表面涂油 b.将钢材深埋保存
c.将钢刀浸泡在盐水中 d.车圈镀铬
答案:延展 铁片上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铝片插入A试管的溶液中 2Al+3CuSO4=3Cu+Al2(SO4)3 Al>Fe>Cu b c
16.人类社会的发展来不开金属,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___形式存在(填“单质”或“化合 物”),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
(2)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硬铝 B 铁 C 不锈钢 D 焊锡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的 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由此可知,利用金属的早晚主要和____有 关.
(4)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国,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渣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填化学式),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单质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或冶炼的难易程度) Cu Fe+2AgNO3=Fe(NO3)2+2Ag
17.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铝和铜常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了铝和铜的_____________性。
(2)世界上每年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等物质作用的结果。试举一种能防止铁器锈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铝热剂是修建铁路时常用的焊接材料,其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铝与氧化铁反应得到熔融的铁与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向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a为锌,b为铁
B.两份溶液中的硫酸一定都反应完
C.铁、锌一定都有剩余
D.反应掉的铁和锌的质量比为56∶65
答案:导电性 氧气和水 喷漆 2Al+Fe2O3 2Fe+Al2O3 C
18.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右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其利用金属的主要性质是____;右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2)写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同学欲从含有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全部的铜,并得到副产品硫酸亚铁,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加入的 x是____;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导热性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Fe2O3+ 3CO 2Fe + 3CO2 稀硫酸(或H2SO4) Fe + H2SO4=FeSO4+ H2↑ 、Fe + CuSO4=FeSO4+ Cu

三、简答题
19.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下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铁锅含有的金属单质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Fe 使油与氧气隔绝 铝的密度小 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金属资源
20.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图①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请说出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物理性质。(答出一点即可)
(2)图②中两块金属片互相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得到什么结论?
(3)请你举一实例说明合金的用途比纯金属更广泛。
答案:(1)导电性(或延展性) (2)目的是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结论是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3)医疗器械、炊具、反应釜等都是用不锈钢,而不用纯铁,因不锈钢的抗腐蚀性优于纯铁(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1.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简要写出物质性质即可)。
(1)铁和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和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和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铜和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锡和焊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粉和石墨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否被磁铁吸引 状态 颜色 颜色 熔点 是否有滑腻感(或是否被磁铁吸引)

四、流程题
22.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金属铁、铝常用来制作炊具,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__性.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大量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去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水中回收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D的化学式为_____;以上物质A~G中,含有锌元素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导热 6HCl+Fe2O3=2FeCl3+3H2O Zn+FeSO4=Fe+ZnSO4 Zn+CuSO4=ZnSO4+Cu Fe;ABCEG

五、实验题
23.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
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OH-。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 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验证: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试管内溶液变为红色 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
答案:假设与猜想:①碳
实验设计:(2)澄清石灰水 证据与结论:(1)H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交流:O 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反应物提供了氧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