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08 15: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从这一天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引领人类的航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这一天起,中国人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后,又大规模经由海洋向世界伸出了友好的臂膀;从这一天起,万里海路便见证了中国人的意志,智慧和领先于世的航海科技。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含义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外海的海域称为“东洋”。

把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1)条件: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②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的应用
(2)目的: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等,这些物品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
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经过:
①负责人:郑和
②时间:1405年-1433年
③次数:7次
④装载物品: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⑤物品用途: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4、郑和下西洋的成就
刘家港
刘家港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江苏太仓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慢八撒
今肯尼亚蒙巴萨
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了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江苏南京浡泥王墓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5、郑和下西洋的成就(影响)
①地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②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及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④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⑤消极:七次远航属于馈赠性贸易,不计经济利益,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建造和修补一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1、倭患严重背景:
①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②明中期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③明朝时,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靠近日本,出现官僚、商人和倭寇相互勾结的现象。
2、戚继光抗倭:
(1)准备:
①组建“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②操练新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中国明代军队抗击倭寇时采用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戚继光创立。
戚继光根据东南沿海地区多丘陵沟壑、河渠纵横、道路窄小和倭寇作战特点等情况,首次应用了此阵。以形似鸳鸯结伴而得名。
(2)阶段:
① 1561年台州之战(结果: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前往广东福建(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戚继光
读了戚继光的诗句,你有何感想?
淡泊名利、保卫海防的抱负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553年,一队葡萄牙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即今日澳门)晾晒“水湿贡物”,广东官员接受贿银500两,允之。葡萄牙人得以上岸,自此入住、盘踞澳门。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诱逼清政府于1887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将澳门置于葡萄牙的“永居、管理”之下。
思考:明朝的对外关系前后有什么变化?从明朝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①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应当积极增强国家实力。
②要重视国防建设,加强海防,建设海军。
由友好交往演变成对外冲突和战争